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網紅「罔腰」在個人社群媒體公布懷孕訊息,因涉及無子宮生子的疑問,引起社會議論。此次事實的真偽,自有賴主管機關的介入調查,但也引發一個重要且嚴肅的議題―目前若要進行無子宮生子,到底有哪些法律障礙?
2021-02-22 09:32雞排妹遭性騷擾事件是否可透過司法還原真相?據大法官釋字第789號解釋裡要求,若要判被告有罪,不能僅以被害人陳述,還必須有補強證據。只是在此類案件,除了被害人外,可能無客觀證據存在,到底需要如何的補強證據,就會陷入舉證困境。
2021-02-09 16:00雞排妹遭性騷擾事件是否可透過司法還原真相?據大法官釋字第789號解釋裡要求,若要判被告有罪,不能僅以被害人陳述,還必須有補強證據。只是在此類案件,除了被害人外,可能無客觀證據存在,到底需要如何的補強證據,就會陷入舉證困境。
2021-02-08 14:23雞排妹(鄭家純)因主持尾牙活動,爆出遭廠商老闆及同場演出歌手騷擾之事件,引發各界關注。在各執一詞下,藉由提告進入法院來說分明,似為上策,只是以現行法制,司法程序真能還原真實嗎?
2021-02-05 15:10在現代版百官行述案中,有一位飽受司法摧殘且已逝去的銀行員諸慶恩,以現行的制度是否可能還其清白?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法官涉入其中,無法避免道德風險存在。因此,未來的再審制度建議可另外設置如法國的再審委員會。
2021-02-01 08:00針對性侵害犯的刑後強制治療是否違憲,大法官釋字第799號解釋認為,由於保安處分並非刑罰,且是以病患而非罪犯為對待,則在性侵害犯的情況不一,自不宜有最長期間的限制,因此不違反《憲法》第23 條的比例原則。
2021-01-27 08:00佳和集團董事長翁茂鍾因有27本詳述與司法人員往來之記錄,被稱為「現代版《百官行述》」。未來這類案件若由國民法官來審,但在6位國民法官於法、於現實皆難與3位法官抗衡下,期望以此來扭轉司法審判的現狀,也只能是種期待。
2021-01-21 23:28佳和集團董事長翁茂鍾因有27本詳述與司法人員往來之記錄,被稱為「現代版《百官行述》」。未來這類案件若由國民法官來審,但在6位國民法官於法、於現實皆難與3位法官抗衡下,期望以此來扭轉司法審判的現狀,也只能是種期待。
2021-01-21 15:27近幾年引發爭議的精神障礙者殺人案成為國民法官審理的對象,若國民法官合議庭評議被告無責任能力,在判決無罪之後,也得決定是否要為監護處分。只是關於此部分的評議方式,卻在《國民法官法》中付之闕如。
2021-01-04 08:00擔任國民法官是屬法定義務,無法拒絕,而《國民法官法》施行初期,完全集中在侵害生命法益的案件,若在審判期間接觸諸多殘忍與血腥的照片或影像,並因此得到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可否向國家請求賠償呢?
2020-12-28 12:50國民法官將於2023年1月1日實施,其中,國民法官的選任更是個大問題。國民法官之選任,應避免選任帶有偏見、歧視、差別待遇或有其他不當行為之人擔任,再加上國民法官合議庭由3位法官與6位國民法官組成,真正決定者恐非國民,還是掌握在法官手中。
2020-12-07 15:11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長游迺文,因涉嫌接受業者招待,並於今年中委託證券公司用勞動基金帳戶款項炒作公司股價,亦發現有不明資金達數百萬元等,致涉及公務員違背職務受賄、財產來源不明以及操縱股價等重罪,遭聲押獲准。
2020-12-04 13:13大法官作出釋字第796號,以有違比例原則與特別預防之目的,為部分違憲宣告只是在立法者還未修法前,於已經撤銷假釋回監執行,但向裁判法院依據《刑事訴訟法》第484條提起異議者,繫屬的刑事法院可否將撤銷假釋處分為撤銷,引發檢審間爭執。
2020-12-02 15:10吳姓單親媽媽勒死一對兒女後輕生獲救,新北地院審理後,認為吳女事後毫無悔意,極端惡劣、泯滅人性,依殺人罪判處死刑,引發輿論質疑。比之兇殘的殺人者,這幾年判處死刑者少,為何法官竟冷血對其判處極刑。量刑,尤其是死刑判處與否是司法大黑洞。
2020-11-27 09:57緩刑或假釋是給犯罪者重新開始的機會,若有故意犯罪就應加以撤銷。只是犯罪有輕重,若不論情節一律撤銷,顯然就與緩刑、假釋所要達到社會復歸目的相違。因此,大法庭於11月4日開啟言詞辯論,爭議的焦點在於,撤銷假釋是否得參考撤銷緩刑的規定。
2020-11-04 09:00對於性侵害犯的刑後強制治療,大法官於11月3號進行言詞辯論。由於刑後強制治療必須到再犯危險明顯降低為止,除了有不明確的問題外,更無最長期間限制,違反絕對不定期刑禁止的原則。到底刑後強制治療要怎麼改,才能消除違憲之疑?
2020-11-03 15:04面對科技的不斷發展,偵查手段自然也必須隨時更新。只是越先進的科技,其對個人隱私與資訊的掌握,肯定越廣且深;過於廣泛的授權,就難免有於個人自由受侵害之疑慮。也因此,與其設立《科技偵查法》讓人民帶來恐懼,或許可先補強既有法條。
2020-10-01 08:00法務部9月初公布《科技偵查法》草案,賦予檢警機關極為廣泛的權力,致未能受到法院的事前監督,受到批評。尤其此法對於隱私與非隱私空間的界定過於寬鬆。本文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於2001年的Kyllo案,來省思傳統公、私領域的區分,是否必須重新調整。
2020-09-29 10:50近日,有法稅改革聯盟志工在路邊舉牌抗議,遭竹北分局警察盤查,並以現行犯逮捕。到底警方是基於什麼理由、什麼法律依據為盤查、甚至逮捕,路邊舉牌抗議到底何罪之有,讓人不解,更有種回到威權時代的錯覺。
2020-09-23 10:43南投武界壩閘門故障放水致溪水暴漲,造成四人死亡悲劇。有關死者家屬可否請求國家賠償,引發社會議論。所謂警示的適當與否、危險性活動程度等,仍屬不確定的法律概念,將來若協議不成而走向法院,肯定也有很大爭執。
2020-09-18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