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孩子找不到人生目標怎麼辦?父母運用「薩提爾技巧」聊出真心話

▲李崇建《薩提爾的對話練習》理解內在冰山,開啟自己與他人深刻對話。(影片/翻攝自Youtube,若遭刪除請見諒)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進入青春期的國中生,開始思考人生方向,時常很徬徨:「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目標,也不知道為何讀書!」,當家長聽到孩子的問題時,父母卻常以說教、指責、給答案的方式,沒有發覺自己並未真正關心孩子,後續問題仍舊反覆出現。其實親子溝通只需作些微的用字改變,從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問「為什麼」的對話練習開始,就能離聊出親子真心話,找到核心問題。

傷心女孩。(圖/librestock)

▲親子溝通只需作些微的用字改變,從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問「為什麼」的對話練習開始,就能離聊出親子真心話。(圖/翻攝自Librestock)

★真實案例,擷取自李崇建老師《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一書

以冰山脈絡對話,幫助人覺知自己,進而與自己渴望連結,並且為自己負責任。這是我打開孩子內在,與孩子連結的方式,當我更了解孩子,孩子也更了解自己了。

小玫是個美麗的國中生,內在純真外在亮麗,她不了解自己的美麗,似乎並不懂得自己。只要有人稱讚她美麗,她會回一句:「屁啦!」似乎不能接受別人稱讚。

我是小玫的老師,帶過她幾堂作文課,小玫有天主動來找我,理由是她沒有目標。很多學習對話,或者學習冰山的夥伴,希望看見我的對話示範。然而在演講現場,我示範的對話較短,不容易看見對話的全貌,因此我將兩人的對話放在後面,省略了和她談朋友的部分,只呈現與她談「目標」,但是仍是較完整的對話,並將談話的脈絡與思維,列於每一個對話之後,俾便讀者熟悉對話路徑。

★李崇建老師與小玫的冰山對話

小玫:「我沒有目標。」
我:「妳沒有目標呀?」(重述,重述也有核對的意思。)
小玫:「對呀!」
我:「妳來找我,想要得到什麼呢?」(核對,為我們的談話設定目標。)
小玫:「我想要有目標。」
我:「妳以前有目標嗎?」(回溯她的經歷,為何提這個話題?才能了解她怎麼了?)
小玫:「有啊!」
我:「什麼時候開始沒目標的呢?」(回溯她的經歷,有助於澄清問題出在哪兒?)
小玫:「上了國中以後!」
我:「國小有目標嗎?」(核對問題發生的時間,探索發生什麼事?)
小玫:「有。」
我:「國小的目標是什麼呢?」(核對)
小玫:「考上好的私中!」
我:「妳達成了嗎?」(核對)
小玫:「我考上了呀!」
我:「國中以後就沒有目標了嗎?」(核對)
小玫:「對呀!」
我:「發生什麼事啦?國中沒有目標了?」(探索具體事件,了解發生問題的根源。)
小玫:「因為國中很無聊呀!」
我:「妳現在功課好嗎?」(回到此刻的具體事件,她提及國小目標是考上好的私中,因此問話聚焦在功課。)
小玫:「不太好。」
我:「考第幾名呢?上次班上段考?」(在具體事件的細節裡確認。)
小玫:「四十四名。
我:「當妳考四十四名的時候,妳內在什麼感覺呢?」(感受)
小玫:「沒有感覺。」
我:「我們探索一下好嗎?」(感受,邀請她與自己連結。冰山的對話,路徑上有很多變化,我也經常變換著不同的對話路徑,但我最在意感受,讓對話者的思維與感受連結,是我在冰山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小玫點點頭。

我:「請妳想像自己收到四十四名考卷時,妳當時的感覺好嗎?」(感受,我邀請她體驗感受時,重述了考試的成績,這樣會比較貼近喚起感受。)
小玫:「我就沒有感覺呀!」
我:「嗯。我只是探索一下,妳深呼吸一下,別這麼快回答我,妳已經來找我了,我們只是探索看看,可以怎麼往前走?好嗎?」(核對,我在這兒重新核對我的工作,並且邀請她緩慢,若是不緩慢下來,她的感受會被思維主宰,而不是她真正有的感受。)
小玫:「嗯!好呀!」
我:「邀請妳回想一下,妳知道自己考了四十四名,當時有什麼感覺?會生氣嗎?」(感受,再次重述事件,讓她專注體驗。)
小玫:「不會。」
我:「別回答我,我要妳經驗這個感覺,看看會有哪一個感覺?好嗎?」(感受,通常孩子會很快速回答,快速回答意味著從頭腦理解,而不是用心體驗情緒。)
小玫:「好。」
我:「邀請妳回想一下,當妳知道自己考了四十四名,當時有什麼感覺?會生氣嗎……會害怕嗎……會焦慮嗎……會難過嗎?」(感受,我將各種感受羅列,提供她選擇,這是在人們體驗不到感受時,我習慣用的方式。)
小玫:「都沒有。」
我:」謝謝妳……邀請妳再深呼吸,感覺一下,當妳考了四十四名,身體哪裡會有感覺?」(感受,心裡的情緒感覺不到,我常讓孩子感覺身體,再回到情緒上,因為身體的感覺比較容易。)
小玫:「胸口有點兒緊。」
我:「將手放在胸口上,感覺胸口的緊繃,可以嗎?」(感受,接納自己的身體感覺,從身體感覺啟動被忽略的情緒。)
小玫:「嗯!」
我:「深呼吸之後,在心裡告訴自己:『我感覺自己胸口緊繃……我願意承認胸口是緊繃的…我願意允許也接納……自己的胸口是緊繃的。』」(感受,這是我在《心教》一書寫的6A,主要運用在自我整理,也用在引導對話者思維與情緒整合。)

小玫閉起眼睛,身體微微顫抖,眼淚緩緩的流出來。
我:「妳流淚了,這個眼淚是什麼呢?」(感受、觀點,當她的身體說話,我引導她的意識看見情緒。)
小玫:「不知道。」
我:「妳不知道自己的眼淚呀?看來妳不大關心自己,是嗎?」(感受、渴望,看見她不了解自己,目的讓她與自己連結。)
小玫:「我不知道。」
我:「沒關係。妳深呼吸一下。」(我覺察她的思維與感受未連結,但是我還未與她訂出目標,我想先將目標訂出來,才知道我們要去哪兒,所以我請她深呼吸,緩和自己情緒,我要與她訂出目標。)
小玫深呼吸。
我:「妳想要考試考好嗎?將功課設定為短暫目標?」(核對,有目標在對話中甚重要,才知道我們要去哪兒?)

小玫:「不想。」
我:「不想以讀書為目標?怎麼說呢?」(期待,由此可見,她不是來找我解決功課,起碼思維不是這樣想,若未在此處核對期待,我們的對話就沒有方向了,可能會流於各說各話。)
小玫:「考試考好有什麼用?將來還不都是要工作?」
我:「嗯……那妳回家還有讀書嗎?讀學校的功課。」(事件,小玫談的是她的觀點,因此我看看這個觀點,是否影響了她的行為?若是內在認同這個觀點,她應該不會讀書了。)
小玫:「有呀!」
我:「妳不是不想以功課為目標嗎?怎麼回家還念書呢?」(核對,此處是挑戰她的觀點與行為,目的是帶出她的覺知,清晰地承認自己期待什麼?)
小玫:「沒辦法呀!我是學生呀!而且不讀書,媽媽會生氣。」
我:「妳每天讀書多長時間呢?」(核對,幫助她清晰,也幫助我清晰,她的冰山內在,和外在行為是否一致?)
小玫:「三個小時吧!」

我:「這麼久呀?」(這裡我得到了一個特別的答案,因為她不想功課好,回家卻讀書三個小時,對我而言這是很有趣的訊息。)
小玫:「對啊!」
我:「每天讀這麼久的書不累呀?」(感受)
小玫:「還好。」
我:「妳三個小時中,專注的時間有多久呢?」(核對,我的好奇在於,讀三個小時書,怎麼才考四十四名呢?)
小玫:「大概半小時吧!」
我:「半小時也滿久的,很不容易哪!有這麼久的時間呀!」(核對,我的認知中,每天讀書半小時,應該也不會四十四名吧!因此再與她核對。)
小玫:「應該不到吧!大概專注十分鐘吧!」
我:「那其他時間都在做什麼呢?」(探索事件)
小玫:「看漫畫呀!做其他事。」
我:「爸媽不會對妳嘮叨嗎?」(探索父母的應對)
小玫:「會呀!他們說我都沒有目標。」

我:「嗯!那我明白了。發生了什麼?妳只專注十分鐘?」(具體事件,讓她覺知自己,也讓我了解她發生什麼事?)
小玫:「我就會分心呀!」
我:「妳喜歡嗎?分心?」(探索她的觀點、期待)
小玫:「當然不喜歡呀!」
我:「那妳想要不分心嗎?」(期待,為我們的對話歸納目標。)
小玫:「可是我做不到呀!」
我:「我只是問妳想不想呢,沒問妳是不是做得到呀?」(期待,與她澄
清不是問觀點,而是問期待。)
小玫:「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呀!」
我停頓了下來,很緩慢的問:「小玫,當妳來找阿建老師,阿建老師有責
備妳嗎?」(渴望,與小玫辯證,讓小玫感受到我的接納。)
小玫搖搖頭說:「沒有。」
我:「阿建老師有要妳加油嗎?」
小玫:「沒有。」

我:「因為那些對妳沒幫助。妳問我沒有目標?我是來陪妳往前走,不是嗎?」(核對期待且連結渴望)
小玫眼淚又流了下來。
我:「妳是不是怕自己考不好?因而也不想以讀書做目標?」(期待,確認她的期待,我們要通往哪兒?探索她卡住的地方。)
小玫:「不知道。」
我:「當妳考不好的時候,妳怎麼看待自己呢?」(觀點:前句探索她卡住的點,她尚未有覺知,此問句已連結感受,再回到對自己的觀點,比較容易得到答案,這是冰山對話的奧妙。)
小玫此刻又流淚了:「覺得自己很糟糕。」
我:「妳的眼淚是什麼?是難過嗎?」(感受,我要整合她的自我,先讓自己的觀點與感受連結。)
小玫:「應該吧!」
我:「妳難過什麼呢?」(感受,再次讓觀點與感受整合。)
小玫:「我就是做不到,覺得自己很差勁。」

我:「妳主動找我詢問,妳不覺得自己很勇敢嗎?」(渴望,連結她的資源,讓她看見自己。)
小玫搖搖頭:「不覺得。」
我:「學校那麼多人聽我演講,上過我的課,只有妳一人來找,妳不覺得自己有創造力,也很勇敢嗎?」(渴望,連結她的資源,讓她看見自己。)
小玫:「有嗎?」
我:「我覺得有呀!但是看來妳對小玫不大肯定,怎麼會這樣呢?」(渴望,讓她看見自己,並且挑戰她。)
小玫:「我不知道。」
我:「沒關係。我很肯定妳。現在我想問妳,願意專注嗎?願意試試看,功課如何好一點兒,妳要嗎?」(期待,重新核對與確認目標。)
小玫說:「做不到怎麼辦?」
我:「我還是會陪妳呀!妳可以考驗我呀!考驗妳功課不好時,試試看考爛一百次吧!看看我是否會罵妳、笑妳,或者跟妳說道理,若是我這樣做了,妳是自由的呀!妳可以不要再來找我。」(渴望,讓她感到被接納,也讓她意識到自由,為自己做決定。)
小玫停頓沉默。
我:「妳要嗎?」(期待,確認目標。)
小玫點點頭說:「好。」
----------------------------------------------------------------------------------------------------------

傾聽被掩蓋的聲音

我和小玫的對話很順利,她是個美好的孩子,但是她卻與自己脫節了,未真正貼近自己、理解自己,當她一再讓自己失望,也讓父母失望,但是她不能承認這部分。一旦承認這部分,她可能會陷入更無助,更批判自我的狀態,所以頭腦繞過了感受,也就繞過了真實的自我,用生存法則應對:打岔。
她的內在聲音就成了:不想要讀書,我沒有感覺,隨便啦!
她的理智說:要找一個目標。
她理智隱藏的內心戲:我就是讀不好書,我是個糟糕的女兒,不成功的學生。

但小玫真正的聲音呢?那個被掩蓋的聲音,無能承認與覺知的聲音,最真實貼近自己的聲音:我想要好好努力,但是我擔心自己做不到,不知道該怎麼辦?
當我幫助她覺知自己,她的感受被承認了。起初感受離她甚遠,她無法感受自己的狀態,也許她不允許自己難過,但是頭腦卻說允許自己難過,這是生存法則的應對。
在對話中她逐漸覺知感受,從身體的感受覺知,再到心靈的感受,她開始打開眼淚,也慢慢承認期待落空,到接納自己、看見自己。
當她可以接受自己失敗,她就可以給自己機會。她是個學生,我們的對話從沒有目標↓國小的目標→不重視國中課業→接觸失落的感受→與渴望連結→為自己設定目標。
心智整合一致了,目標也確立了,便能討論適合她的讀書方式了。
薩提爾模式是體驗性的模式,著重在體驗性上,而非頭腦上的認知而已,因此我不是說服她,也不是與她說理,若只是想以道理說服,她的問題仍然存在。
接下來的對話,我不再呈現細節,僅就我協助她的方式,陳述我的想法與方式。

設定做得到的目標

我邀請她讀書時間縮短,每天專注讀三十分鐘,詢問她這樣適合她嗎?
她起初覺得三十分鐘太短,但是我邀請她檢視自己,過去讀書三小時,大部分都在虛耗時間,就算是看漫畫也不安心,何不專注讀三十分鐘呢?剩下來的時間自由分配,等到自己上軌道了,再往上增加讀書時間,她同意了這個想法。
我邀請她設定鬧鐘,將三十分鐘分兩階段,每次讀書十五分鐘,最好在讀書時設下鬧鐘,鬧鐘響了就請她休息。
十五分鐘的讀書,因為時間並不長,所以壓力比較小,也容易全程專注。
我邀請她十五分鐘內專注讀什麼都行,哪怕是一個英文單字,一題數學,一頁社會,都提醒自己專注。

她的數學表現不佳,我邀請她計算有把握的題目,但是只算懂得的題目。有一點兒困難,但是也許能弄懂的題目,圈起來去問同學,甚難懂的題目請她放棄,如此不會只為了一題數學,演變成苛求完美,想要每一題都學會,那真會應了一句話:﹁為了一朵玫瑰花,而放棄一片森林。﹂最終招致沮喪與無奈。
我邀請她將每天三十分鐘的讀書,以筆記本記錄下來。比如八點~八點十五分:七個英文單字。八點三十分~八點四十五分:一題數學。

我邀請她這樣進行的原因,來自於我過去的經驗。
我國中時功課不好,愈是逼近大考,我內在愈是焦慮,成績始終無法提振。老師與父母耳提面命,對我而言都是壓力,說再多的道理也無用,因為我一讀書就分心,甚至連拿起書本都沉重。

但我的內心存有希望,我始終要自己加油,跟自己說課後要好好念書。我每次都暗下決定:「晚上要讀書三小時。」
但是我始終沒有認真讀書。為什麼呢?因為我進度落後太多,各科都有困難,累積大量的課業,想到就覺得壓力大。雖然下決定讀三小時,課後一回家面臨壓力,我始終東摸西摸,就是提不起勁兒來,摸個半小時過去,就會責備自己,怎麼又浪費時間了,今天就算了吧!明天再好好讀書吧!若是怠惰未讀書,被父母責罵了,我的內心戲碼就是:「今天心情不好,不想讀書了。」

這些日復一日的戲碼,將我折磨得困頓極了,我無法連結自我價值,且陷入自我責備的陰影,曙光從來不曾出現,即使出現了也是剎那,瞬間又被黑暗吞噬了。

為小玫設定的計畫,是一個合理的計畫,她不需太費力就能實踐。我曾在《心念》一書,寫過<行動力>:為自己插一朵山茶花,概念即來自於此。每天為讀書做紀錄,彷彿為自己的成果紀錄,睡覺前看了都會覺得「今日值得」,這是冰山中的「渴望」,內在的感受便會安穩,踩著每個「一日值得」,只要成為一種慣性,會慢慢形成自己的紀律。
課後讀書對無慣性的人,是一種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功課已經落後太多的人。除了在對話中釐清,協助她喚起生命力,我邀請她回家讀書前,進行三次壓力冥想。

壓力冥想的內涵,已收錄於《心念》一書,我不再重新呈現。我現場帶領小玫,引導她進行壓力冥想,通過冥想的小玫,落下不少眼淚,小玫表示那是感動的眼淚,感動自己能突破壓力區,勇敢奮力的往前奔跑。

我每週看小玫的紀錄,連續看了三週的紀錄,她的學習很規律,還增加了零散的時間用功,我替小玫感到開心,小玫也覺得內心踏實多了。小玫即將段考了,她為自己設了三十名的目標,我幫她修正為四十名,我邀請她別著急,維持小小的步伐前進,不要以太高的期待催逼自己。

小玫段考來臨前,我恰好腿斷了,在家修養了三週。再見到小玫時,感覺她穩定多了,肩膀似乎更開展了,她段考成績出爐,名次上升至二十四名,數學進步了三十多分,我為小玫感到開心,她是個勇敢的女孩,她值得為自己喝采,我也為她感到驕傲。
------------------------------------------------------------------------------------------------------

問今天學校怎麼樣,孩子總是省話一哥;夫妻吵架,老公講不贏你乾脆低頭滑手機,假裝沒聽到;朋友找你訴苦,你理性分析,只換來朋友一句「唉呀你不懂啦!」;於是,對話就結束了。

當與孩子、伴侶、家人、朋友相處時,對話卡住了,該怎麼辦?我們都希望能理解自己親愛的人,但是,我們可曾想過――我了解自己嗎?我看得到我內在的冰山嗎?

薩提爾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師之一,也是家族治療的先軀。她於一九七二年提出「冰山」一詞,冰山是一個隱喻,每個人都是一座冰山,能被人看見的,只是冰山一角,也就是水平面以上的部分,而更大一部分,則藏在冰山的深層,那是人的內在,包括感受、期待、渴望與自我。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0522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gUPQSsD8JU&t=26s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圖/親子天下提供)

★本文由親子天下《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親子熱門新聞

兒童幾歲可以獨自在家?

白肉底生黑糖娃!新生兒膚色黑是因為...

超靈驗!醫院守護神在哪裡?

衣服沾到殘膠摳不掉 簡單1招立馬搞定!

陪孩子度過7歲叛逆期的4句話

做B超時塗在腹部涼涼的東西是?

孩子夜驚不要怕 超強收驚DIY!

喜歡磨蹭小雞雞!孩子性蕾期來怎接招

想拿掉避孕器…醫生「找不到線頭」

被酸拍片賣小孩 YouTuber:記錄

"坐月子"不能哭小心傷眼又傷身

牆壁被孩子亂塗鴉 一招清除蠟筆痕

寶寶喝奶 要注意這4點

醫生,我的小孩大便裡怎會有血?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