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安/加強戰備還是遏制研發能量?海軍採購陸射魚叉飛彈

我們想讓你知道…6月初,國防部在立院首度證實,軍方將對美採購岸置魚叉飛彈。我們有成熟的雄二與雄三飛彈,可能發射車上略有不足,卻要花費上百億的經費去購置很少國家採用的系統,這著實讓外界無法理解這項軍購案是如何被決策的。

▲魚叉反艦飛彈為美國現役反艦飛彈,目前有多種發射型式供三軍運用。(圖/US Navy。)

●尤里安/現任軍事戰略評論員,淡江戰研所畢業

6月初,國防部在立院首度證實,軍方將對美採購岸置魚叉飛彈,可望2023年服役。消息一出正反意見具陳,有些評論認為這項採購能快速加強我方戰備,但反對方卻認為這是美國遏制中科院研發能量的另一個案例。

▲潛射魚叉飛彈先前美國也曾售予台灣。(圖/US Navy)

▲空射魚叉飛彈主要由反潛機或是戰機攜掛。(圖/USAF)

全系列魚叉飛彈到位

魚叉反艦飛彈問世已逾40年,但其間歷經許多次改良後仍服役於多國海空軍,以魚叉BlockⅡ+飛彈來說,彈體內加裝GPS接收器與飛行控制系統,具備雙向資料鏈修正彈體飛航,對大部份區域目標有著更精確的導航能力,最終再由飛彈主動雷達尋標器接手。且新的尋標器讓飛彈能在惡劣天候與黑暗中發現目標。

由於軍規GPS精度很高,這種精確能力讓這批岸射魚叉飛彈具備濱海目標制壓模式(Littoral Target Suppression Mode),可以攻擊敵方沿岸、軍港內船舶目標,這種方式形成台灣購得另類的陸攻飛彈(CDCM),最終構成岸防巡弋飛彈系統的雛型。

再回到反艦能量來說,目前台灣美系水面艦艇配備艦射魚叉飛彈,2艘劍龍級潛艦配置潛射魚叉飛彈(UGM-84L),空軍F-16戰機也有空射魚叉飛彈(AGM-84L),若再購入陸射魚叉飛彈,將使得台灣成為全球首度使用全系列(空射、潛射、艦射、陸射)魚叉飛彈的國家,戰時可透過這四種發射模式對敵艦形成飽和攻擊。

這項超過100枚以上的陸射魚叉飛彈,若與發射車與相關的配件採購的話,外界推估金額介於300到500億台幣之間,飛彈具體數量與金額還有待後續新聞披露驗證。若以3到4輛發射車(每輛4枚)、1輛射控車與後勤車輛編成1個發射連,每個飛彈連又替每輛發射車備彈4枚來計算,推估可以編成4個發射連。

但這項採購案適逢中美經貿大戰、美國發表對中強硬措辭、中國航艦巡弋新聞之後,外界難免有我方藉軍購之名答謝美方外交支持之實,最重要的是,台灣早已有雄風二、三型飛彈,先前也於2016年實彈驗證過(誤擊漁船事件),那何以還要採購陸射魚叉飛彈?

▲丹麥過往曾經使用陸射魚叉飛彈,是少數採用的國家,全系統於1983年除役。(圖/RDN)

購置魚叉飛彈遏制研發能量?

先前軍事評論有一種觀點就是,當台灣研發出某種武器時美國就出售同等武器藉以遏制台灣軍武研發能量,例如IDF戰機要量產時出售F-16戰機;萬劍彈成熟時出售JASSM等。若這種推論正確,則表示台灣在反艦飛彈的研發能量可能又獲得若干進展。

就飛彈本體來說,陸射魚叉飛彈只有丹麥與韓國採用,丹麥還於2003年將魚叉飛彈除役,是否會衍生出使用國家稀少致使彈體單價偏高?這是外界第一個疑慮。

第二則是,魚叉飛彈已經問世40年,雖經不斷改良但歐美反艦飛彈的研發已朝更小型、更快速、更匿蹤的方向前進,並將庫存的魚叉飛彈當作替代性的攻擊武器,若美國真心誠意要幫助台灣,完成印太戰略的防禦目標,不也應當同意出售台灣較魚叉飛彈將更先進的武器?例如NSM飛彈。

而就GPS系統來說,許多軍事評論已經指出,萬一戰時台灣方面用這批飛彈打擊中國境內目標,而這些目標美國認為對美國有所影響時,會不會藉機暫時關閉GPS訊號讓飛彈無法精確導引?

第三是發射車問題。中科院院長張忠誠於立院答覆時指出,雄二是次音速、雄三是超音速,雄二的速度與射程略優於魚叉飛彈,但發射車屬於拖曳車輛,機動力略遜,但中科院還是會配合國防政策。實則發射車的機動因素並非主因,丹麥先前配置的陸射魚叉也是以衍生的商用卡車當作發射載台,並非一定得軍用卡車不可。

先前中科院在研製雷霆2000多管火箭時也曾以HEMTT卡車當作載台,若因雄二與雄三發射車為拖曳形式致使機動性不足,那麼不妨將這購置魚叉飛彈的經費,用於研改、商軍購、授權專用發射車,同時將多餘經費用於購置雄風飛彈與發射組員的編成,不也是節省國防經費的最有效利用?

就實際戰術層面來說,由於台灣道路網相當發達,因此即使是拖曳式的發射車戰時都還有時間去調整車頭角度、受令發射發彈,機動性可能不是發射車唯一考量。

▲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後可以選擇水線攻擊或是躍升攻擊模式,讓敵艦較難因應。(圖/RAN)

再來是預算問題。近年三軍各項裝備的軍事投資案,動輒超過百億台幣,國防預算能否因應與後續的排擠效應頗值得憂慮。這些投資案媒體披露的計有陸軍的M1A2戰車、防空飛彈;海軍的潛艦國造、機動飛彈發射車:空軍的高教機、F-16V戰機等。

最後則是新政府上台後強調國防自主以抗中國,這體現在國機國造與國艦國造案上;現在是我們有成熟的雄二與雄三飛彈,可能發射車上略有不足,卻要花費上百億的經費去購置很少國家採用的系統,這著實讓外界無法理解這項軍購案是如何被決策的。

熱門推薦》

►梅復興/臺灣應該買「魚叉」CDCM嗎?

►張誠/雙標的國軍武獲政策?

►尤里安/從互毆對峙到外交談判的中印邊境衝突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