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開顱!台大雲林分院腦瘤治療中心跨團隊合作 成功摘除腦瘤

▲53歲男性患者接受大雲林分院「內視鏡鼻內經蝶竇手術」進行腦下垂體腫瘤切除,成功摘除腦瘤,後續合併藥物治療,在團隊細心照護下逐漸恢復,回歸正常生活。(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53歲男性患者接受大雲林分院跨團隊執行「內視鏡鼻內經蝶竇手術」進行腦下垂體腫瘤切除,成功摘除腦瘤,後續合併藥物治療,在團隊細心照護下逐漸恢復,回歸正常生活。(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腦下垂體腫瘤為顱內最常見之良性腺瘤,去年8月台大雲林分院接獲一位53歲男性患者,因突發劇烈頭痛及視力模糊至急診就醫,經檢查發現一顆約6公分之腦下垂體腫瘤合併腫瘤內出血;病患緊急接受「內視鏡鼻內經蝶竇手術」進行腦下垂體腫瘤切除,由神經外科及耳鼻喉科醫師共同執刀,成功摘除腦瘤,回歸正常生活。

腦下垂體位於顱底中央的蝶鞍部,是內分泌系統的樞紐,分泌多種賀爾蒙激素,影響人體多種功能。神經外科醫師陳思虹表示,功能性腦下垂體腫瘤具有分泌賀爾蒙的能力,會引發內分泌病變如泌乳激素過高症、庫欣氏症、甲狀腺功能亢進、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腦下垂體腫瘤也會因體積增長局部壓迫腦部組織,導致內分泌功能障礙、視力模糊及視野缺損、水腦症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53歲男性患者接受大雲林分院「內視鏡鼻內經蝶竇手術」進行腦下垂體腫瘤切除,成功摘除腦瘤,後續合併藥物治療,在團隊細心照護下逐漸恢復,回歸正常生活。(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53歲男性患者接受大雲林分院「內視鏡鼻內經蝶竇手術」進行腦下垂體腫瘤切除。(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醫師陳思虹指出,目前「內視鏡鼻內經蝶竇切除腦下垂體腫瘤」已逐漸發展成為主流手術方式,本院神經外科與耳鼻喉科醫師攜手合作,術中藉由內視鏡顱底重建及修補技術,成功降低術後腦脊髓液滲漏之風險。

耳鼻喉科醫師廖俊綱表示,經鼻內視鏡手術透過清晰的視野協助,精準地分辨腫瘤和正常腦組織,避免對神經和血管的傷害。跨專科的合作手術不僅提升了成功率和安全性,透過耳鼻喉科醫師對鼻部結構的細心保護,也能避免患者術後出現鼻塞、鼻竇炎或是嗅覺失調等問題。

神經外科主任陳元森表示,鼻內經蝶竇腦下垂體腫瘤切除手術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包括腦脊髓液鼻漏、尿崩症、中樞神經感染等,對於巨型腦下垂體腫瘤手術切除更是一大挑戰。腦下垂體腫瘤的診斷及治療需多科團隊合作,包含內分泌科、眼科、影像醫學科、檢驗醫學科、神經外科、耳鼻喉科、病理科、放射腫瘤科、復健科等。

▲53歲男性患者接受大雲林分院「內視鏡鼻內經蝶竇手術」進行腦下垂體腫瘤切除,成功摘除腦瘤,後續合併藥物治療,在團隊細心照護下逐漸恢復,回歸正常生活。(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外科部主任暨神經醫學中心主任郭律廷醫師表示,目前本院提供最新型之神經導航定位系統,在手術過程中結合神經影像,能更精確地辯認腫瘤位置及辨識顱內構造,減少神經及血管傷害,提昇困難腫瘤切除率及手術安全性。

院長馬惠明指出,腦下垂體腫瘤因其疾病複雜度高,在診斷及治療上更具挑戰性,透過多科醫療團隊合作能大幅度增進治療品質及病患預後。並提到,本院腦瘤手術量已達專科醫師訓練中心 C 級標準,並完成複雜顱底手術、經鼻內視鏡手術,期望透過多科醫療團隊合作與先進的設備,提供腦部腫瘤患者全方位的醫療照護。

▲53歲男性患者接受大雲林分院「內視鏡鼻內經蝶竇手術」進行腦下垂體腫瘤切除,成功摘除腦瘤,後續合併藥物治療,在團隊細心照護下逐漸恢復,回歸正常生活。(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台大雲林分院腦瘤手術特點,可於術中即時神經監測,評估成效提昇準確性,更有早期偵測併發症來提昇安全性。(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聽Podcast #我在案發現場

【其他新聞】

►阿北綠色隧道走捷徑摔農田...穿竹林又迷路 雲林警搜2hrs找到他

►林內龍過脈步道出現大量愛心竹杖 原來是南投林管處試辦提供

►解封放粽!4千顆北港武德宮「過爐平安粽」 關懷雲林家扶弱勢

►酒駕闖紅燈又追撞騎士!雲林男下車還揮鐵棍恐嚇 下場慘了

►「太平媽祖畢業獎」最夯! 無線行充為畢業生充飽智慧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