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亮紅燈 在股市找生機應有的思維

我們想讓你知道…我們已經經歷了 9 /11,我們經歷了金融危機,還可能會發生什麼呢?不幸的是,我想我們發現了可能發生的事情,而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謙卑的。

▲全球CEO預期經濟將「短暫溫和衰退」。(圖/路透社)

●文/阿堯投資筆記

每次股市下跌,都是回頭把一些重要概念想得更清楚,再更深入思辯的好時間。

投資快十年了,從 2015 年中,中國千股跌停到年底美國開始升息,兩年後股市才再創新高。2018年底中美貿易戰,到了2019年底股市創新高。2020年Covid,大量放水下,成就至 2021年底的大漲。今年從年初以來的下跌,不到十年,也是經歷第四個起落了。

過去兩年,透過訂閱The Transcript 定期看不同行業管理層的談話,也自己讀了許多半導體公司的Transcript。會發現,就算在第一線的管理層,他們也很難掌握短期的變化。

▲全球金融市場的「黑天鵝」難以預測,投資人應保持謙卑的心態面對。(圖/路透)

無法預測的黑天鵝 投資人應保持何種心態

Delta航空的主席,講的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2020年前2個月的數字超過了2019年,當時我們對未來感到非常樂觀,我們非常有信心。對於我們這些在這個行業工作了很長時間的人來說,我們認為我們已經看過一切。不可能有什麼我們沒看過的事情會發生。我們已經經歷了 9 /11,我們經歷了金融危機,還可能會發生什麼呢?不幸的是,我想我們發現了可能發生的事情,而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謙卑的。

兩年前開始,訓練自己,看得更長,所以花了很多時間往行業的本質深挖。有點感覺之後,這半年一直在想的是,一個看清楚十年的人,有機會看清楚五年、三年?跟著這個思維,把關注的網絡變大,每季把產業鏈上中下游重要的公司的法說讀過,交叉比對大家的看法,試圖讓自己更清楚現況。

而最近開始有一些公司出來下修預期,加上 Delta的例子。我不斷思考,這樣的努力有用嗎?這樣會不會讓我更像是傳統的投顧,在追逐短期的訊息?

以經營者的思維學習投資

但另一方面我也在思考,如果我是一家公司CEO,我難道不應該了解短期的市場狀態嗎?應該還是必須的?但這些花這麼多時間瞭解現狀的CEO都很難掌握現狀了,身為投資者的我,應該也要跳下去瞭解現狀嗎?有什麼機會我可以判斷的比這些CEO好呢?

而如果我是一家公司的CEO,我也知道短期的變化很難掌握,那我平常決策的支撐點會是什麼?我應該如何配置我的公司人力與資源去應對短期和長期的問題?

而身為投資者,我應該花多少時間在短期(一年內)與長期(五到十年)資訊?巴菲特說要同時理解估值與市場,前者是長期(價值),後者是短期(價格),比例該如何配置?還是我們有另一種思維,把短期波動當成長期獲利必要的過程?想要賺到長期百倍的錢,代價是要承受五次持股的腰斬?營收要成長百倍,代價是要經歷五次產業的循環?

而在五次的腰斬與循環中,投資人與公司如何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投資者有好的投資結構嗎?(如沒有太高的槓桿)公司有好的結構嗎?(如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客戶)。

▲作者認為,面對全球經濟風暴,投資人應破除負面的框架,才能和平的與之共存,並且找出更優化的解決方法。(圖/路透社)

投資人與不可預測的未來共存

如果波動與循環是必然,我們每天的決策是不是在於將結構更為鞏固呢?CEO 思考的不是這次循環會掉多少單,而是我的資產負債表有沒有更健康、現金流更健康,客戶組合更健康?

但是怎樣的投資人,怎樣的CEO可以在一片壞消息、掉單、腰斬的時候,還做出長期的決定呢?是他們的知識嗎?還是他們的信念?是零售商相信消費者不管怎樣都要多快好省?是半導體業者相信人類會使用越來越多運算?是投資者相信價格終究會回歸價值?是相信人類的生產力會不斷不斷變好?

前幾天和前輩聊這些,他跟我分享道德經,和光同塵這個概念。塵土每天都在,我們投資 50 年,避不了塵土,甚至是這些塵土成就了我們。經濟下行沒有不好,股價下跌沒有不好,是我們有了「不好」這個框架。與塵土共存,這樣想想,也是非常有趣呢?

熱門點閱》

►胡偉良/實價登錄不是先行指標 引發恐慌大可不必

►美國升息救通膨衝擊台股 存金融股不再無敵

►通貨膨脹影響東協經濟復甦 帶來社會問題

►惡性通膨將迎來世界大戰 美國停止升息的五大前提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阿堯投資筆記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