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covid19

covid19

游錫堃轉陰要上班了 75歲確診「後遺症好像有點嚴重」

立法院長游錫堃上月出訪歐洲,返台後確診,隔離過程中曾陰轉陽,直到15日終於快篩陰性,可以放心上班,但「奇怪的是,我的後遺症好像有點嚴重!」

台灣防疫全球第一 低死亡率、低經濟衰退

究竟是經濟衰退導致死亡率增加,還是死亡率增加導致經濟衰退呢?到底哪個是因、哪個是果?或者死亡率和經濟衰退之間,並無因果關係存在,而是其他因素造成的?

林氏璧/台灣會成四劑帝國? 有不良反應及已染疫醫護可不打

那麼,回到文章最前面的問題,很多醫護人員來問我該不該打第四劑。我會回答,重點還是回到目前疫苗主要是防重症。防感染效果有限,且可能也不持久,所以若您本身有新冠重症風險因子或工作上真的接觸病毒,可打;但若您之前三劑疫苗曾經對mRNA疫苗有過嚴重不良反應或已感染過這波疫情,可不打。

年輕族群免疫防火牆成形 可望由大流行轉為地方流行

當整體疫情下降時,隨之須關心的就是年齡別感染曲線趨勢,分析年齡別感染率流行曲線是提供社區免疫防火牆,特別是年輕移動工作族群是非常重要訊息,了解各年齡別感染曲線及疫苗基礎劑和追加劑突破性感染,也可以提供推估中重症未來趨勢預測。

Omicron兒童新增病例變多了 死者仍以老人為大宗

在Omicron病毒未流行前,我們普遍認為COVID19病毒感染都是以大人為主,一直到了Omicron開始流行,大家才開始發現,確診者似乎不再是以老年人為主,反而轉向到了那些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及青少年。但相較於孩子,父母親本身更是高風險族群,所以我們要照顧好孩子之前,得先照顧好自己!

確診的看這裡!能清除99.9%冠狀病毒的南僑水晶x益菌革命洗衣精

經美國CDC認證實驗室,它證實有效抗COVID19變種新冠病毒>99.9%,經Tentamus檢驗長效抗菌168小時,味道我也很喜歡,是淡淡的檸檬綠茶香氛,低泡沫、好沖洗、有效省水!一邊洗衣服也等於一邊幫桶槽做消毒殺菌,雙效合一。

李建璋/MIS-A致死率是兒童的3倍! 染疫後突發燒就要就醫

確診人數逐日下降是好消息,但是確診後的2至12週可能產生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預期會陸續傳出相關的案例,要小心以對。成年人病患全都有心臟症狀,約有一半的患者須進加護病房,整體死亡率高達10%,較兒童的1~3%死亡率高出很多。民眾在COVID過後,若突發高燒,就要就醫檢查。

姜冠宇/長新冠後遺症 年輕人睡眠縮為2-3小時

美國有些官方說明看起來就沒有在管3個月前或3個月後定義,這份刊登於《BMJ》的英國Delphi也沒有提及這件事,只有強調持續時間,但是這是研究定義,應該跟臨床定義有一些區別,所以台灣目前出現在追蹤門診的成人,至少都是後遺症,真正要達到長新冠定義的首波族群,至少是在今年8月之後才會出現。

疫情爆發中 少去這些地方和避免NG行為

疫情爆發中,盡量避免下文中的NG行為。而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和「脫險6大工具」,也得乖乖「戒菸、戒酒、不熬夜」。還有,要打滿疫苗,才能安全保護自己和家人。這樣,大家才能安全面對這次的2022年的挑戰和變化。

台灣Omicron超額死亡解密 4%低超額死亡及88%高正確死亡通報率

要如何正確解釋Omicron輕症病毒特性,但卻造成與過去如Delta等病毒相當的死亡情況,而台灣在5月份所遭遇的此波流行Omicron死亡增加情況,真正原因為何?到底是COVID-19感染直接傷亡,還是醫療量能緊縮所造成間接傷亡?而這樣超額死亡和戰後嬰兒潮老化人口又有何相關,是本文所欲探討的問題。

黃軒/頑劣病毒粉碎無敵星星 疫苗打好打滿才是王道

有記者問我:「COVID19重覆感染, 免疫會更好 嗎? 」這個答案恐怕要讓各位失望了!COVID19的特性就是一直在突變,而當人體免疫系統已經熟悉病毒特性時,病毒可能馬上又變成另一種病毒株,持續擴散。所以,不要問:「要重複染疫幾次,才能擁有有效免疫力?」接種疫苗才是獲得保護力的王道。

林氏璧/日本兒童也有新冠後急性腦炎 趕快釐清病因

ANEC這個病是急性腦症的表現之一,這個病要排除病毒直接侵入腦所造成的腦炎,而在很多病毒感染後都可以引發,最常見的是流感病毒。台灣目前這些腦炎案例到底是屬於急性腦症,還是病毒直接攻擊腦部的腦炎,須要趕快釐清。我想如果和日本學者多多交流,應該可以加速找到答案!

何美鄉/消失的81分鐘背後還有更多 這次沒考古題參考

近日媒體的報導,讓諸多台灣人隨著恩恩爸爸心急如焚的腳步,尋找那消失的81分鐘。真要預防更多類似的不幸後果,要找的答案還有更多。既然至今只有台灣與香港報導兒童腦炎,台灣醫學界有義務,剖析這些致命的案例,以瞭解風險,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

沈政男/疫情高峰已過 最快6月23日降為一萬

全台新增的高峰與高原都已過去了!從「七日移動平均」可以看出,沒有所謂高原,而高峰就是5月26日左右。有人問到何時下行破萬,依公式,最快17天後,也就是6月23日,最慢32天後,也就是7月8日,就會下行破萬。

林氏璧/最快6月中脫離高原期 快慢取決NPI強度

來說說台灣疫情走向,還有李秉穎老師的三個沒想到。台灣兒童腦炎重症的確是大家都沒想到的狀況,另外要我說的話,我會說是保險之亂塞爆急診這件事。經過前面的保單之亂、快篩之亂等,一個一個問題改善之後,我們終於比較上軌道了,希望能順利度過高峰。

諸葛俊/操作數字傳播 隱匿中重症確診死亡率的嚴重性

新冠疫情的Omicron病毒肆虐,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開記者會公佈確診人數,所謂「疫情高原期」的數字都已經令人疲乏,然而記者會天天開,圖表數字卻隱含視覺傳播的大盲點,專業操作避重就輕,刻意利用「放大/縮小」的數字感知,選擇性的「強調」與「排除」,更驗證「把死亡人數當成數字」的冷血防疫。

從「海嘯第一排」挺進「海景第一排」

全球疫情爆發進入第3年,「好想出去玩!」大概是所有人最真實的心聲了。隨著各國陸續推行與病毒共存,逐漸脫下口罩、解除防疫限制,觀光旅遊產業可望從「海嘯第一排」挺進「海景第一排」,未來台灣觀光旅遊曙光已乍現。

兒童中重症比例不到1% 出現腦炎前驅症狀請速送醫

目前疾管署資料也顯示,感染族群多以無症狀或輕症表現,中重症的比例不到1%,平均發燒天數為2.14天,約3~5天就能完全康復,但若出現體溫大於41度、意識不佳、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抽搐、步態不穩等兒童腦炎前驅症狀,務必盡速送醫!

蔡蘇別再搞選舉 顧好防疫才是阿中的本業!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陳時中的中央防疫指揮官的政治角色還是他的價值所在,蔡英文的執政團隊與幕僚還是應該讓陳時中發揮所長做好防疫的本質工作,千萬不要總想讓他轉換跑道搞選舉,甚至參選直轄市長,這是在台灣疫情仍然嚴峻的情況下,該有的政治態度與思維。

曲建仲/清冠一號療效掀中西醫論戰 抗病毒藥物原理報你知

最近新冠疫情升溫,如何治療新冠病人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有人質疑清冠一號療效證據力不足,但衛福部仍然給清冠一號緊急使用授權(EUA)療效背書和公費開立,不符合科學實證原則。到底什麼是抗病毒藥物?清冠一號的原理又是什麼?清冠一號是中藥還是西藥?到底有無療效?現代中醫與傳統中醫有何不同?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