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外加名額

外加名額

境外生趕開學「近2萬人申請來台」 明起可入住集中檢疫所

大專校院從上週一(5日)起陸續開學,為了讓境外生儘速來台求學,教育部在上週二(6日)開放境外生以「外加名額」方式來台,不受每週5萬人次限制,根據教育部今(14日)最新統計,總計有近2萬名境外生申請來台,並有近1.7萬名境外生已經入境,而指揮中心明起開放專案讓境外生可入住集中檢疫所,截至昨天為止,已有127名境外生申請。

創新高!大學個人申請1184校系錄取3281個外加名額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大學個人申請,但也開放個案考生若因確診等原因無法參加甄試,達到標準考生可採外加名額錄取,根據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今(8日)公布統計結果,今年各大學第二階段甄試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防疫外加名額錄取「適用個案應變機制考生」的校系數計有1184個,正取生1128個、備取生2153個,合計錄取3281個創下歷年新高紀錄,而正取生約占申請入學招生名額總數的1.9%。

統測下週末登場 確診生不能應考「外加名額辦理」

技專校院統一入學測驗(統測)將在下週末舉行,受到疫情持續升溫影響,不少學生或家長擔心考試受影響,技專校院招生策略委員會今天(23日)表示,居家隔離或檢疫及(加強)自主健康管理的考生,可透過測驗中心安排到隔離試場應試,而因確診而無法參與考試的考生,將透過外加名額辦理,但考生要舉證提出專案申請。

疫情爆發影響4月底統測?教長曝「確診者不能考試、採外加名額」

目前疫情延燒,四月底舉行的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統測),將有超過7萬名考生應考,外界相當關心考試防疫措施,以及考生若確診不能應考的有相關補教措施,教育部長潘文忠今(6日)早指出,統測將參照過往方式辦理,防疫上採取高規格,對於自主健康管理居家隔離與檢疫者將可應考,確診者無法應考,但會透過外加名額方式保障考生權益。

大學申請入學24日起報名!全國2195學系參加 招生總數55810個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將在3月24日起開始受理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報名,今年有68所大學共計2195個學系(組)參與招生,招生名額總數為55810個(含願景組123個)、離島外加名額259個、原住民外加名額3291個、願景計畫外加名額426個。

考生確診不必擔心要重考!招聯會:將採外加名額錄取

學科能力測驗將在下週五(21日)登場,但本土新冠疫情升溫,大考中心卻表示,確診考生不可參加考試,也不會補考,引發外界批評確診生直接被判重考,招聯會今(12日)表示,考生若染疫隔離而無法參加學測或分科測驗者,將透過招生管道補救,原則採取外加名額錄取。

國中會考4考生確診!教育部公布:匡列188人「179人月底補考」

國中教育會考今(16日)為第二天考試,上午考自然、英文、英聽。截至16日中午12時,教育部匡列188考生,其中有179名考生將參加本月29、30日補行考試,教育部表示補行考試採外加名額方式,不影響考生權益。目前這些考生皆已通知。

境外考生申請大學甄試應變方案 31人僅過1人可外加名額錄取

因應疫情,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今(19日)邀集相關部會召開「110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管道因應疫情應變機制考生適用資格審查會議」,經過跨部會組成的審查會審核後,31件申請案有1名考生審核確認符合因疫情因素不可抗力的條件,通過適用應變方案,該考生將可以外加名額方式錄取。

教育部拍板!指考、會考、統測規劃「補考」外加名額錄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教育部長潘文忠今(25日)表示,統測、國中會考、大學指考將規畫A、B兩卷,給因居家檢疫、隔離等因素無法到考的考生補考,並且均採外加名額錄取。

反送中+新冠肺炎雙衝擊!181名在港台生申請返台念大學

去年香港反送中事件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教育部今(8日)統計,有181名在港台生申請轉學,但目前都還在審查中,也將以外加名額方式辦理。

搶救香港台生!招聯會通過:大學可用「外加名額」助生完成學業

香港反送中行動情勢高漲,示威者與警方衝突也進入大學校園。為了協助在港台生回台就學的後續事宜,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今(14日)指出,依據「重大災害地區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比照日本311地震時的模式,以外加名額方式專案辦理,提供學生課堂旁聽、隨班附讀、研修學分,並接續下學期轉學回台、返國升學等銜接措施。

台大牙醫增額7人擠壓指考名額 教育部:外加名額再增4名

今年學測首度改為選考「5選4」,但個人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發生篩選人數過多、第二階段也發生備取過多現象。台大牙醫系也因繁星入學階段增額錄取7人,導致擠壓到指考名額。教育部次長劉孟奇今(22日)出席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牙醫系因有設備、作業台的限制問題,因此增額有困難,若在設備上有辦法克服,台大將以外加名額方式增額4名至7名。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