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院民調顯示「疑美論」有退燒趨勢 仍有三成懷疑美會出兵援台

▲▼ 連志願役的流動率都高得嚇人,戰鬥部隊要有足夠完訓的熟手幾乎是緣木求魚。(圖/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國軍。(圖/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威權主義擴張之下,讓全球民主陣線的合作更為緊密,台灣方面因為民意的分歧,前陣子國內也出現諸多的「疑美論」。對此,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政策分析員劉姝廷以「國防民調呈現疑美論退燒及其省思」為題撰文,透過一份民調發現,疑美論確實有退燒趨勢,但仍提醒至少有三成民眾對於美國出兵援台抱持懷疑態度。

劉姝廷指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嘗試結合理念相近的夥伴共同應對中共,而中共方面,則利用各國的政治與社會情勢而分化美國及友盟的關係。她舉例,好比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近年來積極提倡歐盟應提升「戰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中共則藉此鼓吹法國應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意在分化美法甚至美歐關係。

在台灣方面,劉姝廷說,台灣內部對於兩岸發生衝突時,美國是否冒著犧牲本國子弟的風險而出兵援台,一向有不同的看法,而民意的分歧成為中共在對台資訊操弄,散播陰謀論或「疑美論」的基礎。她指出,近期中共融媒體機制開始渲染台灣「疑美論」的議題,直指台灣社會「疑美」聲浪高漲。

劉姝廷在文中揭露一份,今年3月23日至29日,國防院委託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執行電話訪問調查,本次民調探問:「有人說:『美國對台的軍事援助將把台灣推向戰爭』,請問您同不同意這種說法?」,結果顯示有60%受訪者不同意,34%同意。其次,「如果兩岸發生戰爭,請問您認為美國會不會出兵幫助台灣?」的提問,有55%的受訪者認為會,37%認為不會。

首先,第一個問題,劉姝廷表示,多數民眾認為即使兩岸發生戰爭,其原因不在於台美日趨密切的軍事交流與援助;而對照本次民調另一題「未來五年可能威脅我國國家安全的議題」的題項,「中共對台的威脅」得到最多數受訪者29%的認同,選擇「美國的煽動」以及「美國對台的威脅」這兩個選項者則趨近於零,可見受訪者對於兩岸發生衝突的歸因有相對清楚的共識,「中共對台構成國家安全威脅,而美國軍事援助則有助於台灣維持自主與安全,應可說是多數民眾的見解。」

劉姝廷指出,相同的問題,分別出現在國防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與8月的調查,當被問到相同問題時,本次調查結果較接近2021年9月的報告,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對美國出兵援台抱持正面看法。她認為,這與美國持續軍援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入侵,以及美國近期多次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台灣的支持,是讓民眾對美國信心回升的原因。

▼今年3月23日至29日,國防院委託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執行電話訪問調查。(圖/國防安全研究院)

▲▼今年3月23日至29日,國防院委託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執行電話訪問調查。(圖/國防安全研究院)

不過,劉姝廷分析,在這四份的民調中,還是有至少三成的民眾,對於美國出兵援台抱持懷疑態度。她認為,民主國家內部出現不同聲音,原本即是正常的現象;然而,無論從「統戰」或「灰色地帶」行動的角度來看,中共勢必利用民意的分歧加大台灣內部的對立。

劉姝廷進一步說,中共的資訊操弄主要分成兩個層次,戰略層次為敘事戰;戰術層次為不實訊息,針對不實訊息,台灣在政府回應與事實查核機制的運作上日臻成熟,民眾對於不實訊息的警覺及媒體識讀能力亦持續提升。

劉姝廷表示,相較之下,敘事戰將是民主國家需審慎因應的課題,因敘事戰的特色是基於事實的不同詮釋,往往會隨著民眾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有所差異,而難以事實查核的方式進行驗證。

劉姝廷舉例,2021年美國宣布撤軍阿富汗後,在台灣引發「疑美論」,就事實而言,美國的確撤出阿富汗,但就此事實如何被理解與詮釋,例如這是否反映美國國力的下降?或反映台灣有事時美國不會援助?此即敘事的部分,因尚未發生而無法被驗證,端看民眾對美國的看法與信念。

總體而言,劉姝廷說,不希望「疑美論」成為台灣民意的主流,因為這會影響台美關係,以及危及台灣的國家安全。她認為,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可以嘗試開展其他的可能性,例如汲取烏克蘭的抗戰經驗,提倡「先自助而後人助」的敘事,訴求台灣社會應以堅韌的自我防衛決心,吸引更多民主國家的援助。

她說,若能鼓勵民眾就「疑美論」的意涵與啟示進行思考與論辯,既符合民主政治的原則,亦可促進大眾對國家安全的關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