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危害老人健康 營養師建議地中海飲食和喝茶減緩退化

南投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20.98%,已屬「超高齡社會」,也常見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危害中老年族群健康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指出,帕金森氏患者可能會出現顫抖、肢體僵硬、站立不穩等症狀,不過有些營養成分可保護神經並減緩神經退化,降低罹患許多慢性疾病的風險,並提出相關健康飲食指南。

她罹巴金森生活無法自理!靠「腦深部電擊刺激術」恢復 還能織毛衣

57歲的龐小姐罹患巴金森氏症,發病初期發現自己常想吐、有便秘的狀況,後來手一直抖動,嚴重到無法處理生活大小事,即便使用藥物治療,仍漸漸失去控制。她在發病滿5年後決定接受腦深部電擊刺激術(DBS),術後兩周就可以擺脫輪椅自行行走,現在包含買菜、下廚、打毛衣等精細工作都不成問題。

沈政男/侯導罹患阿茲海默症退休 失智是苦難也是賜福

2020年侯孝賢獲頒金馬獎終生成就獎,當時他在台上致謝詞,有人說他有巴金森氏症,後來又說沒有,其實從那次的致詞看起來,應該已經有失智症狀了。巴金森也會導致失智,但主要是運動症狀,手抖、肢體僵硬、走路慢等;若巴金森一年以上才失智,那是巴金森型失智,而若不到一年就失智,則是路易體型失智。

婦罹帕金森症合併水腦症只能「倒退嚕」 中西醫合療重新向前走

「心中想著要往前走,但卻無法控制的往右後方倒退走」,患有帕金森氏症多年的蔡女士,突然在今年初無法往前走路,嚴重時甚至無法站立及行走,2月時,遠從雲林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求醫,經神經外科部林欣榮院長及中醫部何宗融副院長的中西醫合療,蔡女士從生活需要人協助到如今已可以正常向前走,開心的直說,在花蓮慈院遇到她生命中的貴人,讓她重回正常生活的平安與幸福。

她超愛買一查竟得病!苦惱「控制不住自己」 醫示警:容易誤診

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網上購物!不過大陸一名辜姓女子去年被家人發現,突然愛上網購,瘋狂買買買,以至於家裡物品成堆,「有時好像控制不住自己一樣。」家人察覺不妙,帶她去醫院檢查,沒想到被醫生診斷為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也作帕金森氏症)。

蒔花弄草療癒身心 台大雲林分院「巴金森友會」悠然寫意

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到「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舉行「巴金森友會」活動,現場除了安排神經科醫師、心理師與病友互動關懷,也特別邀請園藝治療師帶領病友與家屬,透過實際接觸和運用園藝材料,維護美化植物或盆栽,期望發揮植物的療癒力量,改善病友身、心、靈的狀況。

不只手抖腳僵!醫提6點巴金森「非運動症狀」:留意睡眠行為障礙

「巴金森氏症」除了常見手抖伴隨肢體僵硬且動作緩慢、走路小碎步等典型運動症狀,還有不少非運動症狀。醫師指出,除了典型的運動症狀,患者也可能表現出「非運動症狀」,例如快速動眼期的睡眠行為障礙、嗅覺喪失、便秘、尿功能障礙、姿勢性低血壓和憂鬱等。

夾菜掉滿桌!醫曝4種「手抖」警訊…嚴重恐是腦袋出問題

手抖的問題經常可以在生活周遭的人身上看到,但發抖原因非常多,甚至有些時候檢查不出來,常被誤以為是得了怪病!如德國總理梅克爾就曾3度被媒體拍到,出席公眾場合時全身上下抖個不停,雖然她也多次向外表示自己健康沒有問題,但她不自覺「發抖」的原因也引發討論,且不少民眾也有這樣的困擾。

肩膀容易痠痛手抖竟是巴金森氏症 致病可能源自腸道應及早治療

一位60多歲的林先生至奇美醫學中心求診,2年前他右邊的肩膀容易痠痛,骨科認為是頸椎退化合併五十肩,但治療症狀未改善,骨科部醫師發現林男右手會抖,建議轉至神經內科門診追蹤,經檢查發現疑係巴金森氏病,給予藥物治療後,患者肩膀緊繃酸痛情形好很多,右手抖動的部分也改善。

吞嚥困難不愛吃飯!中醫推「巴金森氏症」2料理:減緩腦退化

巴金森氏症是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究認為患者是大腦黑質組織的多巴胺細胞退化或死亡,造成腦內多巴胺分泌減少,除了西醫之外,中醫針灸和食療也有助症狀改善。中醫師周宗翰指出,針灸有助放鬆僵硬肢體和舒緩焦慮情緒,食療則建議可做簡單的藥膳蒸蛋和水果穀物優酪乳。

愛喝酒!他走路變「超慢小碎步」 醫一照秒驚:都已經萎縮…回不去了

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人不敢外出,在家小酌幾杯解解苦悶心情!但酒千萬別喝多。一名50多歲男子踏入診間時,極緩的步伐讓眼尖的醫師一眼認出有巴金森氏症,他主訴從10多歲開始喝米酒,一直到現在喝威士忌,且每天不只一杯,近幾年出現講話、動作變慢的症狀,未料照完核磁共振,結果讓醫師驚呼:「都已經萎縮了」。

步態不穩、易抖=「巴金森氏症」!醫教簡單辨別法:別和阿茲海默症搞混

「巴金森氏症」跟「阿茲海默症」因為兩個詞都是外國語翻譯,大家經常搞混。醫師林志豪教大家如何簡單分辨。他表示,巴金森氏症就是一種動作障礙的疾病,動作會出現一些問題,而阿茲罕默症是一個認知功能的障礙,有記憶的問題,提醒民眾不要搞混了。

低吼「又來了」...他下體狂噴「謎樣液體」射到癱軟!醫羞:那是OO

急診患者狀況五花八門,因此急診室醫師練就十八般武藝來應付,但卻也有被考倒的時候!曾有一名70歲阿伯癱軟又發燒被送急診,低吼「又來了,又來了」,醫一看發現他一直在射精,緊急會診泌尿科外科醫師,測試一聞「真的是精液」,但因為資歷淺,面對眼前的棘手個案也沒轍,後來從發燒症狀找病因,竟發現是攝護腺出問題。

小碎步、不自覺顫抖、關節僵硬快求醫 小心罹患巴金森氏症

走路小碎步、不自覺的顫抖、關節僵硬,不是中風也不是失智症,而是罹患了巴金森氏症。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專科護理師李芝緯10日在秀林鄉佳民社區,帶領一群歲數加起來超過千歲的老人家們認識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是老人常見且僅次於失智症的腦部退化性疾病。

失智症人口雙北市多 挑選保單得看懂理賠疾病名稱

如果是專對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特定傷病險的話,譬如阿茲海默氏症及巴金森氏症,便屬於理賠大家所知的失智症保障範圍內。

出現手抖、駝背...腦細胞已死40%!巴金森氏症有救嗎?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疾病,也就是腦中負責分泌多巴胺的黑質細胞死亡,腦內多巴胺分泌不足時,會出現雙手一直顫抖、越走越駝、字寫越來越小、僵硬…等症狀,當出現以上症狀時,其實腦中黑質細胞已經死亡30%-40%以上了,巴金森氏症主要發生於老年人,在台灣65歲以上發生率約1-2%。

心血管疾病、巴金森氏症、肥胖問題 腸道是萬惡來源?

為什麼美國白宮在2016年砸下約台幣36億元鉅資,研究人的腸子?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心血管、巴金森氏症、肥胖等等疾病,「案發第一現場」很有可能是腸道。在一般人的認知裡,胃到肛門之間的腸道,是人體運作的末端,尤其是大腸,像垃圾車,把人體代謝的廢棄物收走,運到垃圾場丟掉。

用「深腦部刺激」治失智症 法國雙棲學者獲交大名譽博士

法國醫學與物理學雙棲學者Alim Louis Benabid26日獲得交通大學頒贈名譽博士學位。Benabid在1987年研發腦深層刺激術,該手術採植入式腦機介面,對於罹患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的病人療效顯著,深受各界肯定。Benabid表示,「我的夢想是與科學家一起做科學,很高興我建立了有助於病人改善病情的體制。」

細胞治療新趨勢 花蓮慈院為病患重生點亮希望

衛生福利部開放多項細胞治療技術,讓經常規治療無效的實體癌、慢性缺血性中風、脊髓損傷、退化性關節炎、軟組織缺損等病人,多了新的治療曙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林欣榮院長表示,從目前特管法公布的六項治療項目來看,花蓮慈院團隊都有相關的研究成果,期望未來透過申請能盡快讓研究成果,化為實際的臨床治療方式。

影/巴金森症5年藥效衰退 「深腦刺激術」讓廚師炒菜不再抖

54歲的廚師沈先生6年前出現炒菜手抖、端菜不穩症狀,原本不以為意,直到口齒不清,才知是巴金森症作祟,雖然透過服藥控制,但5年後卻面臨藥物縮短問題,無法應付正常工作,經過「腦深部刺激術」治療,終於擺脫長期病痛帶來的不便,也能重拾鍋鏟,為家中的經濟打拼。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