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福村數不清狒狒數量 邱顯智揭法條:理論上地方政府該清楚

▲▼ 桃園狒狒脫逃,目前仍未捕獲。(圖/翻攝自我是中壢人 臉書)

▲狒狒事件引起全台熱議。(圖/翻攝自我是中壢人 臉書)

記者杜冠霖/台北報導

逃竄的東非狒狒遭獵人射殺身亡,六福村昨(29)日深夜改口承認從園區逃出,引發大批網友群起砲轟。對於權責歸屬,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30日表示,新竹縣政府依法應掌握六福村動物數量,更應每年指派動物保護檢查員稽查,大家都想了解到底六福村的管理出了什麼問題,新竹縣政府今年是否能夠落實評鑑,大家都張大眼睛在看。

對於狒狒之死,邱顯智指出,六福村終於出面承認狒狒是自家的,但這不應該是這個事件的結尾,而是改革的開始、檢討的開始。對於誰應該知道六福村有幾隻狒狒?六福村所在的新竹縣政府,依法應該掌握六福村的動物數量,而且法律其實有雙重的把關機制。

邱顯智表示,《野保法》第31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取得及數量變更時,要向地方政府登記備查,而依照同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的繁殖,必須經過主管機關同意,也就是說動物的增減,理論上地方政府應該要很清楚。

邱顯智指出,而依照《動保法》訂定的《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也規定,動物展演者每年要提交動物管理表給地方政府,其中就包含動物的數量清查,地方政府要將紀錄公開上網,且每年應指派動物保護檢查員稽查展演動物之營業場所、記錄及管理情形。

邱顯智表示,有兩層機制把關,為什麼還會出包,顯然法律在執行上有很多不確實,需要檢討的地方,未來要怎麼落實,記錄內容要如何更為詳實,這需要農委會與全國動物園所在的地方政府共同徹底檢討。

至於誰該為射殺狒狒的那一槍負責?邱顯智指出,《動物展演管理辦法》規定,動物展演者的營運計劃書要包含「緊急事件處理機制」,而依照全球動物園的標準,這樣的計畫內應該要有現場指揮體制、團隊組成、武器使用標準及與政府機關的合作方式,還有最重要的演練計畫。

對於武器使用的標準如何訂定,邱顯智指出,《野保法》第21條規定,在「有危及公共安全或人類性命之虞」且情況緊急的狀況下,才能獵殺保育類野生動物。具體而言,要怎麼認定有危及公共安全或人類性命,需要有更詳細的指引,這其實也是平常就應該先有準備的。

邱顯智表示,有計畫、有標準、有演練,是否就能減少悲劇的可能性呢?新竹縣政府在核發動物展演許可時,有沒有詳查六福村的緊急事件處理機制?強化緊急事件處理機制,不流於形式審查,訂定更詳細的指南,需要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徹底檢討。

至於動物園監管體制部分,邱顯智指出,這次的事件後,大家都想了解到底六福村的管理出了什麼問題,那平時是政府怎麼監管的呢?依《動物展演管理辦法》規定,地方政府動保機關每兩年會做一次評鑑,如果評鑑不合格,且沒有改善,或連續兩次評鑑不合格,地方政府就不應再核發展演許可。

邱顯智直言,但政府的評鑑只公布最後的等級,社會無法了解到底動物園的具體問題在哪裡,而業者每年提交自評表才有明確的項目公開。

邱顯智表示,六福村前年底才剛取得許可,還沒接受評鑑,而今年提交的自評表,則給自己幾乎滿分,包括「我工作地方的經理人員具備突發狀況的問題分析及排除能力」,只有在「我工作的地方能夠規範遊客行為」的項目小扣一分。新竹縣政府今年是否能夠落實評鑑,大家都張大眼睛在看。

邱顯智指出,但除了定期評鑑外,像這次事件一樣突然發現動物園有重大問題,政府可以怎麼辦呢?許多人在討論是否可以下令六福村關閉改善,但目前的法律其實無法處理,原因就在於私立動物園是依《私立社會教育機構設立及獎勵辦法》設立,主管機關是教育部和地方教育機關,但教育部根本沒有制定相關的管理法規。

邱顯智直言,除了私立動物園以外,經過交通部觀光局核可的觀光遊樂業,以及休閒農場,依法都可以從事動物展演,如果有類似事件發生,要怎麼處理,也還是個問題。動物園管理的權責不清,人人都要管,但一旦出事,又不知道誰能管,這在許多有專法、專責機關管理動物園的先進國家是難以想像的,也是為什麼BBC的報導會特別提到這點。

對於地方政府的動物捕捉保定和救援能力,邱顯智批評,此次捕捉狒狒的過程荒腔走板,權責不明,現場的處理方式完全缺乏專業,透過這幾天的新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邱顯智表示,但要提升地方政府捕捉保定、動物救援的能力,非一朝一夕可成,而是平常就要建立專業的動保、野保團隊,專責在各自的動物救援、捕捉、動保、野保工作上,遇到緊急情況才能妥善應對,而非像現在各地方政府第一線人員工作繁多,甚至還要消防人員處理動保案件。

邱顯智指出,提升第一線動保、野保專業人力、資源,雖然是老問題了,但仍然是根本的問題,真的需要更多預算資源挹注,長期發展。以上是我今天在立法院質詢農委會陳吉仲主委的內容,主委也承諾,就動物園管理權責的問題,會請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

邱顯智坦言,狒狒之死,讓台灣社會有機會重新檢視動物保護、野生動物保育及動物園管理的法律制度和執行問題,許多長期投入相關工作的學者專家、民間團體都提供了非常珍貴的洞見,討論不該停下,請大家繼續關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