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前景雖不樂觀,但國際貨幣基金(IMF)卻在今年4月底,提高對亞洲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至4.6%,其中預測中國及印度分別成長5.2%及5.9%。
2023-05-18 11:55行政院前院長陳冲表示,馬來西亞總理安華,由博鰲論壇返國後向國會表示,中國認同他所提AMF(亞洲貨幣基金)的想法,擺明是在向美國主導的IMF(國際貨幣基金)叫陣。陳冲說,前者還是紙上談兵,最多也只是構想,後者明年則將屆滿七十歲,老成持重,運作嫻熟。安華是嗅到去美元的趨勢,藉機成立亞元貨幣集團(Currency bloc)?還是順勢「去美國化」淡化IMF的影響?
2023-04-28 16:31本來,通貨膨脹加速、能源糧食緊缺、全球央行升息、銀行爆雷等就已經夠讓人頭痛了,偏偏還有那些喜歡以政治或所謂的「意識形態」處理經貿問題的各國政客,他們唯恐天下不亂似的推出了各種撕裂全球的產業作為,搞得地緣政治不但亂七八糟,更讓全球經濟的迷霧平添幾許難以解讀的沉重。
2023-04-24 11:31目前為止,所謂的大規模金融危機或低收入國家債務違約等情況並沒有發生。但全球經濟的傷痕累累大家心知肚明,我們必須謹慎對全球經濟中隱而未發的金融內傷。
2023-04-20 13:03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到2.1%,較去年10月預估的2.8%下調0.7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率則預估為1.9%,遠低於全球的7.0%。
2023-04-11 21:32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天表示,全世界地緣政治分裂局勢,包括美中貿易戰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長期恐使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減少2%。
2023-04-06 05:54春節期間,無論是矽谷或華爾街,都爆發了一波波的裁員潮。現在,大家最想問的是:「最壞的情況結束了嗎?」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說,答案很明確:今年非常嚴峻。
2023-02-10 12:30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達2.9%,英國是唯一呈現負成長的先進經濟體,將收縮0.6%。相較之下,因發動侵略戰爭而遭制裁的俄羅斯,經濟成長率可達0.3%。
2023-01-31 21:26美國國會兩黨倡議推動《反歧視台灣法案》(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由共和黨籍加州聯邦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김영옥)、民主黨籍德州聯邦眾議員葛林(Al Green)共同起草推動,他們表示台灣作為全球第21大經濟體,應該支持台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2023-01-28 12:05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預測,今年台灣人均GDP可達3.5萬美元,可望首度超越日本、大幅領先韓國,成為東亞第一,不過主計總處今(29)日公布最新預測卻指出,今年每人GDP為3萬2914美元、明年每人GDP為3萬2700美元,主計總處表示,若是真的要超越日韓,「匯率」是重要因素。
2022-11-29 17:54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預測台灣人均GDP今年將成長到3.55萬美元,首次超越日本,也是19年來首次超過南韓,成為東亞第一。官員自嗨,民眾卻大多存疑,更為經濟逆轉而憂慮不已。官、民的感受差距這麼大,問題出於IMF的算法灌了水,既粗糙又嚴重誤導。
2022-11-17 13:10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年台灣人均GDP可達3.5萬美元,可望首度超越日本、大幅領先韓國,成為東亞第一,對此,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IMF估計我國明年還是會持續領先,不會是曇花一現。
2022-10-21 21:15美國總統拜登近期更公開捍衛美元,反駁外界對於美元升值助長他國通膨的說法,強調「全球經濟惡化不是美元升值造成,而是因為各國經濟不振與政策失當所致」。然令人憂心的是,聯準會(Fed)升升不息,美元長期走強有如在金融市場埋下一顆驚世地雷,醞釀一場完美風暴。
2022-10-21 13:02外國人持有新台幣存款金額相對穩定,今年外資也沒有因美台利差擴大而減持新台幣存款。通膨利率決策觀點,鮑爾與楊金龍決策態度差異太大應該要相信誰? 央行利率升息半碼可抑制通膨嗎 ? 答案呼之欲出。央行利率升息半碼無法抑制通膨與外資匯出,市場投資信心明顯不足國安基金如何執行市場安定任務?
2022-10-17 00:30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下修全球經濟成長,但微幅上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3.3%,今年通貨膨脹率預估為3.1%,低於全球。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12)指出,「我們的數據比IMF樂觀一點」、「預計到年底(通膨率)都是2點多」,他強調,明年GDP還是可以保3。
2022-10-12 12:03全球多國遭受通膨問題干擾,不過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最新經濟報告,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3.3%,較前次估值上調0.1個百分點,明年預估為2.8%。今年通貨膨脹率預估為3.1%,遠低於全球。
2022-10-12 10:12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受高通膨、俄烏戰爭與疫情大流行等一系列挑戰,全球經濟成長從2021年的6%,放緩至2022年的3.2%,2023年更將下降至2.7%。這是2001年以來最疲弱的成長情況。
2022-10-11 23:52在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期的報告中,用了一個相對簡單的總供給—總需求曲線變化圖,清楚說明了造成當前高通膨的原因,包括供應鏈瓶頸、商品需求上升,服務需求下降、總體刺激措施、勞動力供給衝擊及烏俄地緣衝突衝擊能源與糧食供給這五大因素。
2022-09-28 17:25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今天表示,全球經濟前景變得「明顯黯淡」,而且可能進一步惡化,原因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加上因此引發的急劇通膨。
2022-07-14 05:47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今天表示,全球經濟前景自4月以來「明顯變得暗淡」,有鑑於風險升高,她不排除明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2022-07-07 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