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美中貿易戰

美中貿易戰

劉憶如/台灣2023年出口數據的解讀

財政部上周發布去年(2023)進出口貿易統計,顯示台灣去年出口金額4324.8億美元為史上第三高,但卻較2022年衰退9.8%。另外,去年出超(出口減去進口)金額805.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但基於去年進出口皆為負成長,出超的創新高卻是來自於進口的大幅下滑(17.8%)。

彭博爆:華為Mate 60 Pro手機晶片 用ASML設備生產

華為最新5G智慧機「Mate 60 Pro」內建的處理器「麒麟9000s」引發市場矚目,根據《彭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是由中芯國際使用艾司摩爾(ASML)的設備生產。

華為比三星、蘋果可怕! 陸行之:彭博擴大解讀美中貿易戰

根據彭博社報導台廠包括亞翔工程、崇越科技、漢唐集成與矽科宏晟等協助華為建廠一事,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發文指出,據他之前的了解,美國禁令是不能使用美國(後來擴大到ASML,日本,韓國) 半導體邏輯及存儲記憶體製造技術(設備,材料)賣東西/賣服務給華為,當然美國設計公司也不能賣高檔AI晶片給中國公司,但這跟處理廢水工程,蓋廠房,蓋潔淨室無關,除非這些工程中有用到美國的蓋廠獨門技術或美國製造的零組件,這確實屬於灰色地帶需要禁止。

日經:美國最快下周祭新令 限制赴中國投資高科技

3名知情人士告訴「日經亞洲」,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打算最快下周頒布一道已策劃數個月的行政命令,將限制美國在中國的高科技投資,包括人工智慧、半導體和量子運算等產業。

謝金河/美國開始經營前後院 經濟板塊挪移墨西哥

美國是全球最大逆差國,2021年美國貿易逆差8,451億美元,2022年又上升到9,481億美元,美國用高額逆差撐起全世界的經濟,尤其是新興市場經濟體,都依靠對美國的順差在運轉經濟,這也是美元不可替代的關鍵,人民幣要取代美元,中國不可能提供那麼龐大的貿易逆差。

美國硬起來!堅決反中限制鎵、鍺出口 與盟友共尋解方

根據外媒路透報導,美國商務部發言人周三表示,美國堅決反對中國宣布對生產半導體和其他電子產品所需的鎵和鍺進行出口管制,華盛頓將諮詢其合作夥伴和盟友來解決這個問題。

將自身問題歸罪中國 美國從自由貿易走回保護主義

近一年來,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從貿易領域延伸到產業領域和科技領域,其實質是中美之間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一方面可以歸結為大國博弈的延伸與較量;另一方面,是由於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推進過程中,美國將其國內債台高築、製造業崗位流失歸罪於中國。

劉憶如/出口連六降 美中較勁台灣未獲利反先受害

全球貿易的大餅停止成長甚或萎縮之際,各國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去年1月1日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對成員國的供應鏈地位及出口有所助益,例如南韓去年對RCEP成員國出口大增,成為世界第6大出口國,亦為台灣日後出口競爭的警訊。

李沃牆/中美偵察氣球事件升溫 迎來玉兔年首隻灰犀牛

聯準會於2月1日如預期宣布升息一碼,升息循環似乎已進入尾聲,陸股及台股開紅盤迎「錢」兔。五角大廈卻於隔天公布,在美國內陸領空發現中國高空偵察氣球,疑似蒐集情資。中美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金融市場迎來兔年首隻灰犀牛,後市發展將何去何從?

全球化已死? 不,它正在進化中

在台積電美國世紀性的設廠活動中,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父一句「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幾近壽終正寢」,大幅地被擴散報導為「全球化已死」。但如果深究張忠謀先生本意,以及對照歷史發展路徑,我們卻可發現,被送終的全球化將只是特定版本的全球化。

趙春山/2023年世界各國的當務之急是搞好經濟

今(2023)年世界各國的當務之急是搞好經濟。因為新冠疫情、地緣衝突、物價飆漲、利率升高等一連串問題環環相扣,今年全球經濟有陷入衰退的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在去(2022)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就已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放緩至2.7%,低於去年的3.2%。

產創條例修法抵稅「外資也可以」 企業「投資台灣」都適用

行政院會17日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第72條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投資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可獲得最高合計30%的租稅優惠。經濟部長王美花說,產創條例沒有限制在半導體,且也不限制只有台灣企業,「只要在台灣設相關子公司、在台灣的研發等,都可以適用」。

產創條例修法抵稅「不限半導體業」 蘇貞昌:強化國際競爭優勢

行政院會17日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第72條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投資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可獲得最高合計30%的租稅優惠。行政院長蘇貞昌說,修法後,有助促進下世代關鍵產業跟技術持續深耕台灣,強化國際競爭優勢,對台灣的經濟跟國家安全都有實質助益。

股災影響房市? 一表看9次歷史經驗

今年台股重挫將進一步影響房市?統計國內過去9次股災,發現有過半比例隔年的房市交易量不減反增。不過,信義房屋專家指出,「漲多就是最大利空」,明年房市無法複製過去5次的經驗,將成量縮格局。

美管制中半導體影響小 王美花:產品可銷售出去台灣還有優勢

行政院長蘇貞昌27日主持行政院會,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管制包括製程設備、先進運算晶片、超級電腦、人員限制措施,多集中在高階運算製程,經過評估對台灣影響有限。蘇貞昌也指示副院長沈榮津,強調台灣在國際半導體供應鏈佔有一席之地,要和業者一起研議,提出半導體未來發展策略,政府將大力支持,鞏固台灣半導體競爭優勢。

慘!台積電陷400元保衛戰創逾2年低點 亞洲半導體全倒

受美中貿易戰進一步制裁影響,台積電(2330)早盤股價探至407元,為2020年8月以來最低,跌幅高達7.1%,創2021年5月以來最大跌幅,開盤10分鐘市值摔落至10.57兆。三星股價一度下跌3.9%,創一年來最大跌幅。

聶建中/「兵凶戰危」指在眉梢 美中博弈引爆代理人戰爭

中共擴充軍事實力,其對峙對象是大國博弈下的「美國」老大;也當然,東風17威嚇性極音速導彈的應付對象,也並非台灣本土,而是大敵美國航母。此時此刻,兩岸緊張情勢逐步升級,美國大幅對台軍援,讓台灣有機會升級軍事裝備,提升防禦性為威嚇性實力,但不免令人擔憂「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呀!

美中爭霸誰得勝無人知 台灣將成「烏克蘭第二」?

2000多年前雅典與斯巴達以戰爭解決了強權爭霸的問題,上世紀美、英兩國也是間接經由戰爭確立了美國的強權地位。現今的美中兩強爭霸是否也必然要透過戰爭來確立未來的世界強權究竟誰屬無人得知,但可以預知,若發生戰爭,戰場很可能就在台海,台灣將成為主戰場,也將面臨「烏克蘭第二」的悲慘命運。

周行一/美中邊打邊互惠 小國要比大國努力取雙贏

中美日前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允許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及會計師事務所將審計底稿和其他數據讓美方監管人員現場檢查。中方表示,中美雙方皆須監管合作機制,保留中概股在美上市,對投資者及上市公司都有利,是一種多贏的制度安排。這顯示兩個鬥爭激烈的國家可以邊打邊互惠。中美可以雙贏,兩岸也可以。

美國限制晶片出口中國 力積電黃崇仁:兩岸雖緊張「但仍是貿易夥伴」

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今天出席SEMICON Taiwan 2022開幕式,接受媒體聯訪時,也針對美、中、台三方在晶片上的關係發表看法,他認為其實中國雖然和台灣、美國關係緊張,但還是貿易夥伴,不需要因為競爭激烈就要一棒打死。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