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最後投降地 東寧要塞立「罪證碑園」

▲▼東寧要塞和其遺址陳列館。(圖/記者陳政錄攝)

▲東寧要塞舊址外新建的大門。(圖/記者陳政錄攝)

記者陳政錄/黑龍江東寧報導

西元1939年起,持續長達6年的二次世界大戰,在1945年4月歐洲戰場結束後,焦點轉向日本關東軍在中蘇邊境上,與蘇聯紅軍和大陸東北抗聯的衝突,而日軍修築堪比「東方馬其諾防線」的要塞群中,最著名的東寧要塞,就成為二戰的最後戰場,也是日軍的最後投降地。

黑龍江省東寧市位於中俄邊境,在日軍侵華時,1934年5月12日,日本關東軍下達《關作第589號命令》,確定在中蘇、中蒙邊境沿線實施「築城工程」,開始修建東北軍事要塞群;到1945年,十多年間日軍在黑龍江省近5000公里的邊境地帶上建設了共17個要塞,被譽為「東方馬其諾防線」。

▲▼東寧要塞和其遺址陳列館。(圖/記者陳政錄攝)

▲東寧要塞絕大部分在砲火轟炸中被掩埋,如今遺址上建有東寧要塞遺址陳列館,展示日軍當年情形。(圖/記者陳政錄攝)

其中,東寧要塞是塞群中最著名的要塞之一,北起綏陽鎮北閻王殿,南至甘河子,正面寬110多公里,縱深達50多公里,是亞洲最大的地下軍事要塞,配備完備的軍事設施和軍用後勤保障體系,其中包括飛機場11個,永久性工事400多處,野戰炮陣地45處,屯駐13萬名士兵。

為建造東寧要塞,日本關東軍從中國山東、河北、吉林榆樹等地招募的勞工和戰俘,前後共約17萬人參加修建,由於條件艱苦,每天都有數十個勞工死亡,逃離者還會遭虐待處死。整個東北要塞群,日軍總計動用230萬人參與修建。

▲▼東寧要塞和其遺址陳列館。(圖/記者陳政錄攝)

▲園區內的日軍罪證碑園。(圖/記者陳政錄攝)

回溯1945年4月,二戰歐洲戰場結束後,蘇聯開始著手對日作戰,大陸東北抗聯也與蘇聯紅軍聯手,進攻日軍東北要塞中的虎頭要塞、東寧要塞。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但要塞中殘餘日軍因通訊問題,仍繼續抵抗,甚至一度認為蘇聯的使者是勸降的詭計,直至同年8月26日,虎頭要塞被攻克,8月30日,東寧要塞中的殘餘日軍在幾經轟炸後投降,二戰才正式結束。

如今,東寧要塞舊址已在戰火中被幾乎摧毀、掩埋,現為「侵華日軍東寧要塞遺址」,是大陸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園區內的遺址陳列館中,保留當年遭日軍虐死,東北勞工的遺骸,以及日軍設置「慰安所」的情形,記錄這段曲折的歷史。

整個遺址園區內,還包括武器園,展示除役的火砲、戰機,並有侵華日軍「罪證碑園」,遺址後方的勛山,也整理出長約1公里的隧道,供來訪者體驗。解說員表示,碑園內的石碑是當初日軍以各種名目所立,如今都成為罪證,集中一起,不能直立,只能倒放。

►修圖修到厭世!這款CP值很可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