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ITER

ITER

歐洲「人造太陽」重大里程碑! 核融合實驗破近25年來紀錄

歐洲「人造太陽」的科學研究出現重大突破。英國科學家9日表示,位於牛津郡的「歐洲聯合環狀反應爐」(Joint European Torus,JET)實驗室,去年12月成功使用核融合技術,產生59百萬焦耳(MJ)的能量並持續5秒,大幅超越1997年創下的紀錄,被譽為邁向核融合乾淨能源發展之路的「里程碑」。

跨3洲7國合作 世界最大核融合反應爐完成超過55%

跨越歐亞美3洲的7個國家,目前正共同合作一項ITER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計畫,在南法的卡達拉斯(Cadarache)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核融合反應爐,自2017年動工至今,已完成總建造的50%以上,預計將在2025年進行第一次的電漿測試,讓反應爐內產生帶電氣體(又稱為等離子體或電漿)。

十年花5千億台幣! 陸「人造太陽」蒸汽冷凝罐運法國

由大陸製造的4座核壓力設備不銹鋼蒸汽冷凝罐(VST)在江蘇省張家港裝船,近日啟程運往位於法國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工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項目總投資150億歐元,項目使用超導托克馬克裝置來呈現大規模受控熱核聚變反應,俗稱「人造太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科學研究合作項目之一。

10年投入181億元 陸「人造太陽」2050年可實現應用

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計劃,也被稱為「人造太陽」計劃,是目前世界上規模僅次於國際太空站的大科學工程計劃。中國在過去10年投入人民幣約40億元(台幣181億元),在研究成果上取得國際領先地位。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28日表示,將繼續推動ITER計畫,不斷提升中國在核聚變能源領域的研發能力。

陸「人造太陽」穩定運行101秒 創核融合世界紀錄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4日宣佈,超導托卡馬克核融合(聚變)實驗裝置(EAST)達成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為人類開發核融合能源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相較於核分裂,核融合產生的廢料半衰期短、安全性高,原料幾乎取之不盡,是理想的能源取得方式。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