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圍撐大傷及「帶脈」!中醫解析產後下背痛 符合4因子風險高

孕婦,懷孕,大肚子。(圖/達志/示意圖)

▲腹圍撐大傷及「帶脈」!中醫解析產後下背痛,符合4因子風險高。(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女性懷孕時腹中胎兒逐漸長大,腰往前挺也容易造成腰痠及腹脹。二寶媽黃小姐在產下第一胎後就經常感到腰酸痛,曾到復健科治療,但生下二胎後下背痛加劇,轉而尋求中醫協助,理學檢查發現,黃小姐骨盆錯位,腰椎些微前傾,診斷為產後骨盆肌鬆弛傷及後背「帶脈」,經傷科治療後已大幅改善。

高雄長庚中醫骨傷科主治醫師曾詩婷表示,女性懷孕時除了腰會往前挺,子宮撐大也會讓骨盆擴張,若產婦有骨盆錯位,擴張不完全就容易出現坐骨神經痛、單側腳麻痛無力等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許多產婦在生產過程中也會施打催產素撐開骨盆,使下產道擴張幫助生產。而在寶寶頭往下出產道的過程中,也會影響產婦的尾椎,不少產婦在生產完後會出現下背痛及骨盆等痛的問題。

▲▼中醫整復治療產後下背痛。(圖/黃詩婷醫師提供)

▲高雄長庚中醫骨傷科主治醫師曾詩婷幫產後婦女治療下背痛。(圖/長庚醫院提供)

黃詩婷提到,在中醫理論中,女性在孕期腹圍增大、產程過於勞動、產後出血或坐月子期間不慎著涼,都會導致後背「帶脈」損傷,產生腰脊之間疼痛問題。中藥調理就需要以補益肝腎之氣為主,如杜仲、阿膠和何首烏。傷科可使用手法歸位骨盆及腰椎,揉按補益腰腎,增加任督二脈及肝腎之力,進而增加帶脈束腰腹之力,使腰腹增加力量,用以治療下背疼痛。

黃詩婷表示,2020年「肌肉骨骼科學與實踐」期刊指出,生產超過2個以上、懷孕前身體質量指數>25、懷孕時常負重、以及懷孕時憂鬱等有較大的機率會發生產後下背痛。實證醫學也提到,懷孕期間或是產後有下背疼痛及骨盆疼痛婦女於產後3個月內接受過整骨治療,疼痛感會比沒接受者改善,可改善疼痛分數約5成。如果能在產後3.6個月間骨盆復舊的關鍵時期進行密集治療,下背疼痛及活動能力更能明顯改善。

她建議產後婦女在3個月內請勿久站久蹲及提重物等動作,這些都會讓腰背肌肉及骨盆韌帶肌肉受到影響。也不要長時間使用束腰束腹,反而容易導致下背肌群無力,之後更容易下背疼痛。在居家運動上可伸展下背肌群及訓練核心肌群來緩解下背疼痛,最簡單的核心訓練為凱格爾運動、橋式及深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