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九訪陸/二史館收藏國民黨檔案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有座東方「哭牆」

▲南京大屠殺罹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由大陸人大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代表致辭。(圖/記者魏有德攝)

▲大陸在每年12月13日舉行南京大屠殺罹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圖/記者魏有德攝)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和平祭祖之旅」第二天仍在南京參訪,主要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及有著「二史館」之稱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在每年12月13日都會舉行國家公祭日,敲響「和平鐘」,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曾親臨默哀致意。至於二史館則是收錄北洋及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公務機構遺留下的珍貴檔案及史料。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內的裝置藝術,刻劃當年慘案血淚史。(圖/記者魏有德攝)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裝置藝術,刻劃當年慘案血淚史。(圖/記者魏有德攝)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建在江東門集體屠殺和「萬人坑」遺址上,從高處望去,建築側面像是一把從中斷裂的軍刀。館內常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料、慰安婦制度等,透過大量文物、照片、倖存者證言、影像資料和檔案,將抗戰時的慘痛事件呈現在後人眼前。

紀念館的入口處有一組令人震撼的雕塑群,其中,最高的一座雕塑名為《家破人亡》,整體高度達12.13公尺,代表1937年12月13日,日軍開始發動南京大屠殺,其後的雕塑群顯示「市民逃難」的情景,皆為倖存著口述還原而建。

▲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圖/翻攝CCTV+)

▲解放軍禮兵通過災難之牆前方。(圖/翻攝CCTV+)

紀念館有兩座叫為之中的牆體,災難之牆是大陸每年聚辦國家公祭日的主要場地,牆上用11種文字書寫「遇難者」及官方認定的遇難人數300000,牆旁是一個十字架造形的標誌,上面刻著「1937.12.13-1938.1」,代表南京大屠殺持續的六周,下方鋪著一層層碎石,象徵紀念館是建立在萬人坑遺址之上。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的哭牆。(圖/翻攝南京發布)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的哭牆。(圖/翻攝南京發布)

在悼念廣場上有一條長約40公尺的歷史證人腳印,共有222為倖存者留下,如今,倖存者也只剩下43位。墓地廣場南側則是一組青銅《浮雕牆》,沿浮雕牆往西走,是被南京民眾稱為「哭牆」的遇難同胞名單牆,上面刻寫著一個個受難者的名字,供後世瞻仰憑弔。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圖/CFP)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圖/CFP)

至於馬英九在南京的最後一個行程將會前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該館前身即為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有別於一史館記錄著明清時代以前的史料檔案,二史館保留著北洋政府及國民政府時期的中央機構相關史料。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圖/CFP)

▲二史館原為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圖/CFP)

二史館目前存有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孫中山先生部分親筆批示的文件,也有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國共合作、北伐戰爭的相關文件,也有廣州護法軍政府、代表國民黨統一的「寧漢合流」相關文件等。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圖/CFP)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新館從空中鳥瞰為魯班鎖形象。(圖/CFP)

此外,袁世凱取得政權後至北洋軍閥在北平成立政權、南京國民政府在1949年未帶走的卷宗、汪精衛的日偽政權相關文件也都保存在二史館內。

二史館內還有保留不少民國時期政府要人的個人檔案,包括蔣介石、馮玉祥、蔡元培等,約6000餘卷卷宗,檔案儲存形式主要以公文為主,還有不少罕見的照片、圖片、唱片、勳章、印章、股票、鈔票、郵票、任命狀、商標、字畫、家譜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