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白紙革命「撼動習近平」還差得遠! 大多數人只顧自己

▲▼北京清華大學「白紙革命」。(圖/路透社)

▲北京清華大學響應「白紙革命」。(圖/路透社)

記者吳美依/編譯

中國各地抗議新冠防疫政策的「白紙革命」持續延燒,但《路透社》引述專家分析報導,儘管示威成為習近平政治生涯最強大挑戰,但距離推翻政權還差得遠,因為他已全面控制黨、軍隊、國安及宣傳機器。雖然一些示威者高喊「習近平下台」,但多數人只關心自己,若封控措施或頻繁核酸篩檢獲得解決,就很可能被安撫。

習近平在20大獲得史無前例的第3任期時,以「人民高於一切」合理化清零政策,並將「正確的」新冠政策視為政治成就之一,如今卻在北京、上海、武漢、成都和烏魯木齊等地引爆民眾怒火及罕見街頭示威。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中國研究員季北慈(Bates Gill)直言,「在習近平掌權的10年裡,這是公民對政府政策最公開、最廣泛的憤怒表現。」但前上海大學副教授、現居智利的政治評論員陳道銀(Chen Daoyin)指出,抗議學生沒有中心人物領導,也沒有高度組織化,「一旦這些個人利益被滿足,大多數人就會被安撫並放下。」

▲▼上海烏魯木齊路「白紙革命」。(圖/路透社)

▲上海民眾參與「白紙革命」,悼念烏魯木齊火災罹難者。(圖/路透社)

《路透社》指出,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是中國最後一次因為示威撤換共產黨總書記,此後再也沒有那麼多中國人冒著被捕和其他後果的風險,為了議題走上街頭。不過,當年中共領導層對於如何處理危機、中國未來發展道路存在內部分歧,而習近平的狀況顯然並非如此,他不僅延長身為共產黨領袖及軍事總司令的任期,也在黨內重要職務全都安插心腹,邊緣化所有政治觀點或治理方式不同的黨內領袖。

分析人士卻指出,儘管這個安排使得習近平握有更大權力,卻仍存在弱點,就像這次示威所暴露的那樣。新加坡智庫東亞研究所(EAI)中國專家戈爾(Lance Gore)就說,習近平身邊只留下那些會說他愛聽的話的人,讓自己受困於迴聲室效應(echo chamber,又稱同溫層效應),可能低估或不了解多少人因為自己的疫情政策受苦。

▲▼北京「白紙革命」。(圖/路透社)

▲外媒認為,習近平因清零政策進退維谷。(圖/路透社)

此外,習近平如何從一度引以為傲、如今卻逐漸成為負擔的防疫政策走出來,這個困境也被示威活動放大。如果他屈服公眾壓力、收回清零政策,將顯得軟弱,甚至鼓勵人們在未來想要改變時再度走上街頭。中國人權律師滕彪(Teng Biao)說,「如果他放手,將意味著他過去的清零政策完全失敗,而且必須為此負責。這會讓他喪盡顏面。」

其他分析人士也認為,屈服不符合習近平的性格。習近平曾強調防止「顏色革命」或反政府示威的必要性,最近一次就在9月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他也曾在一次閉門演說中哀嘆,蘇聯垮台是因為「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麼人出來抗爭。」

不過,如果習近平在社會準備好之前改變防疫政策,可能導致廣泛的疾病與死亡,醫療體系不堪重負,後果難以接受。但若他在找到收手或宣布戰勝疫情的方法之前,依然大膽堅持下去,將在經濟成長放緩之際,冒著引爆更強烈民眾怒火的風險。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