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國家人權博物館

國家人權博物館

獄中酷刑「跪冰塊、坐飛機」血淚史曝!白恐受難畫作捐贈人權館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歐陽劍華,由於當年在獄中見證種種酷刑,因此在獄後創作一系列描繪獄中刑求的畫作,包括「跪冰塊」、「坐飛機」、「迫吃鹽巴」等,日前由歐陽劍華遺孀、也同為政治受難者的張常美前輩及家屬,將畫作等12件文物捐贈國家人權博物,見證白色恐怖受難者的血淚,轉化為人權的公共記憶。

又有文物被毀損!人權館工人整修摔落 模型被壓壞慘樣曝光

故宮文物損毀案受到各界關注,不過今(10)日立法委員范雲指出,除了故宮文物之外,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受害者文物也需要大家關心,日前有工人整修不慎摔落樓梯,所幸並無大礙,但模型已被壓壞,破損嚴重。文化部長李永得也表示,目前正釐清相關SOP。

移除國家人權館樹木被批 文化部:經專業判斷有倒塌、安全疑慮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今(14)日舉行「國家人權館恐怖行刑園區樹木,破壞歷史景觀」記者會,質疑文化部公然砍除、粗暴移植老樹。文化部對此表示,園區景觀工程是為復原歷史場域情境,而非破壞歷史景觀,移除的樹木為有危及建物及公共安全疑慮,並未包含受難前輩所親植,全區樹木皆以原地保留為原則。

「考卷上寫8個字」被判刑2年!他用「判決書」創作凸顯生命之重

政治受難者、藝術家陳武鎮50多年前在測驗卷寫了「8個字」被判刑2年,失去自由期間,結識許多難友也看遍人生百態;而2015年至2018年期間他陸續以繪畫、木雕等方式創作,主題都跟「政治受難」有關,包括輕薄卻能奪取人命的「判決書」也被他融入作品,如今集結成《囚》新書發行。

已故父親變成「不能說的秘密」 白恐受難者家屬追思:今後要大聲說

「國家人權博物館」日前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追思紀念會,邀請約130位政治受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其中一位政治受難者廖瑞發之子廖至平分享,父親被捕時自己年僅4歲,對他印象只有大廳樑上骨灰罈旁的一張照片,而陰影持續多年,已故的父親變成家族裡「不能言說的秘密」,不過現在「安靜之後,我們要大聲地說」,希望世人對台灣白色恐怖歷史不再沉默,也不遺忘前輩們的犧牲。

56封家書處決前從獄中寄出!白恐受難者高一生:我的信要留下來,寂寞時看看

白色恐怖受難者鄒族高一生,自1952年從獄中寄出第一封信給家人後,在處決前陸續寫了數十封家書,現存56封,是少數被完整留存的重要歷史依據。他曾在信中說「我的信要保存下來,寂寞的時候看看。」如今完整集結出版《高一生獄中家書》,今(28)日在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行新書發表會,與讀者一同見證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里程碑。

「銬!我被抓了」言論自由日特展 滿滿「判決書」都不是電影情節

這不是電影《返校》的情節!一張又一張印著「判亂」的判決書、判處7年有期徒刑、交付感訓3年的文字,都是當年一般民眾因為言論獲罪的實證。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銬!我被抓了」2020年言論自由日特展,今(7)日開展至12月13日止。因配合新北市政府區域防疫工作,園區暫停開放室內空間服務至4月16日,人權館邀請民眾待疫情緩和後,與歷史進行互動,體會言論自由的價值。

人權行動博物館!「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巡迴起跑

為推廣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合辦「原音重現:原住民族文學轉型正義特展」,以「行動博物館」的概念,將這個特展重製成容易移動的形式,帶到原住民族地區,透過學校、教會或部落組織等進行展示,今年將自暨南大學起跑!

人權繪本成果發表!政治受難者哽咽:過去的禁忌變成創作養分

為推動人權教育向下扎根,國家人權博物館首次在繪本創作公開徵選出8組,進行文本的提案,包括白色恐怖、兒童人權等議題,更在日前舉辦成果發表與媒合會。其中政治受難者蔡焜霖忍不住哽咽,過去作為禁忌的故事,現在卻感受到許多年輕朋友試圖理解、並轉化為創作的養分,看見轉型正義的微光,非常感慨!

「紙上策展」3日工作坊!編輯獨一無二小誌 思考兒童人權議題

為了讓「兒童人權」議題走入大眾日常生活,國家人權博物館去年底舉行一系列活動,將延續至今(2020)年寒假,特別針對15-18歲青少年舉行3日的「紙上策展—《小評論》編輯工作坊」,也針對國小3至6年級舉辦「我的人權小書-數位故事書工作坊」,讓更多青少年及兒童認識並思考自身權益,製作獨一無二的成品表達自我。

從忽視到關注⋯社會仍陌生!「兒童權利」30週年主題展+園遊會

社會對於「兒童權利」的意識、如何落實都還相當陌生,為了慶祝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我是兒童 我有權利」主題特展,同時也在23日舉辦園遊會,藉由藝術裝置、闖關遊戲、繪本故事、手作工作坊、兒權市集等活動,讓更多親子和大眾可以進一步認識兒童權利。

兒童劇演「白色恐怖」真人真事!《說好不要哭》傳遞「孩子就是權利主體」

今年適逢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周年,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夾腳拖劇團製作兒童劇《說好不要哭》,將在11月15日至17日帶來6場演出,故事改編自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欽生真人真事,以深入淺出的生動方式,讓兒童們瞭解人權價值與過往歷史,也期待孩子們能夠生活在「更被尊重的環境裡。」

台灣和德國都曾有「人權創傷」 德專家:不從歷史學習是很可惜的事情

《返校》電影讓更多人注意到白色恐怖、轉型正義等議題,然而這些從來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過去多年來真實血淋淋、沈重的歷史創傷。德國在台協會代表施碧娜說,台灣和德國在歷史上都有相似的人權創傷,很多國家可能會選擇忘記過去的傷痛,但德國選擇面對和處理自己的過去,避免再次發生,對於人們走出創傷也有幫助。其中一名講者為德國聯邦議會文化與媒體事務委員會主席Katrin Budde也提到「不從歷史學習是很可惜的事情。」

「流麻溝15號」曾是他們共同戶籍 2019綠島人權藝術季暑假展開!

「2019綠島人權藝術季」邀請12組藝術家登島,以「拜訪流麻溝15號」為主題創作,即將在6月15日至9月15日舉行,暑假至綠島旅遊的遊客可至「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參觀,感受經由藝術重新詮釋後的歷史記憶。

台灣加入「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 鄭麗君參訪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交流

文化部長鄭麗君於美東時間5月20日、21日參訪美國3個人權博物館,包括華府的大屠殺紀念博物館、國立非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博物館、國立美國印第安人博物館,除了視察與交流經驗之外,她也分享好消息,台灣的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年9月將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ICOM-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的亞太分部,期盼台美雙方的博物館未來能有更多交流與合作機會。

推動轉型正義 賴清德誇:蔡英文溫柔但是內心非常堅定

總統蔡英文上任後一步步推動轉型正義,在執政兩周年到來前,她17日特地到綠島參與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揭牌,行政院長賴清德18日則是出席位於景美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揭牌,賴清德誇讚蔡英文外表溫柔,但是內心非常堅定,對於落實轉型正義的決心令人欽佩。

轉型正義變清算鬥爭?受難者:想知道誰拿我的破案獎金

國家人權博物館18日揭牌,行政院長賴清德致詞時指出,人權博物館的設立有三大意義,包括向受難者致敬、幫人民打開內心的窗,以及代表政府不會走過去錯誤的回頭路;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會長陳中統則說人權博物館是里程碑,肩負還原歷史真相、促進社會和解的重大使命,雖然有些人認為是清算、鬥爭、追殺,但他以德國、韓國為例,強調沒有真相就談不上和解,「我也很想知道到底是誰拿了我的案子的破案獎金」。

人權博物館揭牌遇抗議 賴清德、鄭麗君被問選台北笑著走開

屢次被點名的出征台北市的行政院長賴清德、文化部長鄭麗君18日共同出席國家人權博物館揭牌活動,可能的台北市戰將同台被問到是否會代表民進黨參選,兩人只是一邊聊天一邊笑著走進會場。

蔡英文赴綠島為人權館揭牌 3舞者腳底燙傷冒水泡

國家人權博物館17日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揭牌成立,由總統蔡英文主持揭碑儀式,不料途中發生小插曲。當時氣溫酷熱、舞台久曬,加上受邀參演的蔡瑞月舞蹈社裸足演出,因此導致3名舞者腳底起水泡,不適送醫。事後,文化部長鄭麗君向舞者致歉,而蔡英文也致電慰問,並請鄭麗君妥為照顧。

尤美女/台灣民主三十而立 轉型正義仍在努力

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正式成立,代表文化上的轉型正義工作進入下一個階段。然而我們不能忘記,除了文化面向,還有更多面向等待我們一起努力,等待「法治侵害人權」的罪刑印記能被抹去,等待相關檔案的細膩開放與相關調查,能還諸真相予在風中消逝的青春與生命。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