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賺錢車件龍頭 東北台商傳奇「50萬變50億」

▲▼ 吉林、英利、林上煒            。(圖/長春英利汽車工業提供、記者任以芳攝)

▲台資企業英利在東北發展成百億台幣產值企業 。(圖/長春英利汽車工業提供)

記者任以芳/長春報導

今年是大陸改革開放40年,早期台商多半集中珠三角或江浙沿海,東三省較少台商落戶,但發展至今已有88家台資企業到吉林扎根。其中,英利汽車工業很早來長春發展,已成長為產值50億人民幣的企業。英利副董事長林上煒接受《ETtoday新聞雲》記者表示,相較當地政府對台優惠政策有很大不同,以前著重優惠稅收,現在提供更多的是技術、產業扶植,與時俱進幫助台企轉型壯大。

▲▼ 吉林、英利、林上煒            。(圖/長春英利汽車工業提供、記者任以芳攝)

▲英利董事長林啟彬。(圖/長春英利汽車工業提供)

從2000年第一家台資企業盈佳科技公司扎根吉林,統一、康師傅、旺旺、紫玉、英利、宏匯等知名台企相繼落戶吉林。其中,台資企業英利汽車工業在東三省發展長達30年之久,當年董事長林啟彬還是台灣中小企業負責人,毅然決然帶50萬美金西進,如今發展成50億市值(單位:人民幣)企業,成為東北台商傳奇。

90年代初期,林啟彬帶一只皮箱先勇闖哈爾濱,先做安全帶起家,後做汽車零部件。如今打入一汽大眾、北京奔馳,成為汽車零組件最大廠。林上煒接受《ETtoday新聞雲》記者訪問說,「早年東北環境條件不是很好,我的父親剛來東北發展非常辛苦,寒冬零下30多度,手常常被凍傷,時間久了也習慣了。」

▲▼ 吉林、英利、林上煒            。(圖/長春英利汽車工業提供、記者任以芳攝)

▲英利副董事長林上煒。(圖/記者任以芳攝)

當年大部分台商都在昆山、廣州,剛起步的英利即使有好技術也需要被看見,於是決定到東北發展。1991年,英利前10年在哈爾濱,與全球知名安全帶組件商瑞典美安合資設廠。

後20年,英利到長春發展,主要看中吉林是大陸汽車工業的搖籃;其次,大陸對台灣產品不管是質量、交付信用與速度都很認可。英利的金屬沖壓能量優勢,與正在擴張的一汽大眾「一拍即合」,轉做生產沖壓件及車體結構件,成為一汽長期的戰略夥伴。

林上煒說,一汽大眾業績年年增長之下,「我們整個汽車產業鏈規模也是成倍數增長,這20年間盈利成長高達50倍。」現在只要涉及新能源、高科技有關研發,當地也有政策扶持,積極協助。今年4月,吉林省政府也協調推動長春英利汽車工業在上交所上市。

▲▼ 吉林、英利            。(圖/英利汽車工業提供)

▲英利為客戶研發多款車型零部件,如車身結構和安全件 。(圖/長春英利汽車工業提供)

英利另一個新機遇?2008到2009年是一個很重要增長點。當時全球受金融海嘯衝擊,大陸汽車市場卻逆勢增長,甚至是高倍數增長,當時很多汽車相關產業不敢擴張投資,英利卻是反向操作。

林上煒說,「我們董事長林啟彬認為大陸汽車產業內需強勁。2008年我們在長春投入第2個生產基地,09年投入蘇州工廠,10年的時候是成都工廠。」當其他競爭對手無法提供充足產能,英利三年內快速形成產業鏈,在全大陸超過九個製造工廠,著重提升科技研發,拿到不少技術專利,為供應商提供穩健的產品,成為最大優勢。

談到大陸對台商在陸投資政策的變化,林上煒強調,早期大陸對台政策多半單純的「稅收輔助」,現在更傾向給予輔導或媒介當地主要產業鏈。當地政府會考慮是否你的企業跟隨著目前產業結合以及發展持續性,依照情況去做結合,創造共贏環境,比如新能源車將是大陸發展重點,後續市場潛力不可限量,成為全球輕量化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