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打臉經濟部 國民黨:天然氣發電對環境破壞只會更多

▲▼桃園大潭藻礁 中油天然氣三接棧橋。(圖/記者屠惠剛攝)

▲桃園大潭藻礁,後方為中油天然氣三接棧橋。(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黃巈禾/台北報導

經濟部29日舉出數個國際案例澄清,天然氣發電不會造成更多氣候暖化。對此,國民黨表示,早已有數位專家學者打臉經濟部的辯解,天然氣能源造成氣候暖化是毋庸置疑的,按民進黨政府設定的目標,天然氣發電至2025年要提高到50%,在台灣用電成長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燃氣機組發電的比重只有可能更高,對環境的破壞當然只會多、不會少。

經濟部表示,全球甲烷主要排放來自農業生產與廢棄物處理,天然氣相關甲烷排放占比低,且多為開採及運輸階段的逸散排放,而非使用階段。台灣幾乎沒有開採天然氣而造成甲烷逸散排放的問題,尤其燃氣發電就是要把甲烷完全燃燒掉,所以甲烷排放更只占我國溫室氣體總排放0.005%。

經濟部指出,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天然氣具低碳特性,透過燃煤轉燃氣的減碳效果,天然氣在能源轉型上扮演關鍵角色;已簽署全球甲烷減排承諾的德國,其合組新執行聯盟協議也明確指出「天然氣於過渡時期將不可或缺」,並規劃於既有電廠廠址,以加入氫氣的方式,興建燃氣電廠;因此,從各國既有能源政策及承諾的減碳政策看來,天然氣是短中期淨零的重要橋接能源,國民黨不應為了政治攻防而曲解國際趨勢、誤導民眾。

對此,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黃紹庭表示,在22日召開的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中,多名學者以學術專業的角度,向經濟部諫言燃氣政策的弊端,如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盧倩儀直言,增氣政策只會讓台灣走向死路,而「天然氣是淨零碳排橋接能源」的說法,只是美國化石燃料業者為延後被淘汰的行銷話術,天然氣從開採到使用都是甲烷的主要排放源,清大核工所教授葉宗洸則認為,我國用電量持續成長,若再配合燃氣發電要提高到2025年的50%目標,結果當然是溫室氣體排放居高不下。

黃紹庭補充,除了上述由專家學者提出的問題,經濟部只能以「國際趨勢」一詞辯解外,還是沒有回答清楚天然氣價格恐怕高居不下的問題,天然氣產量世界第一的美國帶頭簽署甲烷減排承諾,除了使天然氣因供需吃緊而價格飆漲,還有能開徵更多、更高的甲烷稅額,未來天然氣的價格將不停上升,民進黨政府卻選擇讓發電結構過於單一,無疑是將我國民生用電、產業用電暴露於高風險之中。

黃紹庭呼籲,經濟部請尊重專家意見,莫再「政治掛帥」、執迷不悟,為了政黨利益而選擇「鴕鳥心態」,忽視天然氣發電帶來的環境破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