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保單健檢

保單健檢

善用年終獎金「倍增效益最大化」!保險專家:保單健診補齊保障 還節省多餘開支

農曆年節到來,多數公司已發放年終獎金。錠嵂保險經紀人建議,應該將年終獎金視為固定薪資以外的年度收入,扣除紅包支出後,可以將剩餘的年終金額重新分配,在歲末年終時,進行保單及家庭財務的年度健診;若有意購買外幣保單投資,應確認自身是否有外幣需求及承擔匯率風險的能力。

終身主約保險「較貴又沒功能」!保單健檢先砍殺大問題…專家3招實用技巧曝光

邁入新的一年,許多事物都要除舊布新。雖然常聽說要「年度保單健檢」,但民眾該如何自行檢查全家保障的保單呢?錠嵂保險經紀人教學3個簡單的技巧,靠自己也可以檢查保單是否有問題或保障需求不夠。

年終保單「3大族群」投保建議曝光!小資年輕人必備觀念:用低保費購買高額度保障

歲末年終的時刻,民眾度過聖誕歡樂氣氛的到來,也準備迎接2020年。壽險業者表示,此時也可以抽空檢視自己的保險保障是否足夠,並針對「小資族」、「熟齡族」、「準退休族」等3大族群,提供其應著重的保障重點建議,協助民眾簡單快速了解目前人生階段適合的保險商品。

年終保單「健檢3步驟」方法曝光!定期調整醫療險合約 提高保額彌補保障缺口

年終將近,壽險業者提醒民眾,除了居家大掃除「斷、捨、離」之外,也要執行保障的年度檢視,全面檢視自己的保障結構,是否符合現在或未來的風險移轉需求,把錢花在刀口上,發揮最大的保障效用。

「保單健檢一疊資料」神煩!錠嵂保經開發AI智能 拍照上傳系統…數分鐘搞定保障分析

為了協助保險業務同仁,業者持續精進保險科技發展,提供更快速、簡便的保單應用服務。錠嵂保險經紀人11日宣布首創開發出「錠嵂AI智能保單健診系統」,拍攝保單內容後,按一鍵直接上傳至系統,就能快速為保戶提供保單健診服務,預計錠嵂業務同仁未來均可使用此套AI系統。

台灣每人約有2.4張保單 3招做年終保單健檢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2017年全台壽險投保率為246%,顯示國人平均每人有2.4張保單,但很多人買了多張保單、付了高額保費,卻往往不知自己到底有哪些保障?壽險公司提醒,每到年終應該進行保單健檢,檢視手中保單是否符合現階段自身需求,避免不必要的保費支出。

只買強制險夠嗎? 產險業者推出LINE車險健檢

今年4月在南投發生軍用貨車與超跑擦撞的意外,總計近期傳出超跑車禍事故已經發生近10起,大部分民眾並不了解自己的車險內容,或只買最基本的強制險,真正發生事故時,可能面臨需負擔巨額賠償的風險。因此,產險業者也利用LINE推出線上車險保單健檢服務,提供個人化的投保建議。

南山保單健檢顧問全台駐點 即日起上路

為協助民眾擁有最健康的退休人生,南山人壽即日起特別在全台九大據點安排保單健檢顧問駐點,為客戶進行保單健檢,協助客戶了解未來退休生活中可能將面對的狀況和風險缺口,及早規劃因應之道。

保單健檢 保握「三先三後」原則

台灣連年保險覆蓋率世界第一,許多人都擁有2張以上的保單,但這些保單是否真正適合需求,抑或是有保障重疊或保障不足的問題?時值新年,壽險業者建議,民眾可透過「三先三後」原則進行保單健檢。

保單也要健檢!5大步驟做起

距離2015年只剩下幾天,民眾除了規劃連續假期的活動與出遊外,壽險業者建議民眾,可以藉由歲末年終之際,重新檢視家庭或個人的保險保障,做一次完整的「健診」,讓自己的保障更合時宜。

父親保單健檢 從2原則下手

父親節前夕,身為一家之主的爸爸負擔較重,面臨重大疾病風險高,加上一旦罹病後的財務壓力大,更需要重大疾病險來降低風險,因此在此刻建議針對保單做健檢,可從兩大原則著手,首先是保障額度,其次為給付方式。

保單是一輩子的老友 您替它做健檢了嗎?

壽險公會最新統計顯示,國人投保率達210%,平均每人有2張保單。值得注意的是,保單和人一樣,也要定期做健康檢查,依照保戶不同人生階段的需求,調整保障內容。東森保代執行製作人張凱雯呼籲,保單就像一輩子的老朋友,唯有經常審視、調整,它才能在你需要保障的時候,給予最大幫助。

保單除舊布新 6大項7步驟不可少

時值歲末年終,保單也該除舊布新,如果沒有經常審視自身需求,調整保單內容,保險功能將大大扣分。中國信託人壽建議,不同人生階段,會有不同保險需求,保戶若打算重新規劃保單內容,可參考具備保障需求及保險支出檢視功能的「6大項7步驟」,替保單做健康檢查,適時補強保障不足的部分,升級保單功能。

保單是一輩子的老朋友 您替它做健檢了嗎?

壽險公會統計顯示,國人投保率達210%,平均每人有2張保單。值得注意的是,保單和人一樣,也要定期做健康檢查,依照保戶不同人生階段的需求,調整保障內容。東森保代執行製作人張凱雯呼籲,保單就像一輩子的老朋友,唯有經常審視、調整,它才能在你需要保障的時候,給予最大幫助。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