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地函

地函

同一地點隔20年再掀大地震 新研究:地核「某些物質消失了」

人類對於地球內部的大部分瞭解都是來自地震波研究,藉由這些波分析地表下岩石與金屬成分。近期一項研究針對2次「發生在相同地區,但間隔20年」的大地震進行分析,結果發現2次地震波的傳播時間互有差異,揭示了地球的外核正在發生變化,科學家估計是物質的消失與改變造成密度下降。

規模8.2「超深地震」揭密…地底660Km有山 學者驚:比聖母峰還大

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分析1994年一場史上第二深的地震數據,發現地表下660公里深處竟藏有一個巨大的山體結構,將地函分成上下兩半,且比地球上任何山脈都還巨大,甚至大過喜馬拉雅山脈。

寶石級天然藍鑽「藏身地函」 佔全球鑽石總量0.1%

美國研究團隊在科學雜誌《Natur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們發現天然藍鑽的生成處在地函,比一般的鑽石要深4倍。所有天然藍鑽都屬於Type IIb鑽石,在所有鑽石總量中約佔0.1%。美國寶石學院的首席作家史密斯(Evan Smith)說,「這些所謂的Type IIb鑽石非常有價值,因此很難用於科學研究目的」。

光致漂移讓水星是顆硬橘子 而不是軟桃子

太陽系最內側的行星「水星」內部結構類似橘子,龐大的鐵核如同橘子果肉部分佔了橘子的絕大部分體積,而地函和地殼僅如橘子皮般薄薄一層。根據傳統行星形成理論,水星不太可能會產生比例這麼大的核心。相較之下,地球和其他類地行星的內部結構,如一顆桃子般,讓平均密度因而低了一些。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