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示警「猴痘首發疹子部位」!QA秒懂3大傳播途徑、症狀

▲▼猴痘。(圖/翻攝自WHO/Nigeria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猴痘肆虐多國爆發疫情。(示意圖/翻攝自WHO/Nigeria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記者李佳蓉/整理報導

猴痘疫情在國際間爆發,截至26日全球已有54國出現病例,將近4000人確診,而台灣也在23日迎來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這傳染病究竟如何傳播?一旦染上猴痘症狀有哪些?致死率有多高?以及是否有疫苗可以預防?《東森新媒體ETtoday》統整常見疑問,消除你的疑惑。

Q1:猴痘是什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1:猴痘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與天花病毒同屬,主要在靈長類和齧齒動物類間傳播;於1958年首次被發現,用於研究目的的猴群中爆發兩波疫情,而剛果民主共和國(DRC)在1970年通報首例人類感染。

Q2:猴痘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A2:台南新樓醫院感管室主任蔡國聖醫師指出,「猴痘」傳染途徑有兩個,分別為:

(一)人畜共通傳染: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是一種危險因子。

(二)人傳人: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汙染物品而感染。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因此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都有較大的感染風險。近期歐洲疫情為首次猴痘持續傳播案例(與西非或中非無已知流行病學連結),評估病毒通過密切接觸人傳人之風險為高,但無密切接觸個體間傳播風險很低。

▲▼猴痘症狀及其預防與照護。(圖/指揮中心提供)

▲猴痘症狀與主要傳播方式。(圖/指揮中心提供)

Q3:猴痘的症狀有哪些?

A3:防疫醫師陳婉青說明,猴痘是人畜共通病毒感染潛伏期約為5~21天,通常為6~13天,症狀包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極度倦怠、皮疹,發燒1至3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班疹、丘疹、水泡、膿包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症狀可能持續14至21天。

板橋亞東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林涵威則發文示警,猴痘「首發疹子的部位」就是口腔,接著是臉部、手腳,最後遍佈全身。一旦發現口腔內部或周遭有不正常疹子或病灶,合併淋巴結腫大,就要小心是否被感染了。

Q4:碰到疑似案例如何通報?

A4:疾管署日前指出,如果醫師在臨床上發現疑似個案,請於傳染病通報系統之(NIDRS)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項下,選擇「猴痘」項目通報與採檢送驗。採取病患發病期內皮膚水泡、血液、咽喉擦拭檢體或結痂檢體,以A類(P620)感染性物質包裝,在2~8°C下送至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

Q5:猴痘如何治療?

A5:大多數猴痘病患的病程為自限性(self-limiting),因此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為主,以減輕症狀和併發症。目前國外有數種抗病毒藥物如Tecovirimat、Cidofovir 與Brincidofovir以及針對天花病毒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Vaccinia Immune Globulin Intravenous, VIGIV)可在試驗情境下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我國目前尚未儲備上列藥物。

Q6:哪些人會被列為接觸者?匡列後有何規定?

A6:自個案發病後至病患所有皮疹均結痂時,曾直接接觸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皮膚或黏膜,或在無適當防護下提供照護、相 處、接觸病患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者。符合前述接觸定義之個案接觸對象皆應列為接觸者,並依接觸風險等級(高中低)採行適當處置。

高風險包含同住家人、性伴侶等6類,而屬於高風險與中風險對象,應自我健康監測至最後一次與病例接觸後21天,監測期間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但是避免性行為與捐血。

Q7:致死率高嗎?

A7:疾管署表示,猴痘對大多數人的的症狀通常輕微,症狀持續14至21天會痊癒。西非分支猴痘病毒株,也就是英國病例的病毒株,其致死率為1%;但中非(剛果盆地)分支病毒株致死率則高達10%。

▲▼猴痘。(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非(剛果盆地)分支病毒株致死率高達10%。(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Q8:現今有預防猴痘的疫苗嗎?

A8: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2019年核准由含有減弱天花病毒株製成之新疫苗(JYNNEOS),可用預防天花和猴痘感染,適用於18歲以上感染猴痘之高風險族群。

美國FDA亦核准ACAM2000為含有活病毒的天花疫苗,目前被用於感染天花高風險者,但台灣目前尚無此兩種疫苗。

不過,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指出,目前國際間仍不建議大規模接種猴痘疫苗,建議高暴露風險職業或高感染風險之密切接觸者可接種疫苗;另外,大多數病患的不需特殊治療,必要時可提供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以減輕症狀和併發症,而目前有數種藥物可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

Q9:台灣45歲以上民眾幾乎打過牛痘「天花疫苗」,對猴痘有保護力嗎?

A9: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根據研究,接種後有85%交叉保護力,「但像我打那麼久了,是否還有到85%保護力,可能還是一個問號,但應該多多少少有些保護力就是了。」

陳婉青也提到,當年牛痘天花疫苗交叉保護力將近85%,不過台灣從1979年後就停止接種,所以其實社會裡還是有一部分人是不曾接種過的。

Q10:台灣是否準備購買猴痘抗病毒藥物?

A10:莊人祥表示,由於猴痘疫苗與猴痘抗病毒藥物並非民眾要大規模接種或感染後須服用,因為有境外移入首例確診個案,因此針對此部分疾管署也有跟藥商進行採購詢問。

Q11:第三代天花疫苗購買進度?與第一代牛痘疫苗保護力差異?

A11:莊人祥解釋,第一代牛痘天花疫苗可能副作用比較大一點,「第一代天花疫苗用來戰備使用,就是說未來如果有所謂天花生物恐怖事件,可能需要大量接種,才會把戰備的第一代疫苗拿出來。」若是第三代有做減毒部分,疫苗副作用會略微降低,這部分會針對例如第一線需要照護的醫護人員、實驗室操作人員,以及接觸者做接觸後暴露的預防使用。

▲▼猴痘症狀及其預防與照護。(圖/指揮中心提供)

▲猴痘的預防與照護。(圖/指揮中心提供)

Q12:如何預防猴痘?

A12:蔡國聖醫師衛教民眾:1、認識猴痘之傳染方式。2、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 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3、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

疾管署也呼籲,出國民眾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相關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