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症免驚?博士生康復後「記憶力變差」做不了實驗 研究險中斷

▲累。(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博士生康復後「記憶力變差」做不了實驗,研究險中斷。(圖/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本土新冠疫情未歇,今年已有逾百萬人感染Omicron。有別於去年流行的Alpha與Delta高重症率,今年輕症與無症狀人數高達99.77%,儘管如此,仍有輕症康復者飽受「長新冠」困擾。新冠整合門診醫師分享,一名博士生病癒後出現記憶力變差、失眠等問題,原本可以輕易操作的實驗也變得困難重重,甚至因此差點中斷研究。

新冠肺炎感染後遺症樣態多元,近來國內外研究及病例陸續發現,無論輕重症,甚至無症狀患者,都可能出現乏力、呼吸困難、胸痛或胸悶、咳嗽、嗅覺或味覺障礙、記憶力減退等持續性症狀。衛福部也於去年底開設「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以胸腔科主責,協助患者度過漫長復健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軍總醫院開設的「後新冠肺炎心肺復健整合門診」,每週平均收治15~20位病患,在半年追蹤期內,症狀嚴重個案平均回整6至7次、輕症則回診4至5次,個案可依照需求,在胸腔科外同時到家庭醫學科、身心科、復健科、心臟內科、神經內科、耳鼻喉科、感染科、中醫與營養諮詢等科別看診,依據染疫後症狀進行治療。

▲松山機場篩檢站啟用,民眾持快篩陽性檢體排隊等候採檢。(圖/記者林敬旻攝)

▲今年新冠肺炎已逾百萬人染疫,圖為三總松機篩檢站。(圖/記者林敬旻攝)

三軍總醫院今年初曾公布調查,院內有63.6%病人在康復後有肺功能缺損問題,另有72.7%體能低於平均值。協助整合門診的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佳鑫受訪時表示,去年Alpha、Delta康復個案因症狀嚴重,多有肺功能損傷、肺纖維化、呼吸困難等問題。Omicron雖以輕症個案居多,但仍有不少患者康復後出現咳嗽、有痰、疲倦、活動易喘等上呼吸道症狀,雖然不至於如上一波疫情個案有嚴重肺炎與肺功能損傷,「但整體來說『長新冠』的表徵都蠻類似。」

劉佳鑫分享近期收治的Omicron康復個案,為一名來台攻讀博士學位的國際學生,4月份輕症康復後,因為記憶力變差、失眠、倦怠等問題,來到康復者整合門診。來診時主訴原本能簡單操作的實驗,染疫後卻因記憶力與失眠問題無法完成,研究差點中斷。後經轉介高壓氧治療後,身體功能才從僅存的4成恢復到8成,但個案同時還有咳嗽、胸悶、活動時呼吸困難等症狀,目前仍持續做肺部復健改善症狀。

▲▼咳嗽,感冒。舊LOGO重傳(圖/ETtoday資料照)

▲不少新冠患者在康復後留下咳嗽後遺症。(圖/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高壓氧可以增加組織氧分壓濃度,促進組織修補。」劉佳鑫提到,高壓氧過去多用於治療慢性傷口癒合不良與一氧化碳中毒,治療新冠肺炎後遺症的機轉雖未明,但院內去年有針對20名自費使用高壓氧治療的康復者進行統計,近半數表示有顯著進步,另一半則表示沒有變差,「高壓氧就是在沒有特殊治療中找方法。」

透過高壓氧改善症狀的,還有去年的重症個案。劉佳鑫提到,患者為一名69歲的復康巴士司機,確診後因呼吸衰竭插管,治療了3個月才出院,因臥床許多肢體無力,上下床都需人攙扶,後來做了2輪、共20次高壓氧治療,輔以肺部復原療程後,症狀逐漸改善,染疫後6個月已可自行騎機車回診。

劉佳鑫提醒,康復者若持續出現喘、咳嗽、胸悶、胸痛等症狀,可以先到康復者門診進行評估,醫師會針對症狀找到原因,若需肺功能復健者,也一定要在治療師的指引下配合運動,千萬不要害怕喘而不敢動,否則長久下來只會讓功能更惡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