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變苦快丟掉別吃了! 專家揭有輕微毒性:吃多易腹瀉

▲雲林斗六市三光里所產的「翠玉絲瓜」品質位居台灣之冠,素有「LV級」美譽,已進入收成期。(圖/記者蔡佩旻攝)

▲雲林斗六市三光里所產的「翠玉絲瓜」有「LV級」美譽。(圖/記者蔡佩旻攝,下同)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絲瓜也叫做菜瓜,是台灣夏季常見的蔬菜,農糧署表示,嫩果可入菜,老熟果可當菜瓜布,採收後的主莖則可蒐集絲瓜水,可說是瓜界的斜槓青年。不過有時會發現絲瓜變黑或變苦,農糧署提醒,變黑吃了沒關係,可是變苦千萬別吃。

農委會指出,絲瓜主要產地為屏東縣、南投縣、高雄市、台南市及雲林縣。絲瓜依照果實形狀可區分為圓筒絲瓜和稜角絲瓜兩大類。台灣以圓筒絲瓜為主流,地方品種相當多,中部地區農民早期偏好白皮種,南部地區則以種植濃綠色的粗鱗種等為大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委會說明,圓筒絲瓜果實圓筒形、無稜角、果面平滑有淺溝,果肉厚、肉質綿軟、無苦味、纖維較粗。依其果實長度又可分米管種、長筒種及竹竿種。絲瓜屬於短日照蔬菜,大多品種均對日照敏感,適合秋冬短日照下播種。而圓筒絲瓜可以再分為白皮種及綠皮種。綠皮種常見的有,粗鱗種、高雄2號-秋綠、高雄4號-祥發、美人、阿俊、強羅等。

▲雲林斗六市三光里所產的「翠玉絲瓜」品質位居台灣之冠,素有「LV級」美譽,已進入收成期。(圖/記者蔡佩旻攝)

▲農糧署建議挑選絲瓜要看果實要完整無缺口,且果皮要翠綠。

農委會表示,稜角絲瓜慣稱澎湖絲瓜,植株及果實性狀與圓筒絲瓜有顯著不同,果實表面有稜角10條,果肉較薄,纖維細密,肉質細脆密緻,無苦味。適時採收嫩果肉質均細脆,纖維少而且食味、品質均比圓筒絲瓜較佳,瓜果成熟老化曬乾,後不易除去果皮供作絲瓜筋用。

只是一般常見絲瓜有「變黑」或「變苦」兩種狀況,農糧署表示,變黑為絲瓜中的酚類成分,遇熱或在空氣中氧化所導致,不影響營養及風味,可安心食用。變苦則為品種遺傳或受栽種環境影響,如遭遇低溫、日照不足、被害蟲叮咬等逆境,絲瓜就會累積微量葫蘆素,提高對環境的抗性,也就成為苦味的來源,「葫蘆素具輕微毒性,吃多易腹瀉」,因此建議直接丟棄不要食用。

最後,農糧署也傳授挑選好絲瓜3訣竅,包括果型上下勻稱、果皮新鮮翠綠和果實完整無缺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