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科學號

科學號

俄羅斯實驗艙故障!國際太空站被推離軌道47分鐘 太空人一度失聯

於7月21日發射的俄羅斯多用途實驗艙「科學號」(Nauka),在29日與國際太空站(ISS)成功對接。不過「科學號」的電腦在對接成功數小時後出現軟體故障,意外啟動了推進器,導致ISS出現傾斜,以每秒0.5度的速度偏離軌道,還好ISS隨後被修正復位,所有太空人並無危險。

深入西太平洋寡營養海域!陸發現「全身通紅」深海蟹

中國大陸科考船「科學」號正在對馬里亞納海溝南側進行調查,船上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6日完成了本航次第10次下潛作業,本航次的調查海域在熱帶西太平洋,10次下潛共採集到海洋生物樣品200多種,其中包括深海蟹珊瑚、海綿以及海百合等。

陸「科學號」考察西太洋 首次實現深海數據實時傳輸

大陸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完成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後,1月31日返回位於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母港,首次實現深海6000公尺大深度數據北斗衛星實時傳輸。這一項大陸自主研發的技術成果克服了深海潛標載荷容積小、供電少和數據量大等困難,改變了以往依賴國外通信衛星的歷史。

科學號深潛麥哲倫海山區 富鈷結殼區現紫偕老同穴海绵

大陸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近日派出「發現號」深海機器人,多次深潛探訪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在水深約1000公尺至3000公尺的「富鈷結殼區」中,發現許多生物並採樣進行研究,其中包括海葵、金柳珊瑚、偕老同穴海綿跟海鰻等生物,相當豐富多樣。

1小時1次!陸深海實時觀測網 3000米範圍內傳溫度數據

中國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近日返回青島母港,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綜合考察後,大陸科學家在本航次成功建成中國首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西太平洋深海下1000公尺到3000公尺範圍內的溫度、鹽度和洋流等數據,都能1小時1次實時傳輸。

中國「科學號」首次在南海1100米海底發現「裸露可燃冰」

大陸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執行中國科學院研究所海洋先導專項中,首次在南海1100米海底發現裸露的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由於可燃冰儲存不易,所以本次成果令人矚目,結果於22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系統學》上發表。

「科學號」下潛1200米深海 發現橘色圓胖菸灰蛸屬章魚

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正在西太平洋對人類從未探索過的卡洛琳海山進行科學考察。「科學號」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在本航次已下潛6次,並取得煙灰蛸屬章魚、寄居蟹、海蛇尾跟偕老同穴海綿等罕見的深海生物。

「發現」跟蹤「探索」! 機器人1000公尺深海交會拍攝

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搭載的遙控無人潛水器「發現號」與自治式水下機器人「探索號」,在26日於南海北部首次實現深海交會拍攝;科考人員將機器人放入在1000多公尺深的海底,用各種技術使「發現號」在海底可以準確找到「探索號」,並跟蹤拍攝。

比手還大的棕紋貽貝 「發現號」在南海採集到冷泉生物

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25日從南海一冷泉區帶回大量生物樣品,包括100多隻潛鎧蝦、貽貝和阿爾文蝦等生物樣品,並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影片、照片。

大陸自治式「探索號」下水 南海首潛4500公尺試驗

中國自主研發自治式水下機器人「探索」號,24日在南海北部展開首次試驗性應用,預計水下作業時間20小時,最大作業深度可達4500公尺;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同日在南海一冷泉區進行下潛作業,目標是採集冷泉區生物,尋找冷泉噴口。

中國海洋調查船駛入日本專屬經濟區 投放纜繩狀物體

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巡邏船日前發現中國海洋調查船「科學」號在鹿兒島縣奄美大島西北121公里的日本專屬經濟區(EZZ)內向海中投放纜繩狀物體,雖然當下立即用無線電要求其停止活動,但調查船沒有回應,而這也是去年11月11日以來首次在鹿兒島近海EEZ發現中國調查船。

玄武岩、珊瑚礁… 科學號在西太平洋獲大量科研樣本

正在西太平洋雅浦海溝附近海域執行科考任務的科學號科考船,15日結束本航次岩石拖網項目作業,從2500米至3500米水深獲得數百公斤珍貴的玄武岩和珊瑚礁等樣本。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