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心搏過慢慎防猝死 植入心臟節律器術前必知5大問題

▲心臟節律器。(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我的心跳好像有點慢,而且常頭暈,會不會怎樣?」看診的時候,偶爾會有患者這樣問。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廖英傑醫師指出,心搏過慢時,可能因腦部得不到足夠的血流而有頭暈、疲倦、無力等症狀,甚至恐造成昏倒或猝死。即使沒有症狀,視不同病因也可能需要接受積極治療。一般來說,口服藥物療效有限,裝置心臟節律器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式。在進行心臟節律器手術前,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特別要注意的關鍵5大疑問。

Q1:心搏過慢一定要植入心臟節律器嗎?能不能吃藥就好?

廖英傑醫師表示,心搏過慢的原因大致可分兩種,第一種是「病竇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第二種則是因為房室結的傳導功能發生中斷(AV block)。除老化退化為主要原因外,其他如電解質或酸鹼值不平衡、藥物、心肌病變與急性心肌梗塞也有可能導致,儘管心搏過緩主要發生在老年人,然而年輕族群也有機會發生。

心搏過慢可能會導致頭暈、無力等症狀,更嚴重恐導致昏倒及猝死。廖英傑醫師提醒,雖然有口服用藥可以短期改善這些症狀,但考量安全性及長期穩定控制,植入心臟節律器是較好也較安全的治療選擇。是否裝置節律器以症狀為主要考量,然而在已知將來會有不良預後的疾病,即使目前沒有症狀也應該及早裝置節律器。

心搏過慢切莫輕忽

Q2:正常的心跳會隨著人的動作與心情而變化,裝了心臟節律器之後,我的心跳是不是就會變得固定,不能再自由運動?

廖英傑醫師解釋,正常心跳會隨著身體活動、心情起伏而有所變化,以滿足生理需求。傳統心臟節律器是以固定的速度運作,維持病患最低的生理需求。然而現今大部分節律器已經可以做到感受身體的活動,適時調整心跳速度,提供病患活動時較快的心跳功能。隨著新型技術的導入,能即時偵測心肌電阻變化的『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可以在靜止的情況下感受心臟收縮力的變化,即時調整心跳,滿足病患靜止時對較高心律的需求(如緊張焦慮時),讓心跳變化與正常人更相似。

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可依照身心需求調整輸出

廖英傑醫師進一步說明,人體長期演化,當面對危機時,人會緊張、心跳會加速是很正常的現象。當病患因為疾病而失去增加心跳速度的能力,若能挑選模擬病人正常生理反應的節律器,會是較佳的選擇,也能改善生活品質。

Q3:植入式心臟節律器的功能如果出現異常,患者要如何知道?

廖英傑醫師解釋,以往植入心臟節律器後,約每三到六個月會請病人回診,檢查心臟節律器的狀況,並取得患者的心跳紀錄。若在這段期間心臟節律器發生狀況或功能異常時,患者無法即時獲得到警示。新型的心臟節律器則可提供「居家監測功能」,可每天將病人的數據資料上傳,若有異常發生,醫療團隊便會收到通知,聯絡患者提前回診檢查。

廖英傑醫師分析,與過往可能要等上三到六個月、甚至是感到不舒服時才能被發現相較,採用具有居家監測功能的新型心臟節律器就可能在數天內獲得相關警示,醫師更能掌握心臟節律器的狀況,也讓患者更加安心。

Q4:安裝心臟調節器後,生活上有沒有甚麼限制?

廖英傑醫師說,傳統心臟節律器無法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但新型心臟節律器是可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的,僅需事前更改設定,待檢查完畢後,再調回原來的模式即可。由於心臟節律器是永久性植入的裝置,所以建議在植入前,設想較長遠的規劃,確保將來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的可能性。

廖英傑醫師也提醒,日常照護上,請避開高壓電塔、發電機等電磁場較強的地點,若攜帶手機,也請不要放在胸前口袋;另外應避免電流會通過身體的治療或裝置。至於電視、電腦、收音機、音響、吹風機、電動刮鬍刀等家用電器,則不會影響心臟節律器的運作。

心臟調節器日常要點提醒

Q5:心臟調節器的電池會不會很快耗盡?需要手術更換嗎?

廖英傑醫師說,心臟節律器電池壽命長短,會因為每個人對心臟節律器依賴程度高低,而有所差異。當心搏過緩出現得愈密集時,電量就損耗得愈快;當電池耗盡時,醫師便會安排手術更換心臟節律器。

傳統心臟節律器電池的平均壽命,大約為八年左右,根據病患不同的狀況,電池的壽命從五、六年到十幾年都有,現在新的心臟節律器,一般來說使用年限通常比傳統來的久,除了可降低再次手術時的感染風險外,亦可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心跳過慢嚴重恐昏厥、猝死 智能速率心臟節律器助心律調節更人性化,醫師圖文解說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NGS本月起納健保!國衛院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 加速精準醫療發展

NGS本月起納健保!國衛院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 加速精準醫療發展

癌症長期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2023年相關醫療支出將近1400億元,占國家總醫療預算近2成,反映出癌症治療對健保資源的巨大需求。次世代基因定序(NGS)5月1日起納入健保,相關基因檢測資料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立的「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來收載,加速國內精準醫療發展。

2024年05月14日 22:44

「最容易發胖」6大職業!醫揭元凶 70%都在加班

「最容易發胖」6大職業!醫揭元凶 70%都在加班

加班發胖是現代社會中一個嚴峻的問題,長期的工作壓力、睡眠不足以及長時間靜態式工作都可能導致身體的代謝失衡,進而增加體重哦!根據調查,台灣上班族七成的人都在加班,其中13.6%的人一週工作時間高於50小時,甚至有7.6%的人上班超過60小時。

2024年05月14日 21:44

結婚8年「終於成功愛愛了」!人妻鬆口氣:下禮拜就去辦離婚

結婚8年「終於成功愛愛了」!人妻鬆口氣:下禮拜就去辦離婚

「終於成功做愛了,但我還是要離婚。」講完陰道痙攣A小姐、B小姐的故事,今天要繼續跟大家分享第三位C小姐的故事了。上面那句話,是她email開頭的第一句。

2024年05月14日 20:18

他鼻塞半年!醫20秒夾出「整顆荔枝肉」 第一視角曝光

他鼻塞半年!醫20秒夾出「整顆荔枝肉」 第一視角曝光

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在粉專PO出一段影片,只見他超速神手,僅花了短短20秒時間,就從男患者的左側鼻孔,精準且俐落地邊夾邊拉出一顆呈半透明水狀,有如「荔枝肉」的鼻息肉,在門診即解決患者大半年都在鼻塞的困擾,不到半分鐘時間「還給大哥暢通人生」。

2024年05月14日 19:41

A肝疫苗供貨有空窗!12萬名幼兒受影響 台大醫揭「延後接種」效果

A肝疫苗供貨有空窗!12萬名幼兒受影響 台大醫揭「延後接種」效果

國內幼兒常規A肝疫苗因為殘膠問題,有17萬劑疫苗驗收未通過,近期恐怕出現空窗期。疾病管制署今(14)日表示,目前評估約9月可以恢復穩定供貨,這段期間可能受影響幼兒約12萬人。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則指出,幼兒A肝疫苗需接種兩劑,目前評估有可能延遲3~4個月,過去國際研究資料顯示,延長接種間隔對於疫苗效果、安全性都沒有特別影響,請家長不用擔心。

2024年05月14日 19:09

匱乏大腦「天生渴望所有食物」 大多數人本質是蔬食者

匱乏大腦「天生渴望所有食物」 大多數人本質是蔬食者

整個一九七○年代,賭場高層都忽略吃角子老虎機,把它們亂塞在角落。七○年代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管理者查爾斯‧赫西(Charles Hirsch)稱吃角子老虎機為「用來殺時間與娛樂那些賭場真正客戶──紙牌或骰子的玩家──的朋友與家人的玩具」。

2024年05月14日 19:04

更年期婦女逾2成三高異常!「護心5要訣」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

更年期婦女逾2成三高異常!「護心5要訣」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45-64歲的更年期婦女,大約每5人就有1人面臨血壓、血脂、血糖「三高」異常問題,應定期監測自我健康狀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4年05月14日 18:43

不是酒!他日喝「1飲品」肝指數爆表 醫嘆:很多人中

不是酒!他日喝「1飲品」肝指數爆表 醫嘆:很多人中

都說酒精傷肝,但其實不只酒精會損害肝功能,提神飲料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肝損傷。近期急診醫師賈蔚就分享自己曾經遇到的個案,表示有一名中年男子因長期感到疲倦無力,前往醫院急診求助,經檢查後確診「急性肝炎併黃疸」,但他卻沒有B型或C型肝炎,也表示自己不喝酒,進一步詢問後才發現是因為長期飲用提神飲料。

2024年05月14日 17:59

「2種身材」最容易罹癌! 33萬人研究解答了

「2種身材」最容易罹癌! 33萬人研究解答了

民眾大多都有觀念,肥胖族群本來就比一般身材正常的族群很容易罹患一些疾病,但至於是哪種肥胖,似乎大家沒有特別的概念。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在FB發文指出,那種身材高大、腹部的族群,在面對甲狀腺癌、腎癌、胰腺癌等12種癌症的罹患風險,較常人升高12%。

2024年05月14日 17:33

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預告!開放「無償」代理孕母 同婚、單身女適用

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預告!開放「無償」代理孕母 同婚、單身女適用

代孕議題討論歷經30多年,衛福部國健署今(14)日公布「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共62條。草案增列代理孕母、受術配偶及受術未婚女性。不過,國健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指出,在代理孕母部分增訂為「無償」也就是非商業性代孕,不過因受委託者(代理孕母)受到影響部分,委託者仍須提供賠償,細節仍需相關專家團體討論,細節以子法訂之。

2024年05月14日 17:2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