碳費費率偏低!學者示警減碳誘因不足「台灣淨零失敗恐遭制裁」

▲▼台中市政府為了邁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舉辦競賽廣徵10名高手暢談節能秘笈。(圖/台中市政府提供,下同)。

▲政府推動2050淨零碳排,太陽是重點之一。(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政府在1年前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策略,但國內學者今(31)發表專書並提醒,若台灣無法跟上國際減碳路徑,可能被經濟制裁,要達到淨零排放,只有減碳不夠,必須要徹底強力的減碳及除碳,而台灣碳費費率太低,導致減量誘因不足,唯有加強政策力道,盡早落實反映外部成本的碳稅課徵,大力發展綠能政策,管制化石燃料發電促進電力結構轉型,才能有效達成2050淨零目標。

受到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影響,當前科學證據都不斷呼籲,人類應該快速、深度的減碳,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提出「2050 淨零碳排」,我國政府也在一年前提出2050淨零路徑與策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今天發表「淨零之路-台灣深度減碳」研究專書,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協同研究專書的兩位主編,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寳貫以及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舉辦記者會回應政府的淨零規劃,並提出更積極的淨零路徑,呼籲台灣應把握關鍵的淨零契機,提高綠色經濟的競爭力,達到環境、環境與社會三贏的目標。

王寳貫指出,近年氣候變遷已經轉變成氣候危機,避免不可逆轉極端風險,是國際共同目標,聯合國也呼籲在2040年達到淨零,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但作為全球前20大經濟體,有義務履行減碳的道德責任,若無法跟上國際減碳路徑,將有可能被經濟制裁,而經濟制裁不只是「碳邊境調整機制」徵稅方式,也包含來自跨國企業隱性減碳壓力,例如Google、蘋果已經要求旗下供應鏈的廠商,產出商品要來自綠色能源。

王寳貫也呼籲,要做到2040年淨零排放,只有減碳不夠,必須要徹底、強力的減碳及除碳,這也不只是政府與企業的責任,更是鼓勵所有人共同轉向節省能源、減少資源浪費的社會轉型契機。

蕭代基則認為,要達成淨零碳排,需要不同政策工具的相互搭配,較常聽到的是碳稅、能源稅等各種對「壞財」課稅,以提供減量誘因,建議上述稅收應用來鼓勵「好事」,包括以抵銷弱勢群體在徵收碳稅過程遇到支出增加的衝擊,或部分稅收也應投入「除碳基金」,用於移除空氣中累積的溫室氣體,以及研究發展創新的減碳與除碳技術。

蕭代基也點出,台灣因為當前制度障礙,有些成本極低的減碳措施無法落實,例如長期能源價格偏低,難以廣泛推動各種節能投資,而台灣雖已將碳費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但相較於國際碳價格來看,台灣受到碳費收入只能用於減碳與調適用途的法律限制,碳費費率將低至減量誘因不足,只足以讓環保署取得相關預算收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