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不是與生俱來 源自人類的競爭心態

我們想讓你知道…人類的欲望不是自發性或個人的,而是源自模仿。熱情與欲望始終是從他人那兒借來的,不是從自身的最深層拉上來的。

▲作者指出,觀察孩子嬉戲的行為,就能看出人類模仿欲望的模樣。(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 邊池盈/韓國知名諮商心理師、CHA醫科大學臨床諮商心理學博士

想被媽媽稱讚漂亮的女兒

過去我曾替一位五十歲後半的母親諮商。她有兩個正在就讀大學的女兒,但兩個都罹患了飲食障礙。她們為了減重,數年間不惜服用韓藥、西藥等,到最後罹患了厭食症。可是,這位母親說的話卻令我印象深刻。

「我們家女兒從小就長得很標緻,不管帶去哪,大家都會忍不住回頭看她們,可是……。」她每說一句話,最後都會提到「漂亮」兩個字。就算在聊其他話題,只要說到女兒,最後又會回到外貌上頭。平時她也會對兩個女兒說:「妳長得這麼漂亮,只要再瘦一點就更美了。」這位母親就連稱讚時也會提到外貌,主要說的也是關於外貌的鼓勵或建言。和女兒聊說自己在外頭見到誰時,也是從他們的外貌如何開始說起。我也大概能理解,兩個女兒對外貌的執著或欲望究竟源自何處。

欲望模仿理論(Mimetic theory)的創始人勒內‧吉拉爾(René Girard)曾說:「人類的欲望不是自發性或個人的,而是源自模仿。熱情與欲望始終是從他人那兒借來的,不是從自身的最深層拉上來的。」此時你最大的欲望源自何處?你必須先從這個問題著手。

因為這臺汽車是朋友想要的

觀察孩子們嬉戲的畫面,就能簡單看出模仿欲望是什麼意思。兩個孩子走向遊戲間的玩具籃,孩子A先拿起了紅色汽車,孩子B看著藍色汽車稍作遲疑,接著說自己也想要紅色汽車。孩子B的媽媽一時慌了手腳,說紅色汽車只有一臺,問孩子能不能玩藍色或黃色汽車。見到媽媽非但沒有替自己打氣,還要他對紅色汽車死心,孩子B感到很洩氣,開始嚎啕大哭,並哽咽說自己也最喜歡紅色。孩子B覺得世界很不公平,沒有人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因為就連自己的媽媽都站在孩子A那邊。

可是不久後,孩子A的媽媽走過來牽孩子的手,說該回家了。孩子A把拿在手上玩的紅色汽車放在地面,跟著媽媽離開了。孩子B的媽媽很高興地把玩具拿給孩子,跟他說:「終於輪到你玩紅色車車了。」孩子B只稍微看了一下,很快就失去興致,走向其他玩具。

見到孩子這麼快就變心,媽媽雖然嘆了口氣,但紅色汽車之所以成為孩子B強烈渴望的對象,是因為孩子A的存在。當然,可能兩個孩子平時都偏好紅色汽車,但假如少了競爭對手,想必孩子也不會非要紅色汽車不可。

就兄弟姐妹來講,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只要是哥哥或姐姐喜歡的東西,弟弟妹妹就會跟著想要,或試圖搶走它。許多父母會認為是弟弟妹妹比較貪心所致,但實際上有別的原因,這是因為無論第二名想要與否,他都只能藉由跟著第一名形成欲望。

第一名渴望得到的東西,幾乎是自動就成了第二名的期望。第一名得獎或受到稱讚的場面,會在第二名的腦袋留下長久印象,成為他一輩子的課題。至於第一名受到懲罰或失敗的事件,則成了第二名非避開不可的陷阱或跳過的跨欄。

可是,假如在前述的情況中,第三個孩子C出現,並且靠近沒有主人的紅色汽車呢?就在那一刻,孩子B會猛然再次想起欲望,急急忙忙地跑過去阻止孩子C。

「那是我在玩的!」

受到驚嚇的孩子C哭著奔向媽媽,孩子B則是一臉洋洋得意與心滿意足的表情,緊緊抓著令自己感到自豪的汽車,興致勃勃地玩著。多虧了競爭者在欲望逐漸熄滅之際登場,孩子B的欲望也跟著再次熊熊燃燒。

▲邊池盈所著,《比起喜歡自己,我有更多討厭自己的日子》,采實文化出版。(圖/采實文化提供)

熱門點閱》

►一生只做一件事:即使備受藐視 仍對世界有益

► 性情暴躁的孩子 源自父母的情緒能量

► 為什麼每年新年目標 你總是做到一半就放棄?

► 父母逼念醫學系 抹去孩子光采卻抱怨他不爭氣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摘自「《比起喜歡自己,我有更多討厭自己的日子》」。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