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破損國寶修復了!3件瓷器特展亮相 修復師透露細節

▲故宮破損瓷器修復過程。(影/故宮提供)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故宮去年3件文物破損引發各界譁然,今(30)日公布文物修復成果,同時舉辦「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而過往多半藏身在幕後的修復員也難得現身亮相,透露這3件費時3個月修復。此次展覽也公開分享故宮如何利用科學研析與修復技術,探究文物保存狀況、為延續文物生命而努力。

▲▼故宮舉行「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先前破損引起爭議的文物也亮相。(圖/記者林育綾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故宮舉行「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先前破損引起爭議的3件文物也亮相。(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去年破損的3件文物包括「青花花卉盤」、「暗龍白裏小黃瓷碗」、「嬌黃釉綠彩雙龍小碗」,如今在修復師的努力下已經修復。助理研究員陳澄波透露,「其實仔細看,還是能看到輕微痕跡,只是肉眼看不太出來」。

▲▼故宮「嬌黃釉綠彩雙龍小碗」修復前後。(圖/故宮提供)

▲▼故宮「嬌黃釉綠彩雙龍小碗」修復前後。(圖/故宮提供)

▲▼故宮「嬌黃釉綠彩雙龍小碗」修復前後。(圖/故宮提供)

▲▼故宮「青花花卉盤」修復前後。(圖/故宮提供)

▲▼故宮「青花花卉盤」修復前後。(圖/故宮提供)

▲▼故宮「青花花卉盤」修復前後。(圖/故宮提供)

▲▼故宮「暗龍白裏小黃瓷碗」修復前後。(圖/故宮提供)

▲▼故宮「暗龍白裏小黃瓷碗」修復前後。(圖/故宮提供)

▲▼故宮「暗龍白裏小黃瓷碗」修復前後。(圖/故宮提供)

陳澄波說,瓷器比起其他材質的文物來說,可說是最穩定,卻也最怕物理損傷的文物。這次3件文物,大約費時3個月修復,由於這些瓷器的結構較強,破損磁片比較光滑,因此以環氧樹脂黏合,避免黏和強度不足。

被媒體問及在修復過程中,有沒有特別的困難與挑戰?他表示,其實對待每一件文物都是個案處理,也都盡力完成,沒有特地將哪一件視為特別,因為每件文物修復工作都相當重要。平時他多半配合展覽需求,完成一件件任務。

▲▼故宮舉行「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先前破損引起爭議的文物也亮相。(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舉行「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修復師陳澄波也現身分享過程。(圖/記者林育綾攝)

至於修復的瓷器,能否如常地持拿?陳澄波說,如果是有把手的文物,而破損處正好是把手時,即使已經黏合修復,還是會建議避免持拿把手的地方。但若以這3件文物來說,可以如往常持拿沒有問題;只不過這些珍貴文物通常不會用作日常使用,如果以保存文物的特定方式持拿,就沒有問題。

▲▼故宮舉行「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先前破損引起爭議的文物也亮相。(圖/記者林育綾攝)

▲此次特展也模擬出修復員平時的工作室,讓民眾可想像修復師工作樣貌。(圖/記者林育綾攝)

陳澄波也透露,瓷器文物會受到毀損的原因,不一定是外力撞擊,也可能有其他因素。像是考古出土或水下打撈的文物中,常見有「鹽害」;另外如果文物中有金屬材質,也可能因鏽蝕導致釉面產生痕跡。

▲▼故宮舉行「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先前破損引起爭議的文物也亮相。(圖/記者林育綾攝)

▲▼三件瓷器成為此次被關注的焦點。(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破損瓷器修復了!三件瓷器也在「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亮相,成為矚目焦點。(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舉行「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先前破損受到矚目的文物也在此次展出。(圖/故宮提供)

▲展覽中也有三件瓷器的修復過程介紹。(圖/故宮提供)

據悉培養一位修復員至少要10年時間,甚至需要一生的投入。此次「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科技檢測」,以X光影像等技術探究青銅器、漆器、轉心瓶、象牙球的材料、內部結構與製作技術;第二單元「陶瓷修復」,由於陶瓷文物具有高度審美與工藝價值,保存修護人員以修復技術復原其外觀,藉此增進陶瓷的美學與展示效果;第三單元「書畫修復」,透過兩件絹本畫的裝裱修復,認識不同裝裱形式與劣化狀況,並使用不同的修復思維與方法,達到最好的保護。

▲▼故宮舉行「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先前破損受到矚目的文物也在此次展出。(圖/故宮提供)

▲▼故宮舉行「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也展出其他修復的文物。(圖/故宮提供)

▲▼展覽也展出其他修復成果。(圖/故宮提供)

「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
展期:112年3月31日~112年6月10日
地點:故宮北部院區 正館105陳列室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