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名《漢唐樂府》赴京演出 展現古老南音優雅風情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漢唐遺韻舞華風」—第23屆京味文化之暨傳承·發展兩岸文化名師對話,昨晚27日在北京老舍劇場成功舉辦。來自台灣的《漢唐樂府》受邀前往北京演出,表演代表作《艷行歌》之《堂上樂》,悠揚南音和梨園舞蹈,融合傳統與當代精髓,深受大陸觀眾喜愛,現場座無虛席,掌聲不斷。

▲▼ 台灣知名《漢唐樂府》赴京演出 展現南音古韻風情漢唐樂府協辦的「漢唐遺韻舞華風」—第23屆京味文化之」暨傳承·發展兩岸文化名師對話,在北京老舍劇場成功舉辦。            。(圖/翻攝 京彩台灣)

▲ 台灣知名《漢唐樂府》赴京演出,展現南音古韻風情。(圖/翻攝 京彩台灣)

台灣知名藝術團體《漢唐樂府》昨晚在北京老舍劇場成功演出,演出曲目有漢唐樂府《艷歌行》之《堂上樂》;音樂:大譜《陽關曲》之第八樂章 三疊尾聲/北交指;型式:足鼓、上四(品)管大合奏。

深邃悠揚的南音樂音與典雅脫俗的梨園舞蹈,彼此融合,舞者隨南音翩翩起舞,細膩之間不失大氣風範,尤其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的南音,已經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南音是閩南語系特有的音樂,在大陸叫「南音」,在台灣則稱「南管」,為流傳閩南地區的一種傳統音樂,悠緩莊重。

▲▼ 台灣知名《漢唐樂府》赴京演出 展現南音古韻風情漢唐樂府協辦的「漢唐遺韻舞華風」—第23屆京味文化之」暨傳承·發展兩岸文化名師對話,在北京老舍劇場成功舉辦。            。(圖/翻攝 京彩台灣)

▲ 台灣南音(南管)名家陳美娥(中)肩負傳承重任。 (圖/翻攝 京彩台灣)

昨晚活動名師對話環節,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博導江東主持,南音名家、台灣漢唐樂府創始人、藝術總監陳美娥暢談了自己從1973年開始學習南音、1983年創辦「漢唐樂府」至今的感人故事、坎坷經歷和不變初心。

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博導田青,用「艱苦卓絕」四個字高度評價陳美娥對傳承民族藝術的堅守、對中華文化和古典音樂舞蹈的執著、對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都初心不改的堅持。

田青特別提到陳美娥率《漢唐樂府》前往陝西祭祀黃帝陵,從晚上23點一直唱到次日早7點。當西方學者認為南音起源於明代時,陳美娥為了探尋真相竭盡全力自學音樂理論及音樂史,成為了在舞蹈和音樂領域皆有建樹的專家。

▲▼ 台灣知名《漢唐樂府》赴京演出 展現南音古韻風情漢唐樂府協辦的「漢唐遺韻舞華風」—第23屆京味文化之」暨傳承·發展兩岸文化名師對話,在北京老舍劇場成功舉辦。            。(圖/翻攝 京彩台灣)

▲ 台灣知名《漢唐樂府》協辦「漢唐遺韻舞華風」在北京老舍劇場成功舉辦。 (圖/翻攝 京彩台灣)

北京市辦主任霍光峰致辭也指出,熱烈歡迎遠道而來的台灣朋友,衷心感謝市文聯、台灣漢唐樂府及兩岸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援,文化興國、兩岸圓夢,文藝界一直走在前列。

霍光峰說,漢唐樂府以南音古樂與梨園舞蹈為基礎,巧妙傳統與當代的深邃的文化精神、民族的音樂特質、古典的藝術內涵、淬鍊的唱奏演技,開展獨樹一幟、千年穿梭的文化對話,實現古典與前衛並具的文化理想和美學價值。

他也強調,此次活動是深化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全面提升兩岸文化合作層次和水平的重要創新實踐,相信一定會受到兩岸文藝界的喜愛,成為社會關注的文化亮點。

據了解,來自台灣南音(南管)名家陳美娥於1983年創辦《漢唐樂府》,以南音樂曲為基礎的古典樂舞劇團,1996年首推汲取傳統南音樂曲與梨園科步精髓改編的古典樂舞「艷歌行」。《漢唐樂府》是台灣600年來唯一受邀進入故宮演出的藝術團體,也是2010上海世博會唯一受邀參加閉幕式演出的台灣藝術劇社。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