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舍集團創辦人蔡辰洋已故長子蔡伯府,去年要和朋友一起搭火車時,因為沒有完成取票程序,在台北火車站剪票口和票務人員發生爭執,票務人員提告指控蔡伯府罵他「笨蛋」、「白癡」涉嫌公然侮辱罪,但蔡伯府不幸今年初因心臟疾病驟逝,台北地檢署日前依法處分不起訴。
2021-04-08 14:21《刑事訴訟法》規定,現行犯逮捕後,應即解送檢察官,只有法定刑1年以下之罪者,得經檢察官許可不予解送,但是現行酒駕、施用毒品、超商竊盜等刑案,都是超過門檻的須解送案件,每天花費大量偵辦人力物力,排擠重大刑案的偵查資源與時間,劍青檢改周末舉行研討會,建議司法院修法,擴大不與解送範圍。
2021-03-21 14:45【司法醜聞】別再管533、422,或什麼543的法官倫理了!請注意《貪污治罪條例》之相關爭點!※「刑法、刑事訴訟法、法律倫理」科目考題試擬(續):甲、乙法官承審丙民事案件(標的3億元新台幣)期間,多次接受當事人丙宴飲款待並收受丙餽贈襯衫衣物及補品禮盒
2021-01-23 02:00目前《刑事訴訟法》對於鑑定的法制設計,只要是法官或是檢察官找人做的鑑定,不論其是否可信,法院還是可以把鑑定報告做為認定被告有罪的證據,這樣對於被告是不公平的,鑑定修法迫在眉睫,才能解決司法製造冤案的系統性錯誤。
2021-01-19 11:3324歲鐵路警察李承翰2019年7月3日處理補票爭議時,遭鄭姓乘客持刀刺傷腹部,送醫不治;事後鄭男因為鑑定出罹患思覺失調症,一審獲判無罪、強制治療5年,掀起社會憤怒。對此,法務部火速提出《刑法》監護處分修正案,希望改為由檢方每3年向法院聲請裁定一次,且無次數限制,但如果《刑事訴訟法》沒有一起配合修正,恐怕會被大法官宣告違憲。
2021-01-13 07:40在「被認罪」頻傳的今日,中國大陸公安製作的筆錄,竟成杜氏兄弟被槍決的關鍵!在蘇位榮主持的《行動法庭》,陳奕廷律師(易台大)提到,台灣人民看到台諜案的第一個反應,會質疑是不是「被認罪」?張思翰律師則表示,適用傳聞證據侵害被告的對質詰問權,「應該透過法規面去完善」
2020-10-16 14:38知名企業元祖食品二少東張劭緯去年底被爆出,偷吃大黑松小倆口千金邱威樺,還流出偷情影照,元祖少奶奶安晨妤憤而控告2人涉嫌通姦,儘管司法院大法官5月29日宣告通姦罪違憲失效後,安晨妤氣得大罵「教壞小孩子」,台北地檢署今天仍以現行法律不罰為由,對張、邱處分不起訴。
2020-07-21 09:44在勇警李承翰殉職事件一審判決後,許多民眾對精神醫學鑑定,以及法官判決感到失望,我這邊還是要來快速帶大家看一下精神犯罪者的鑑定重點為何,而哪邊應以專家意見為主,哪邊法官又需做定奪?
2020-06-12 15:575月29日,大法官認為通姦罪違憲,作出釋字791號解釋,認為《刑法》第239條與《刑事訴訟法》第239條但書,侵害了性自主權與隱私權,並將通姦罪回歸《民法》規範,不再以國家刑罰介入。
2020-06-01 10:53「通姦罪」被大法官宣告違憲,而另外一條放在《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也被大法官宣告違憲。這條原先是讓原配可以有原諒的機會,可以讓他們對出軌的配偶撤告,單獨告小王或小三,但大法官認為這樣違反「平等權」。
2020-05-30 10:36大法官將在今(20)天下午4點,針對《刑法》第239條通姦罪、《刑事訴訟法》第239條但書,通姦罪在撤回告訴不可分的例外規定是否違憲?作出791號解釋,這篇是解釋出爐前的簡要介紹。
2020-05-29 15:14鐵路警遭刺殺兇手竟獲判無罪,事件持續發燒。司法院日前召開「刑事程序制度研議委員會」,會中委員針對《刑事訴訟法》中,精神障礙者遭判死刑後是否得執行,進行熱烈討論。其中司法院認為倘若判死刑定讞後而出現精神障礙、不解執行的意義,就不應判死,但與其他委員的意見相歧,最後決定另行討論。
2020-05-07 16:07殺警案判決一出,有不少民眾再次對司法之公正產生質疑。法律在面臨行為人生理與心理因素下的立法選擇,確實艱難。究竟該如何斟酌行為人當下之精神障礙或其他心理缺陷,並適切的予以究責或給予相應的處分,均有賴高度鑑定與審判專業。
2020-05-04 11:49醫療訴訟,這幾年有愈來愈多的趨勢。醫病之間,原本是救人濟世的關係,但如果變成了訴訟關係,不僅,病人、醫師和醫院之間,處於高張對立的衝突面,就連公斷審理醫療糾紛的法院,也會陷入其中的對立關係,最後,醫療訴訟造成四輸的局面。最近,台大醫院整型外科醫師黃慧夫,因為十多年前任職亞東醫院期間,捲入一場醫療訴訟,打了十二年的官司,終於再審獲判無罪定讞,行動法庭就藉由這個案例,來探討醫療訴訟的問題,邀請到當事人黃慧夫醫師到現場說明整個事件過程。
2020-04-14 12:30在很多輕微犯行的背後,都隱藏著令人深思或同情的故事和脈絡,這些是從事司法實務者都應該、也必須在下決定前獲得的訊息。只有充分了解被告行為的背後故事,才能正確使用或不使用刑罰,也才能理解刑罰最後手段性的真正意涵。
2020-02-18 10:54去年底立院三讀通過《羈押法》修正,將條文增加至117條條文,可謂是對羈押之刑事被告人權保障的一大進步。其中,增訂第11章「陳情、申訴及起訴」,基於無罪推定原則,因而《憲法》第16條有關人民訴訟的權利及訴訟防禦權,在押被告也應享有。
2020-02-03 14:00近日《刑事訴訟法》增列「被害人訴訟參與」,這是《刑事訴訟法》修法以來,對犯罪被害人的權利所做最大幅度的改變。但為完善犯罪被害人參與訴訟,有必要納入被害人獨立提起上訴的制度,否則對於被害人保障尚缺一塊拼圖。
2020-01-20 13:02近日《刑事訴訟法》增列「被害人訴訟參與」,這是《刑事訴訟法》修法以來,對犯罪被害人的權利所做最大幅度的改變。但為完善犯罪被害人參與訴訟,有必要納入被害人獨立提起上訴的制度,否則對於被害人保障尚缺一塊拼圖。
2020-01-20 12:1017年前震驚國人的后豐大橋女老師墜橋命案,台中高分院於2019年最後一天宣判王、洪兩人無罪。前法官湯文章指出,再審程序雖經二次修法,放寬再審程序要件,但並未解決核心問題。在這份再審無罪判決中,有兩件事值得省思:一是開啟再審之難、二是鑑定制度之亂。
2020-01-14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