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硯/讓樂生療養院成為多方共贏的好案例

文/胡博硯

「樂生療養院」,這個對一般民眾來講非常陌生的名詞,最近因為入口景觀工程的環評案,又成為新聞矚目的焦點。一般民眾並不了解樂生療養院是做什麼的,完成於1930年、位於迴龍的樂生療養院,是過去台灣唯一一間專門收治痲瘋病患的醫院,百年前,痲瘋病還被誤認為是沒有辦法救治且屬於高傳染性的瘟疫。

1897年在柏林舉行的「第一屆國際癩病會議」(The First International Leprosy Conference, Berlin, 1897),會中建議針對病患採行「強制收容,絕對隔離」政策。而日本統治台灣時期,為了處理痲瘋病人,因此蓋了樂生療養院。

雖名之為療養院,樂生療養院實際上卻有如集中營,因為當初的做法是強制隔離千餘名痲瘋病患,病患一旦入住,幾乎注定老死其內。院方甚至對於懷孕的病患也是採取強制墮胎手段。痲瘋病的治療在戰後隨著藥物的出現才慢慢得以解決,不過,這些住在療養院的院民,雖然強制隔離政策取消,但數百人無家可歸,只能繼續以此為家,樂生療養院遂成為一個獨一無二、自給自足的痲瘋村。

1994年,捷運新莊線機廠選址於樂生療養院,衛生署、院方與捷運局談判後,確定「先建後拆、就近安置」;但在捷運開始施工後,陸續拆除樂生療養院近70%建築,但著重醫療功能的新院區缺少思考到原來院民的需求,以至於很多院民最後仍選擇留在舊院區。樂生療養院不僅是這些院民的家,更在台灣醫療史及文資的保存上具有一定的意義。

為處理這個問題,捷運局發動數次的強制搬遷,但在院民的抵抗下並未完成,而在公共利益上,捷運局最大理由就是礙於無新莊機廠因此無法通車。但施工期間卻又發生工程裂縫、走山危機等諸多問題,最終在縮減車軌下總算完成機廠的建設,也算是取得一定的平衡。

2016年起,樂生爭議進入新階段。當捷運機廠已逐步完工,政府開始兌現「重建樂生」的承諾,捷運局希望在樂生院前蓋懸空陸橋,進出樂生療養院就必須要先坐升降梯至陸橋上,再從陸橋走到王字型大樓前。看似便利的議題並沒有被院民接受。

院民與台大城鄉所劉可強教授以參與式設計規劃出「大平台方案」,以機廠減軌、搭建大型平台的方式,覆蓋捷運新莊機廠所挖斷的坡腳,以緩坡連結樂生院和新莊中正路,在平台上方覆土、種植樹木,重現樂生「健康者/漢生病患者」的Y字型隔離路徑等關鍵歷史場景。如此做法兼顧了進出的便利性及文物資產保護,在技術上也非不可行。

而這個出入口工程就是「樂生療養院入口景觀工程」,近期由於衛福部打算依據原始的想法施工,院民提出行政訴訟並獲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同意停工。即便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後,包商仍然舉行開工,如此將重蹈當年中科三期的覆轍,不僅無法解決樂生爭議,再加上行政機關不理睬法院判決,法院威信盡失,將造成三權分立的傾斜。

近期,衛福部打算研議處理是否針對台北行政法院裁定提出救濟,一旦繼續纏訟下去,傷害的不僅是這些已經日暮垂垂的樂生院民,對於以人權立國為目標的台灣,也不會是一個好現象。倘若在技術上可行的狀況下,或許衛福部應該重新思考這個老問題,兼顧院民權益、交通利益、公共衛生與文物資產保存的利益。

好文推薦

胡博硯/國防部不是遮羞布 資訊透明才能照見光亮

胡博硯/新店隨機殺人案影片外洩 偵查很難不公開

胡博硯/法官倫理是司法獨立的要件

▲東吳大學法律系胡博硯副教授●胡博硯,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台灣醫事法學會監事、台灣環境法學會理事、台灣能源暨氣候變遷法學會理事、財團法人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法學博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法律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