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能80座風機有50%MIT 中鼎團隊首曝挑戰與進軍國際關鍵

▲中鼎團隊透過影片回憶允能風場國產化心路歷程          。(圖/翻攝天豐新能源粉專)

▲雲林允能風場80座風機有50%是Made In Taiwan 。(圖/翻攝天豐新能源粉專,下同)

記者陳弘修/台北報導

在淨零排碳的國際趨勢下,我國政府立下離岸風電2025年累計發電量需達5.6GW,提供全台393萬戶年用電量的目標。新能源的開發與國產化的挑戰度有多高?對於位於雲林的允能風場,80座風機當中就有50%是Made In Taiwan,當時承攬工程的俊鼎機械廠風電專案特助(廠長)張家瑞表示,這是他進入中鼎集團33年以來,所碰到最艱辛,但也是最有成就的一個案子。

允能雲林離岸風場是天豐新能源在台灣開發的第一座風場,也是台灣首座含國產化成分的離岸風場,並將台灣在地廠商推向國際供應鏈。

在打造風場的過程中,40座水下基礎轉接段是由中鼎集團旗下俊鼎機械廠所承攬,由於缺乏離岸風電相關製造經驗、製造初期進度遠遠落後於預期,原訂一年內要完成40座轉接段製造,卻遲至第五個月才完成1座,以當時的速度即使不眠不休地趕工也無法如期交貨。

▲中鼎團隊透過影片回憶允能風場國產化心路歷程          。(圖/翻攝天豐新能源粉專)

不過,天豐新能源看到製造商的需求與瓶頸,反而選擇以合作的角度,派駐的國外專家團隊積極輔導,一步步協助改善製造管理流程,最後跟承攬廠商一起順利克服技術挑戰,如期、如質完工,同時將管理流程複製到其他案場,對於允能雲林風場而言,這不僅是國產化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為在地廠商進軍國際供應鏈打下重要基礎。

透過回憶心路歷程的影片,俊鼎機械、時任風電專案督導的趙國華表示,一開始當我們知道說被允能選定為國產化的一個團隊的時候,,我們當然是非常的高興,因為這個將是我們要代表台灣迎接全球市場的一個契機。

不過,當時俊鼎團隊的廠長張家瑞隨後發現,當真正開始投入生產,所遇到的挑戰超乎想像,原定一年內製造四十支轉階段,當第一座產出時已歷時五個月,以當時的速度,儘管不眠不休,也無法如期的完工。

俊鼎團隊成員們表示,由於當時的國內廠商過去沒有實際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製造經驗,以致面臨許多技術上的學習瓶頸。可是沒想到允能風場並沒有用合約來施壓,反而派國外有實際水下基礎生產經驗的專案團隊來協助,在允能與國外專家提議將製造工法改為序列式生產,同時進行多種製程作業,達到縮短工期的功效,相較過去人工測量與標準化模具的觀念,透過治具生產、快速定位,製造時間由每座七天縮短為每座五天。

▲中鼎團隊透過影片回憶允能風場國產化心路歷程          。(圖/翻攝天豐新能源粉專)

▲中鼎團隊透過影片回憶允能風場國產化心路歷程          。(圖/翻攝天豐新能源粉專)

後來,俊鼎也向允能大膽的提出用多台機器來從事焊接,加速製造時程,「在那時候 是一個很大膽的提議, 可是允能嘗試各種的可能,與我們一起沒日沒夜的研究,成功客服焊接的公差,做到四台焊機同步進行,這樣的技術突破,在國外也沒有做過的,我們利用八個月的時間趕上了進度,品質也符合歐洲的規範的要求,成為進入國際市場的敲門磚。」

當時的廠長張家瑞表示,這個案子是他進入中鼎集團33年以來所碰到最艱辛、最具有挑戰性,但也是最有成就的一個案子,後來也將允能的管理流程與關鍵技術,成功複製運用到其他的案場。

時任風電專案督導的趙國華也表示,從這個進度落後到超前,「允能從來沒改變國產化的決心,看到他們在第二階段完成百分之百國產化承諾的離岸風場,甚至超過百分之一百,做為一份子,我們也感到非常的驕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