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國會30周年特展 游錫堃:立法院是法治基石

▲▼游錫堃出席「民主國會卅年特展」開幕活動 王金平 柯建銘。(圖/記者屠惠剛攝)

▲朝野立委出席「民主國會卅年特展」開幕活動。(圖/記者屠惠剛攝,下圖同)

記者呂晏慈/台北報導

回溯自1993年2月1日,為第二屆立法委員正式就職日,今年恰逢立法院首次全面改選距今30週年,立法院「民主國會卅年特展」31日於立法院紅樓一樓外走廊、藝文走廊區正式展出,展期至今年6月30日止。立法院長游錫堃回顧民主歷程,指如今立法院的運作模式與水平已經可以媲美歐美先進國家的國會,成為台灣民主、法治的基石。

今天上午包含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時代力量黨團邱顯智、立委陳椒華、王婉諭、國民黨立委鄭正鈐、民進黨立委吳玉琴、陳靜敏、司法院秘書長林輝煌、台灣教授協會長許文堂、財團法人228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國史館長陳儀深、國立歷史博物館長梁永斐、國立台灣美術館長廖仁義、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長陳素芬等共同出席特展開幕活動。

游錫堃致詞時首先表示,「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過去因為蔣氏政權的許多政策導致第一屆立法委員無限期延任,形成了與民意脫節而被稱為「立法局」的「萬年國會」。即使自1969年起,立法院陸續開始實施第一屆委員的相關選舉,但因改革幅度太小,一直無法擺脫「萬年國會」之譏。

游錫堃續表示,多虧野百合學運與民主前輩前仆後繼的推動,終於在1991年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非定期改選的立委全部強迫退職。1992年12月19日選出161位立法委員,並於1993年2月1日正式就職。當年雖然許多在野人士遭受政治迫害,但解嚴後,台灣歷經民主化轉型歷程,「萬年國會」也成為現今的「民主國會」,受到國際讚譽與肯定。民主政治是民意、法治、責任及政黨政治,如果沒有定期改選的國會,一切都是建築在沙灘上。國會讓我國成為「法治國家」,也為台灣培育了無數的政治菁英,經過全國人民卅年的努力,如今立法院的運作模式與水平已經可以媲美歐美先進國家的國會,成為台灣民主、法治的基石。

王金平致詞時表示,談到民主國會30周年首先需要感謝的是李登輝前總統,讓萬年國會順利走入歷史。1989年1月26日,立法院通過〈中央民代自願退職條例〉,隔年3月16日野百合運動,李登輝接見參加該社運的大學生,並與黃信介見面,承諾2年內完成憲改。當時執政黨中國國民黨開始規劃兩年內分三階段完成憲政改革,自1991年開始,立法院憲法增修條文內列入一個針對立法委員選舉的規範,不久後司法院釋字第261號解釋中央民意代表的任期須於同年截止,並進行全面改選。1992年增額補選委員產生後,組成了立法院,他於隔年第二屆立法委員獲推選為立法院副院長一職。

王金平回顧,1999年2月1日新國會產生前,完成了國會五法改革,使得國會秩序更加穩定以及朝向民主化國家邁進,也讓台灣經歷兩度政黨和平輪替。他自獲推選為立法院長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落實法治,並讚揚在場的柯建銘過去協助推動立法院各項法案通過,也多虧過去每位立法委員依多數服從少數的民主精神,推動國會的各項工作,秉持尊重、包容、接納的態度完成協商,今天回想過去在立法院工作40多年的變遷,依然歷歷在目。他最後以太陽花學運為例,多虧當時的各黨團總召共同努力,社運的結果也獲得許多國際社會的讚賞。

柯建銘說,國會改革的關鍵人物除了李登輝,當然還有從黨外時期許多嚮往民主政治的人士,參加黨外街頭運動爭取民主,歷經了解嚴到國會完全改選,這些歷史依然記憶猶新。而他自國會全面改選後擔任立法委員至今的30年間,尤其是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民進黨身為少數執政黨,許多法案及預算案都需要積極與各黨團溝通,特別感謝王金平居中的許多協調。

▲▼游錫堃出席「民主國會卅年特展」開幕活動 王金平 柯建銘 剪綵。(圖/記者屠惠剛攝)

▲▼游錫堃出席「民主國會卅年特展」開幕活動 王金平 柯建銘。(圖/記者屠惠剛攝)

▲▼游錫堃出席「民主國會卅年特展」開幕活動 王金平 柯建銘 剪綵。(圖/記者屠惠剛攝)

展覽資訊

展覽主題:民主國會卅年特展
展覽日期:2023/1/31~6/30
展覽地點:立法院-紅樓1樓及文化走廊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號)、免費入場
展覽時間:平日(週一~週五)受理團體預約,週六開放自由參觀,週日休展
詳情請參立法院議政博物館官網:https://aam.ly.gov.tw/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