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白堊紀

白堊紀

蜥蜴捕獵到一半被「定格」上億年 珍稀白堊紀琥珀首曝光

一枚珍貴的白堊紀時期琥珀經過1億年的時間,將於5日舉行的上海進博會首次對外公開展示。這枚琥珀內藏有一隻蜥蜴的的捕獵瞬間,也是這世代前所未有的遠古生物「動態定格」場景,受到外界關注。此外,包括史前馬陸、史前蠍子等精美琥珀也將同台登場,向外界展示琥珀作為無價之寶的珍貴程度。

人類首度發現哺乳類動物捕食體型大三倍鸚鵡嘴龍 纏鬥還原圖曝光

大陸遼寧一帶曾發現一枚1.25億年前、白堊紀時代,肉食性哺乳類動物捕食鸚鵡嘴龍的珍貴化石,這枚珍貴化石也成為人類迄今為止發現哺乳動物捕食恐龍的最早證據。中加兩國學者研究這塊化石所取得的相關成果於昨(18)日在《自然》的子期刊《科學報告》上發表,雙方纏鬥的修復圖野生動地展現當時的驚險場面。

工人開怪手挖到一塊顏色異常「岩石」 竟是3枚白堊紀恐龍蛋

江西一名建築工人李先生5日在開怪手施工時,挖出一塊顏色與周圍石頭不一樣的石塊,李先生仔細一看,這塊石頭上的紋路有著3個類似「蛋」的形狀,感覺有點像化石,連忙向有關單位通報。這塊「岩石」經專家帶回分析後確認為恐龍蛋化石,埋藏年代為晚白堊紀早中期,距今約9500萬年至8000萬年,目前已交武寧縣博物館保存。

身長9公尺「死亡之龍」出土 阿根廷發現新種史前巨大翼龍

阿根廷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8600萬年前、與恐龍同時代的飛行爬蟲類動物,並將之稱為「死亡之龍」。這個新種史前翼龍(pterosaur)身長9公尺,相當於一輛巴士。

智利發現新種甲龍!擁有特殊「骨板結構」尾巴 學者:似響尾蛇

在智利麥哲倫省發現了新的裝甲恐龍化石「Stegouros elengassen」,這個新物種有一條骨板結構的尾巴,這是目前為止沒有在其他恐龍身上見過的。研究學者阿庫尼亞(Sergio Soto Acuña)表示,「這種尾巴非常奇特,看似於響尾蛇或刺尾蜥蜴的尾巴,結構卻不同」。

1900萬年前開始急速銳減 全球90%鯊魚神秘消失 

《科學》雜誌3日刊登的一篇論文研究指出,1900萬年前全球海洋滿佈鯊魚,數量大約是現在的10倍,然而,這些絕大部分是在突然之間就消失。

路邊石頭竟是「白堊紀恐龍蛋」 怪手挖出10顆「還有蛋殼殘留」

江西贛州一處工地日前施工時,挖出了10枚碗口大小的橢圓形「石疙瘩」,經專家鑑定,這些全部都是6600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恐龍蛋化石。不過,許多網友看了照片後表示,完全看不出這些「石疙瘩」是恐龍蛋,反而第一眼還有點像牛肉。

阿根廷新恐龍「曾稱霸南美」!激似暴龍 怪奇命名被酸爆

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發現激似暴龍的新品種肉食恐龍,牠們活躍於大約8500萬年前,體型巨如大象、頭骨短且突出,具備敏銳聽、嗅覺,稱霸南美洲陸地,科學家們將牠命名為「恐懼造成者」(one who causes fear)。消息一出,立刻被網友狂酸,「這名字真是蠢爆」。

鳥類起源北韓!挖出1億3千萬年「鳥化石」 官媒樂:人類來自北韓

北韓(朝鮮)近期在平安北道新義州市挖掘出1億3千萬年以前的鳥類化石,包括鳥類頭骨、腳趾骨、11個飛羽與小型翅膀等,研究團隊以鳥類化石的形態分析,認為該種鳥類屬於中世代白堊紀,擁有飛翔能力。對此,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將之取名為「白土鳥」。

來自恐龍時代的微生物 海底沉睡逾億年被日本團隊喚醒

日本國家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知大學等研究人員28日在科學權威雜誌《自然通訊》上發表驚人研究,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休眠億年後,成功被喚醒。此研究突破既有觀念,科學家感嘆海底生物圈的微生物根本「沒有壽命限制」,對未來其他星球的研究有重大貢獻。

白堊紀鱷魚只用2條腿走路? 化石上「規則排列」24公分長腳印

南韓的最新研究發現,當地化石的古代腳印很可能是古老的鱷魚所留下的,研究人員將牠命名為「Batrachopus grandis」。從足跡中推斷,這種古老的鱷魚是以兩條腿來行走,並出現在約略1億年前的白堊紀,不過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發現只有兩條腿的史前鱷魚。

世界最小恐龍!「寬婭眼齒鳥」比蜂鳥還小有100顆尖牙 封存在琥珀近1億年

古生物學家日前在一顆琥珀化石中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據悉,這種生物的名字為寬婭眼齒鳥(學名:Oculudentavis khaungraae),雖然名為鳥,但其實是生活在9900萬年前白堊紀的一種恐龍,它的體型就和現存最小的鳥類蜂鳥差不多,大約只有2克,卻是超兇猛的肉食性動物!

泰國發現白堊紀最大「鯊齒龍」 吃獵物肉一片片的咬

泰國呵叻皇家大學(Nakhon Ratchasima Rajabhat University 簡稱NRRU)日前在《PLOS ONE》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表示在泰國發現了一種從沒見過的恐龍化石,而這個新恐龍化石可能是屬於掠食性恐龍的一種,並且命名為「Siamraptor suwati」。

9歲小學生發現「6600萬年前」白堊紀恐龍蛋化石

廣東省河源市9歲小學生張仰喆與母親23日在遊玩時,發現了距今6600萬年的恐龍蛋化石,後經當地博物館工作人員判別,應屬於白堊紀晚期。根據《北京青年報》報導,當地素有「恐龍之鄉」的稱號,辨識恐龍化石也是當地人從小就會的本領。

曾與恐龍生活過!黑龍江漁民捕獲1.3億年「活化石」達氏鰉

黑龍江27日傳出有漁民捕獲素有「活化石」之稱的雌性「達氏鰉」,這種魚類起源於距今一億三千萬年的白堊紀,在全世界只有黑龍江流域才存在,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中新社》報導,這尾達氏鰉體重44公斤,年齡在 20 歲以上,背部和尾部有傷口,生命跡象穩定,將待其產卵並身體痊愈時放生。

江西4學生發現6恐龍蛋化石 萍鄉博物館確定是白堊紀晚期出產

江西萍鄉經開區4名學生日前在學校附近散步時,在一處廢土堆中,發現6顆恐龍蛋化石;該組恐龍蛋化石送往萍鄉博物館調查後,確認年代是「白堊紀晚期」,等到鑑定化石屬種及清理修復後,可能會在博物館展出。據了解,萍鄉自2002年以來,在白堊紀紅層中先後發現大量恐龍蛋和部分恐龍骨骼化石,表示該地極有可能是不同種群的恐龍繁殖地。

影/高中生校外教學…挖到「9mm牙齒」!教授一查驚呆:是新種暴龍化石

日本岩手縣一名18歲高中生到久慈市的「久慈琥珀博物館」校外教學時,意外在博物館內的琥珀採掘體驗場中,挖到了9000萬年前、白堊紀後期的長9mm暴龍牙齒化石。博物館與早稻田大學學者進行分析,19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白堊紀暴龍化石相當稀少,很有可能是「尚未發現過的新種恐龍」。

北達科他州發現「斷兩半魚化石」 專家:隕石滅絕恐龍重要證據

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一支考古團隊最近在北達科他州(State of North Dakota)鮑曼(Bowman)市附近,挖掘到一座埋藏著大量恐龍、魚類與其他動物化石的大型墳場。這座墳場也成為小行星66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重要證據。

暴龍原本僅有90公分大? 美國最新出土化石解開暴龍「光速」演化之謎

看過電影《侏儸紀世界》的觀眾,一定對電影中有著一口利牙、身形超巨大的暴龍印象深刻。不過考古學家指出,暴龍其實一開始並不是恐龍之王,甚至在演化成如此龐大前,牠的始祖只有90公分高,體重也僅有80公斤重。數十年來,考古學家不斷尋找其中演化的秘密,終於在美國猶他州找到暴龍始祖的化石,並將它命名為「厄運先兆」(Moros Intrepidus)。

侏儸紀早有開花植物 南京發現1.74億前最古老花標本

侏儸紀其實早有開花植物存在,由中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三國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期在南京發現最古老的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生活年代距今至少1.74億年,約是恐龍生存的侏儸紀,由於外形像梅花且在南京發現,因此命名為「南京花」,此項研究也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推向前約5000年。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