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木偶掌中戲藝術下鄉 朴子牛挑灣老幼攜手演出在地故事

▲▼ 嘉義縣文化基金會藝術下鄉。(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嘉義縣文化基金會藝術下鄉。(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嘉義縣文化基金會木偶掌中戲藝術下鄉,在朴子市松梅國小百年校長宿舍三友學堂前舉辦盛大公演,縣長翁章梁、朴子市長吳品叡、縣議員劉雅文、姜梅紅、文基會執行長陳尚雍等貴賓及在地鄉親皆出席觀賞,藉由布袋戲中瞭解當地文史,寓教於樂,現場不斷傳出笑聲與掌聲,非常精彩。

▲▼ 嘉義縣文化基金會藝術下鄉。(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透過布袋戲,讓孩子認識庄頭內的故事!」翁章梁說,此次演出最大的意義是讓老幼共同表演,孩子可以從長輩的分享中了解在地故事具傳承意涵。

以藝術方式,學員從了解基本的生旦淨末丑角色,到學台灣金光戲知識及操偶技術,傳承台灣最有特色的文化;翁章梁分享,透過傳統戲劇找回長者兒時回憶,也讓社區、學校增添故鄉與在地情感的連結。

▲▼ 嘉義縣文化基金會藝術下鄉。(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嘉義縣文化基金會首次計畫,木偶掌中戲扎根課程,特別邀請曾獲教育部藝術菁英培育計畫個人獎優選與團體金牌獎的蘇俊穎木偶劇團,指導教學牛挑灣牛頭班長者與松梅國小學生,以傳統文化布袋戲方式,演出在地故事「牛挑灣傳奇」。

特別的是團長蘇俊穎師承自己骨子裡的「布袋戲魂」,無師自通,自幼對布袋戲充滿熱忱,進而成立劇團,在全國各地傳承台灣文化,獲得不少肯定;蘇俊穎表示,這齣「牛挑灣傳奇」故事,以牛挑灣吳杯初醫師濟生醫院和信仰中心龍安宮虎爺公為主題,藉由長者對當地文史的印象,和學生共同用掌中戲做最真實的呈現。

▲▼ 嘉義縣文化基金會藝術下鄉。(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在籌備近三個月的時間,蘇俊穎分享,阿嬤與小朋友得自己動手做戲偶、裁縫衣服,縫製過程中,幾位阿嬤眼睛比較不好,小朋友會主動幫忙長輩穿針引線,阿嬤也會與孩子聊天,過程有諸多嬤孫間的互動。

同時,也藉此認識布袋戲中的多元文化,蘇俊穎介紹,如布袋戲本身具有雕刻、彩繪、刺繡等設計,表演中的台語俗諺及牛挑灣在地民謠,這些民謠過去已失傳,透過阿嬤分享讓孩子再次學到這些歌謠,這樣的相處非常有趣。

陳尚雍說,平均80歲以上的長者及小朋友,經過二個多月的課程,從木偶的製作、戲服的縫製,到用台語講出落落長的台詞,加上操偶技巧的練習,最後站上表演舞台,看了很感動,這是學員首次的老幼合作,勢必成為他們人生中難以忘懷的重要回憶。

台灣文化多元,陳尚雍說,這次特別選布袋戲,另也安排歌仔戲課程,希望藉此傳承台灣文化,讓更多鄉親能了解文化,多數民眾平常只會看戲,卻不知道其背後的辛苦;經過這次課程,未來只要看到布袋戲或歌仔戲將留下深刻印象,希望讓更多人能繼續在這塊土地深耕,讓文化可以流傳。

陳尚雍說明,文化基金會每年藝術下鄉都會前往不同鄉鎮,今年選擇五個鄉鎮,明年預計至5至7個鄉鎮辦理,期待未來能持續擴大辦理,推廣台灣的文化,持續傳承。

松梅國小校長黃志強說,松梅國小14位五年級學生,和約20位社區長輩共同學習,進行藝術下鄉布袋戲偶課程,為青銀共學最好的詮釋;過程中學生從這群樂齡學習的「阿樂們」學到終身學習的精神,認真學習的態度;孩子彼此間學到相互扶持、互助,同時透過這樣的活動,更加了解社區的文化與歷史,與社區連結性更高,非常感謝有這樣的活動。

牛挑灣文史工作室召集人伍寬指出,牛挑灣吳杯初濟生醫院是本齣戲的重點之一,1928年興建,2015年8月8日受蘇迪勒颱風襲擊而倒塌,目前正在重建中;她希望這齣布袋戲公演結束後,待吳杯初濟生病院明年重建啟用後,老幼學員可以再次在歷史建築前演出,重演牛挑灣的醫療文史,再現風華。

此次登台演出的成員,年滿90歲的許金葉分享,直到昨晚還拿著玩偶自己在家練習,試試看台詞練得順不順,她設計的玩偶演出牛挑灣在地故事,與孩子的合作非常開心,直喊著有這麼多人陪伴,一點也不無聊。

牛挑灣傳奇,故事從昭和元年(1926年)畢業於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的吳杯初先生在村內開設「濟生病院」,因騎馬出診且內外科兼治,救活不少村民,在牛挑灣流傳著許多有趣故事,加上龍安宮虎爺共有五尊,稱為五位山軍尊神,以虎爺傳奇神力,搬演英雄救美,收妖等劇情,既金光又有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