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太陽系

太陽系

掏金客挖出45億年稀有隕石!同種類世界僅6個 570萬賣博物館

兩名掏金客麥克雷(Paul McRae)和米勒(John Miller)在澳洲尋寶時,意外發現一顆巨大且稀有的隕石,最後他們決定以20萬美元(約新台幣570萬元)賣給了澳洲地球科學局(Geoscience Australia),供科學家研究以及遊客參觀。

發現偉大生命起源!小行星「龍宮」超大顆岩屑被開箱 像燒黑木炭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將小行星「龍宮」(Ryugu)上採集到的岩屑裝上密封艙後送回地球,發現在某個艙室內採集到的石頭長達5毫米至1公分,且質地比預期堅硬,當地媒體形容這些樣本宛如黑色木炭。

NASA發現:海王星衛星跳起前所未有的「閃避舞蹈」

海王星目前已知擁有14顆天然衛星,其中有2顆衛星在移動時的繞行軌跡相當特殊,就像互相迴避般地跳著「前所未有」(unprecedented)的舞蹈。

隼鳥2號幫「龍宮」拍告別照片 採土壤樣本花一年帶回地球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13日已經離開小行星「龍宮」,並成功收集行星上的土壤樣本和各種數據,結束4個月的任務。「隼鳥2號」這次是第二次登上龍宮,需要花費1年的時間返回地球,而任務獲得的數據可能可以為太陽系的起源提供有利線索。

「旅行家二號」穿越太陽系!成功回傳數據…離開銀河系還需3萬年

在距離地球120億英里遠的未知領域,屬於太陽系的邊界,也是星際空間的起點,而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射的旅行家二號(Voyager 2)終於在飛行40多年後,在2018年進入星際空間。科學家4日也終於刊出了旅行家二號回傳訊號的研究,為神祕的外太空提供更多科學訊息。

科學家發現「大氣含水系外行星」 居住條件逼近地球…氣候竟還會下雨!

近日在《自然天文學》雜誌(Nature Astronomy)中,針對太陽系外發現一行星,狀態類似地球,引發天文界、科學界的熱烈討論。這顆代號為「K2-18b」的系外行星溫度與地球相當類似,大氣中也發現有水分的存在,是目前唯一具有兩大生命存在條件的行星,但天文學家卻表示,「絕對不是地球2.0,光是上面的輻射恐怕就足以讓人迅速得到癌症」。

31光年外含水的「超級地球」 NASA找到人類下一個家?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7月31日宣布,透過NASA的過境系行星測量衛星發現,一顆距離地球31光年的行星GJ 357 d,與其他行星一起繞著恆星運轉。科學家認為,此行星具有類似地球適合人類居住的條件。

天文迷快筆記!土星10日將達「衝」 把握觀賞太陽系最美星體時機

有著夢幻般美麗光環的土星,10日將達到最佳觀測位置「衝」。台北天文館表示,13日與27日(週六)晚上7-9點將開放大型天文望遠鏡,讓大家仔細欣賞這顆被譽為「太陽系最美星體」的奇妙行星。

木星「衝」來了!大紅斑持續縮小 學者:不是永恆不變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不僅表面具有斑斕多彩的美麗條紋,還有明亮的衛星以及特殊的大紅斑,是太陽系行星上最劇烈的風暴系統,近來大紅斑有慢慢變小的現象,備受天文界矚目。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表示,變大變小,取決於「動力條件」,大紅斑不是永恆不變,是否持續縮減,都還有待觀察。

這顆行星可裝下「32萬顆地球」! 250顆木星才夠跟它比

目前普遍認為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體積和質量分別是地球的1300倍和318倍,不過,科學家觀測到宇宙中其實有很多行星都比木星還要更大,其中包括距離地球320光年的巨型行星「HD100546b」,它直徑長達91萬公里,雖然質量只有木星的7倍,但體積卻有250個木星這麼大,相當於可以裝下32.5萬顆地球。

深入靜謐的「太陽系守護者」!探測器墜入木星 極限58分鐘後蒸發

作為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數十億年來靜謐而美麗,但科學家研究發現,在看似寧靜祥和的外表下,木星大氣層內部卻是風起雲湧;例如木星赤道以南22°的橢圓形「大紅斑」,就是一個吹拂至今已超過3世紀的巨大反氣旋風暴,大小足以放進2到3個地球;而藏身在風暴下的神秘木星內究竟有什麼?一直以來都是無法解開的謎團,過去科學家也曾試圖以無人探測器「登陸木星」,但卻在短短58分鐘後,重達340公斤的鈦探測器竟直接蒸發。

粉紅矮行星「遠處」超美!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公轉一周要千年

天文學家日前發現了太陽系中已知最為遙遠的天體「遠處」,經估算,「遠處」距離地球約120天文單位(AU),比起先前發現最遠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足足多了24AU。

太陽系「最邊緣」天體 夢幻粉紫色矮行星公轉1圈1000年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的小行星中心11日宣布,科學家發現太陽系中目前最遙遠的矮行星,遠遠超過地球距離太陽的100倍,同時距離太陽120天文單位(AU),大約是177億公里遠,公轉一圈超過1000年。科學家將此矮行星命名為「2018VG18」,成為目前太陽系最邊緣的星體,因此也暱稱為「Farout(遠處)」。

距太陽系僅6光年!新「超級地球」冰封昏暗 質量大地球3.2倍

科學期刊「自然」(Nature)14日發表最新研究,相距太陽系僅約6光年的地方發現一顆「超級地球」,據信它的質量比地球大上3.2倍,每233天公轉一圈,但它同時也是個冰凍、昏暗的行星,表面溫度估為攝氏零下170度。

冥王星出現「沙丘」地形 專家驚:具有地球特徵!

冥王星即便從九大行星的行列被除名,降格為「矮行星」,依舊是天文學家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幾年來「冥王星到底是不是行星?」的議題也一直持續在進行討論。而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科學家在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拍攝冥王星的照片中,發現冥王星竟然有著和地球一樣的沙丘地形。

星際移民2015 BZ509小行星 已定居太陽系45億年

天文學家最新辨認出另一個原本不屬於太陽系的星際小行星身分。據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刊(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發表的最新研究中顯示,有顆名為「2015 BZ509」、簡稱「BZ」的小行星,已經在太陽系永久居留。

太陽系出現神秘異石! 或為人類史上首顆「星際彗星」

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天文研究所27日宣稱,上個月發現有個「不明飛行物體」出現在太陽系,運行軌道是從黃道面的上方直接切入,並非如同行星般的圓盤,暫時無法判定是小行星還是彗星,但也可能成為史上首顆被發現證實的「星際彗星」(interstellar comet)。

未來太空探索免帶水 新研究:月球體內其實是「水星」

過去10多年來,科學家都認為月球上面沒有水分,因此阿姆斯壯「第一步」在月球表面上留下深刻的腳印,曾被質疑是假的,沒有水分的泥沙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印痕才對。如今,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最新的研究中推翻以前的論點,「月球表面的火山沉積物,其實富含大量水分」,這研究已經分享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中。

45億歲「高齡隕石」墜荷蘭 藏有太陽系誕生線索

天空中畫下一道光芒,一顆隕石於1月墜落在荷蘭北荷蘭省(Noord-Holland)的一個村落穀倉屋頂。隕石研究員馬可(Marco Langbroek)表示,這塊0.5公斤、10公分的隕石年齡高達45億年,可能是小行星的其中一部份,是探討太陽系誕生的重要線索。

中研院目擊胚胎恆星吸食「塵埃漢堡」  新太陽系孕育中

中研院天文所李景輝團隊利用ALMA望遠鏡,捕捉到一個年輕的原恆星(相當於恆星的胚胎時期)正在吸食「塵埃漢堡」,即是一個天文界找尋多年的「最早期吸積盤」。這項研究同時證實了恆星形成初期會形成吸積盤,挑戰了現有的理論,也首度顯示吸積盤的垂直結構,並對行星形成初期時的塵埃顆粒「長大」及「沉澱過程」都能提供線索。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