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熱傷害

熱傷害

「秋老虎」飆高溫!專家提醒「吃4類藥物」熱傷害風險增

立秋要當心「秋老虎」,近期氣溫有飆破35度的高溫情況,仍有熱傷害發生風險。國健署提醒,尤其有在服用特定藥物,包括「利尿劑、抗精神病藥劑、抗組織胺、抗乙醯膽鹼」等,恐增加熱傷害發生機會。

別等口渴才喝水! 戶外活動喝水3招避免熱傷害發生

臺灣近年受氣候變遷影響,造成高溫日數及極端溫度隨之增加,在氣溫高的情況下從事戶外活動,人體的水分流失速度也加快,如果不及時補充,可能會引起脫水或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等健康問題。

三步驟預防熱傷害 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一名68歲的張姓婦人、本身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中午到田裡工作1至2小時後,覺得身體十分倦怠虛弱,經家人送往中榮嘉義分院就醫,由家醫科醫師蒲柏瑞診斷為高溫導致熱中暑,抽血檢查發現,已經有脫水的情況,是典型的熱衰竭現象,經由靜脈注射及水分補充,才順利平安出院。

夏天防熱傷害也要顧皮膚!「8款藥」增中暑風險 防曬、防蚊順序有差

台灣夏季高溫,很多隱藏的熱傷害危機不可不慎!藥師指出,除了戶外活動要注意防曬和熱傷害風險外,有在服用抑制汗腺分泌的藥物,如「抗組織胺藥、三環抗憂鬱藥」等,恐會增加中暑風險,服藥者要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另外,夏天蚊子多,不少人都會使用防曬同時也會用防蚊液,藥師也提醒,要先防曬再防蚊,使用時間需間隔15分鐘以上。

熱爆!在戶外曬恐「熱急症」 醫列5大分類:熱中暑恐留永久神經傷害

近期連日高溫,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人,要特別當心「熱急症」,而熱急症也有輕重之分,包括「熱暈厥、熱筋攣、熱衰竭和熱中暑」,發生狀態和症狀有些許不同,而其中最嚴重的「熱中暑」是高危險性的熱危害,患者預後較差,恐留下永久的神經傷害。

45歲男戶外工作5小時!突胸悶無力 慘「熱衰竭」體溫飆破38度

全球氣溫逐年顯著上升,暖化現象肆虐,勞工因戶外工作導致中暑的案例層出不窮。一名45歲王先生從事戶外重度工作、打石已有10年,近2周從事連續磚舖地工程,連續工作4~5小時後,感到胸悶、呼吸困難、肢體無力,緊急被送往醫院,當時體溫已經38.6度,經過檢查確定是熱衰竭。

熱傷害比去年同期多1倍!國健署點名1職業「百萬人」當心熱昏

近日台灣連日高溫,熱傷害頻傳!根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15日,因熱傷害就診累計已達470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1.6倍。國健署提醒,熱傷害初期皮膚會乾且發紅、體有熱感、心跳加快、體溫升高、呼吸加快,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昏、頭痛、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農民等戶外工作者要時時注意預防熱傷害。

中暑別吃退燒藥!食藥署揭風險「恐致腎衰竭」 還有1事也別做

今年夏天全台「烤蕃薯」,氣溫動輒飆到36度以上,6月以來熱傷害通報人數已近千人。食藥署提醒,中暑初期未及時處理,可能會出現40℃以上高燒,此時千萬不要貿然吃退燒藥,否則不但無法降溫,還可能導致肝腎衰竭等併發症;此外,若患者已意識不清,千萬不要貿然餵水,以免嗆到釀危機。

長輩「捨不得開冷氣」昏迷進ICU 醫列室內中暑2危險場域!

今年夏天高溫持續,熱傷害通報人數累計923人次,其中不乏室內中暑案例。醫師呼籲,炎夏在室內千萬不要省,因為人體均溫為36~36.5度,若室外溫度太高,「吹進室內的風就變熱風」,建議家中未安裝冷氣者,可以靠沖水後吹電扇,讓汗水快速蒸發;在室內悶熱環境工作者也要多補充水分,以免器官缺水釀成危機。

捨不得開冷氣「熱到說話變慢」!7大族群最危險 醫曝救命神招

近日氣溫不斷攀升,全台熱傷害的事故不斷傳出,甚至有人在家因為捨不得開冷氣,出現了「講話變慢」等症狀,就醫才發現熱衰竭,最後緊急補充水分才保住一命。對於近日的炎熱天氣,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也說,若是患者中暑,可以將人泡冷水當中,或是在鼠蹊部、腋窩等處冰敷,愈早介入存活率也愈高。

國中生下午4點爬山中暑!肛溫飆41.4度 「橫紋肌溶解」住加護

台灣近期連日高溫,熱傷害頻傳!三軍總醫院日前也收到一例中暑導致「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的病例,患者是1名國中生,在7/8下午4點和朋友爬山,傍晚6點多突然意識混亂、胡言亂語,朋友通知父母後,緊急帶往醫院,醫師一量肛溫已經41.4度,立即做降溫處理。目前該名國中生還在加護病房,但狀況好轉,預計1、2天就可轉出。

持續高溫小心熱傷害 7大脆弱族群謹守3要訣預防

隨著夏季的到來,全國各地連日來皆是高溫炎熱的天氣,花東縱谷是台灣高溫常發生的區域,更是要注意37度以上的高溫。面對灼熱的陽光和高溫的天氣,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花蓮衛生局提醒民眾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心」。

上半年「熱傷害已累計近千人」創近3年新高!醫教你「緊急降溫法」

真的好熱!台灣連日發布高溫警報,全台如同烤蕃薯,熱傷害也陸續增加。根據統計,從5月開始,熱傷害就已經超過去年同期,上半年就有956例,創下3年來的熱傷害半年新高。醫師也提醒,遇到中暑患者,要先設法替他降溫,可協助泡冰水或是向患者噴水再透過搧風、吹電扇等模擬排汗方法做緊急措施。

怕熱「躲在室內」也會熱傷害! 1族群風險最高

台灣連日高溫,宛如熱騰騰的燒番薯,紫外線更是達到危險等級,平均氣溫35度以上,讓不少人熱到不想出門。對此,國健署提醒,即使宅在家也可能發生熱傷害,因此就算不出門也要保持涼爽、勤補水分,尤其是長者族群,截至今年6月30日,65歲以上族群因熱傷害就診累計已達166人次,約為去年同期就醫人次1.2倍。

今夏熱傷害人數翻倍!醫:見中暑路倒患別拖 「噴水搧風」3方法幫降溫

今年夏天熱爆了!今(7)日正逢24節氣的小暑,雙北、花東一度出現38度以上極端高溫,熱傷害通報也時有所聞。醫師提醒,若不幸在戶外運動或工作期間中暑昏迷,最好在1小時內將肛溫降到38.5度以下,除了泡冰水外,還可以在冰水未覆蓋部位敷冰毛巾或噴水吹風,盡快帶走身體熱量,才能降低死亡率。

全台爆熱!醫示警「4徵兆」熱傷害了 愈來愈疲勞很危險

今天(7日)是24節氣的小暑,17縣市亮高溫警示,而雙北、花東可能出現38度以上極端高溫。氣象局長鄭明典更憂心表示,不是只有台灣熱,整個地球持續創高溫紀錄,且是很大幅度突破高溫紀錄。對於高溫,醫師們提醒,很多人都不曉得自己其實有熱傷害,其中4大症狀要留意,小心不注意就會導致熱衰竭、甚至是死亡率高的熱中暑。

高溫警報!醫教你分辨「2類中暑」:1日常行為恐「陰暑」上身

近期連日高溫,中暑等熱傷害頻傳,但千萬別以為吹冷氣房就不會中暑!醫師指出,中暑分「陽暑」和「陰暑」,其中需注意的是,陰暑主要是溫度急遽改變,造成體溫調節系統跟不上變化,常發生在突然從高溫室外進入冷氣房內,一旦發生陰暑,可能會有流不出汗、頭重脹、噁心想吐等。

炎夏高溫!「6大族群」小心熱傷害 專家:2時段避免外出

近日高溫炎熱,中暑等熱傷害頻傳!國健署提醒,包括包括「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及體重過重者)」等6族群都是容易發生熱傷害的高風險族群,應注意避免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以及減少曝曬於高溫環境下。

夏日避免熱傷害!出門備妥防熱5裝備 6高危險族群隨時留意

夏天高溫天氣逐漸到來,暴露在高溫環境的頻率或時間增加,容易出現心情煩躁、頭痛、噁心等中暑或熱衰竭現象,嚴重時,可能導致抽搐、心律不整、肌肉無力,甚至面臨死亡的風險,或釀成意外事故。

高溫回升!「6大高風險群」小心熱傷害 嚴重恐致命

隨著節氣改變,天氣逐漸炎熱,暴露在高溫環境的頻率或時間增加,容易讓人感覺到炎熱、心情煩躁、頭痛、噁心等中暑或熱衰竭現象。專家提醒,熱傷害6大高風險族群,包括「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及體重過重者)」,應注意避免或減少曝曬於高溫環境下。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