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疫情指揮中心30日證實,台灣出現首例變種病毒入侵!中研院跨領域研究團隊發現,目前主宰世界的新冠病毒從早期武漢一號病毒變異成「第六型」,自今年4月時就已雄霸一方,高佔目前流傳病毒類型的99%,並持續變異產生新的子型,現在的英國變種病毒就是第六型的子型。
2020-12-31 02:59英國變種病毒株正式被命名為「B.1.1.7」(又稱VUI-202012/01),這種病毒大部分的變化位於表面的棘蛋白,並有可能讓主要使用核糖核酸(mRNA)的疫苗失效。英國軍方的化武實驗室立即著手研究,相信人們在近期內就能得到結果。
2020-12-22 18:33超級淋病(Super Gonorrhoea)的發病率正在上升。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在最近新冠大流行的環境中,人們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超級淋病的病毒得到了理想的生存環境,它們有可能因此變種,進而產生更強的抗藥性,甚至在未來無藥可治。
2020-12-22 17:39英國日前宣布境內東南地區出現新冠病毒的變種毒株,可能比先前的感染力高出70%,不到一周之內,荷蘭、丹麥、澳洲與南非也都傳出發現變異的新毒株,讓超過10個國家不敢大意,接連祭出禁止英國航班入境的新禁令。對此,CNN、BBC等外媒也刊出新毒株的相關資訊,以下《ETtoday新聞雲》為您整理報導。
2020-12-21 11:43世界衛生組織動物疾病專家恩布雷克(Peter Ben Embarek)表示,研究小租希望能盡快重回武漢,訪問最初感染的工人,以調查新冠肺炎的「重要信息」,但再度重申「病毒不是人為的」。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已經向世衛掛保證,短期內會安排一次國際考察,讓團隊能夠重回華南海鮮市場。
2020-11-26 11:49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的患者在病癒後,抗體會迅速下降,讓科學家們想寄望予「群體免疫」的美夢破滅。傳染病專家巴克萊認為,人體對新冠肺炎產生的反應與免疫力可能與引起感冒的季節性冠狀病毒類似,在痊癒後的6到12個月內就會失去抗體、再次染上感冒,因此「群體免疫」難以達成。
2020-10-27 17:43英國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將出現「腦部衰老10年」的後遺症,導致智力下降,即使部分患者症狀輕微,但他們在認知能力測試中,得分也低於沒有染疫的人。數據顯示, 50歲以下的英國人中有十分之一的病患可能會從此與腦衰退、呼吸短促、疲勞等後遺症相伴一生。
2020-10-26 13:14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確診新冠肺炎後,接受了為期5天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治療,其恢復狀況良好,讓美國當局緊急授權瑞德西韋對確診患者的治療。但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5日卻表示,「瑞德西韋對患者死亡率,幾乎沒有影響!」
2020-10-16 12:27隨著新冠病毒在美國快速傳播,病毒已經開始變種。最新研究顯示,變種後的新冠病毒更具傳染性,這可能是病毒為了戰勝口罩和其他社交隔離措施而進化的結果。
2020-09-25 10:30最新研究發現,人體在遇到新冠病毒時會產生「強大的免疫反應」,即使在罹患輕症時,仍能保護人體免受進一步感染。儘管這種免疫反應的保護力能確切維持多久仍未可知,但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持久力可以長達數月以上。專家表示,研究結果讓人對戰勝病毒充滿希望,也證明疫苗或許能成功保護人類免受感染。
2020-08-18 18:32法國一項初步研究顯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輕症患者也會產生抗體,保護效果長達數週甚至更久。這項研究的對象為感染輕症的醫院員工。
2020-05-27 17:38敦睦艦隊染疫抗體檢驗結果出爐,除36名確診個案,又發現8名抗體陽性的極可能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26)日表示,當中30名有症狀者「超過半數出現嗅覺異常」,比例高於咳嗽、發燒;至於病毒的源頭,確診者中最早發病時間為3月10日,當時尚未抵達帛琉,研判是在台灣本土感染,但來源不明,病毒序列分析和東南亞病毒株比較接近。
2020-05-26 16:45羥氯奎寧(hydroxychloriquine)原被視為可以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疾病藥物,但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考量染疫患者使用藥物可能增加死亡風險,暫停臨床試驗。國內專家表示,台灣新冠個案約有百人使用羥氯奎寧,其中兩成出現明顯副作用而停止使用,加上治療效果不明顯,日前專家會議已經在討論最新版治療指引「不太建議使用羥氯奎寧」。
2020-05-26 12:11新冠肺炎自2019年12月底爆發以來,歷時將近5個多月,更令全球陷入停滯,不僅人民出入境受限、經濟貿易也受到極大影響衝擊,而造成混沌的「新冠病毒」更讓專家摸不著頭緒。日前在武漢實驗室任職的研究員石正麗接受訪問時即提到,「現在被人類發現的新冠病毒,僅是冰山一角,儘管外界不斷指責中國,但真正該做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
2020-05-26 11:16新冠病毒能否進入母乳,並通過哺乳傳播給嬰兒,一直備受關注。此前的學術論文均未提供母乳中發現新冠病毒的證據,不過,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刊發的一項來自德國的研究顯示,能夠從母乳中檢測到新冠病毒RNA。研究者建議,需要對哺乳期婦女的乳汁樣本和是否可能通過哺乳傳播進行進一步研究,以制定關於染疫母親是否應母乳餵養的建議。
2020-05-24 10:03新冠肺炎在台灣日趨穩定,但防疫運動仍不能大意。最新研究指出,新冠肺炎除了從呼吸道進入人體外,另一個就是眼睛,導致病患出現「粉紅色的眼睛」。眼睛其實比嘴巴、鼻子難防,所以醫師吳昌騰分享保養眼睛的4撇步,呼籲民眾手髒盡量少碰眼、口、鼻。
2020-05-21 14:57據美國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5月20日8時32分,全球累計確診4,893,195例,死亡病例322,861例。此前有一種說法,新冠病毒不耐高溫天氣。不過,《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研究表示,比起氣溫濕度等因素,更關鍵的還是在於人群的免疫力,純指望夏天不靠譜。
2020-05-20 14:26日本政府有意在5月底前批准法匹拉韋(Favipiravir)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然而如今卻傳出,由富士底片富山化學公司研發的法匹拉韋在臨床研究上尚未獲得「明顯有效的數據」,因此有多名相關人士擔憂,在目前這個時間點還沒有足夠的科學根據指出此藥物有明確有效性,政府就急著要在5月批准使用,似乎是操之過急。
2020-05-20 12:45澳洲及法國研究員今天表示,患有嚴重肺部感染後康復的患者會出現抑制身體免疫反應、提高肺炎感染風險的「免疫疤痕」。許多罹患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患者正是因為肺炎而殞命。這項針對人體及老鼠進行的研究顯示,身體免疫反應會在一些嚴重感染後暫時停擺,使得患者更容易被新的細菌或病毒疾病侵襲。
2020-05-19 17:51吸菸恐增加新冠病毒進入體內的機會!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來講兒科急診的543》發文表示,研究證實,香煙煙霧會在囓齒動物和人的肺中引起新冠病毒受體ACE2水平增加,病毒進入人體受體增加三成以上,進而加重吸煙者患新冠肺炎重症的風險,也就是說,戒菸會減少這些分泌細胞並降低ACE2水平。
2020-05-19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