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婦嬰險

婦嬰險

胎兒保單/多32-45歲生頭胎準媽媽保戶 願提早備教育金

從元大人壽投保胎兒專屬的還本保險保戶資料統計,以32至45歲生產頭胎的準媽媽為主,多是為了要提早準備孩子的教育金,且因產檢中未必能檢查出眼、耳、心、腎臟、膽道、食道等重大器官狀況,讓這些媽媽們願意投保這類保單。

理賠爭議/血液移植 難獲舊醫療險的骨髓移植項目理賠

曾經有民眾罹患淋巴癌,採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卻被保險公司以「血液移植不是骨髓移植」、「自體移植而非異體移植」而不予理賠。

寵愛貝比!還本保險 繳6年就能享12年保障 僅限媽媽們

現代女性的生育年齡隨之愈晚,孕婦年紀愈大,受精卵細胞分裂異常的機會增加,導致嬰兒早產或罹患先天性疾病的比率也跟著提高。壽險公司提醒有懷孕計畫的媽媽,或已懷孕中的準媽媽們,可考慮提前為寶寶做好健康風險規劃,透過特定還本婦嬰險商品,繳費6年就能享12年保障,預先做好醫療保障。

保險辭典/婦女、婦嬰險 特殊保障多 保費也較高

市場上分成婦女險與婦嬰險兩種,望文生義,前者只限保障媽媽本身,而婦嬰險的保障則多了嬰幼兒(從懷孕開始,保障到孩子七歲),因此後者的保險費較高。壽險公會提醒女性朋友投保前,務必多了解除外不保及理賠範圍,避免爭議。

買婦嬰險 涵蓋保障愈多愈好

台灣女性愈來愈晚婚,因此懷第一胎的年齡也就更晚,其中30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占了近6成。對於高齡女性平均婚孕年齡延後所衍生的風險問題,壽險業者建議高齡產婦要挑選涵蓋照顧媽媽及嬰兒,甚至特定婦科手術等多層保障的婦嬰險,才能有效填補孕期和生產時的風險缺口。

生產時醫療險賠不賠?一張圖搞懂婦女險種

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媽媽們趁此時,可以重新檢視自身的保障。金管會保險局官員提醒,許多女性不知道,針對懷孕併發症、乳房重建手術等婦女特有的疾病,一般健康險會「視情況」予以排除不承保,此時就需用婦女險或婦嬰險補足保障。

婦嬰險VS.婦女險 保障差很大

近年來由於晚婚趨勢,懷孕女性偏向高齡化,也讓新生兒罹患先天性重大殘疾的風險提高,壽險業者建議,高齡產婦或是計劃孕育下一代的準媽媽們,應該考慮投保婦嬰險,除壽險之外還將女性特殊醫療疾病、懷孕母親和新生兒一併納入,相較婦女險來說有更多層保護。

孕婦沖繩旅遊突早產 醫療費要168萬元!

台灣1名懷孕7個月準媽媽,在沖繩旅遊導致早產,醫療費高達新台幣168萬元,讓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的保障問題受到重視。保險業者提醒,孕婦可買旅平險,但保障對象只限本人。若要提高懷孕期間、生產和產後醫療保障,需投保婦嬰險才聰明。

龍年生子潮發威 婦嬰險熱賣

繼百年結婚潮後,伴隨而來的龍年生子潮,使婦嬰險成為壽險業者的熱賣商品,根據經建會預估,台灣總生育率從100年平均0.9人,101年提升至1.2人。

婦嬰險怎選?三重保障不可少

根據內政部統計,建國百年共計有16.5萬新人完婚,台灣人壽針對55歲以下、尚未懷孕的女性朋友規劃相關險種,減輕現代婦女生得少又生得晚的壓力。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