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爆首起4歲童染猴痘!名醫解析疫情風險 直言此案為「特例」

▲▼幼兒,兒童,家長,親子,教育,兒童安全,誘拐,兒童保護,戀童,婦幼安全。(圖/記者周宸亘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疾病管制署昨(7)晚緊急公布,新竹市一名4歲男童確診猴痘,為國內首起兒童猴痘個案,感染來源為先前5月中旬確診猴痘的同住家人。專家表示,這樣的個案屬於特例,在流行病學上的意義不大,但是要加強一般傳染病健康衛教,如果家中有確診者,一定要嚴格禁止與小朋友接觸;目前國內累積確診149例,和國際相比仍算少數,評估不至於大流行。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昨說明,該名小朋友自6月1日晚間陸續出現發燒、眼睛不適、手腳及軀幹出疹水泡等症狀,6月5日因症狀未緩解至醫院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猴痘,並於6月7日研判為確定病例,為輕症個案,目前住院治療中。

羅一鈞指出,調查男童的同住家人有一名猴痘個案,是30多歲男性,於5月15日發病、5月24日確診,並於發病後與男童有「日常生活接觸」,因此研判為家戶感染。衛生單位目前匡列男童的其他4名同住家人都沒有症狀,由於猴痘發病後比較有傳染力,該名幼兒發病後並未至就讀之幼兒園,評估幼兒園之傳播風險為低,但衛生局還是會進一步前往調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小朋友感染猴痘,通常都是家長不小心接觸傳染,主要是皮膚病灶的接觸,以本案例來說算是特例,流行病學上的意義不大,危險性也不高,而是要加強一般傳染病健康衛教。

黃高彬表示,一般人和家中幼兒接觸往往相對親密,如擁抱、打鬧甚至親吻,所以家中一旦有確診者,一定要嚴格禁止確診者與小朋友接觸,甚至要禁止在同一個活動空間,等到猴痘急性期過、皮膚病灶結痂之後再來接觸。

疾管署統計,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49例病例(137例本土及12例境外移入)。

國內從3月發生本土猴痘以來,4月中旬開始每周確診十多例個案,不過黃高彬認為不需要擔心,這段時間以來累積確診僅百餘例,和歐美相比情況好很多,分析原因和國人行為較為保守、目前個案集中在特殊族群,以及民眾對猴痘已經有一定程度認知,不至於大流行。

▲▼疾管署6/6疫情記者會,發言人羅一鈞說明。(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明。(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提醒,猴痘可以透過密切接觸確定個案的皮疹、瘡痂、體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例如:與猴痘患者進行擁抱、按摩和親吻,以及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等,經由接觸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

感染猴痘的症狀包括可能會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出現皮疹,例如生殖器、肛門、手、腳、胸部、面部或嘴巴等處。在病灶癒合之前,皮疹會經歷幾個階段,包括結痂。皮疹最初看起來像丘疹或水泡,可能會疼痛或發癢。其他可能相關症狀包含:發燒、畏寒、淋巴結腫大、肌肉痠痛、頭痛等。曾與猴痘個案接觸,仍可正常生活上班上學,若出現皮疹或其他可能的猴痘相關症狀時,請主動聯繫衛生單位,協助安排就醫及診斷,就醫時請佩戴醫用口罩,並主動告知相關接觸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