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硬難題有解! 「老藥新用」中研院找到僵直性脊椎炎關鍵酵素

▲▼    僵硬難題有解! 「老藥新用」中研院找到僵直性脊椎炎關鍵酵素      。(圖/中央研究院提供)

▲劉津秀經過七年努力,原本從免疫學角度出發,後來峰迴路轉,找出僵直性脊椎炎從幹細胞到基因的訊息傳遞路徑,更找到贅骨生成的關鍵酵素TNAP。(圖/中央研究院提供)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許多人長期受背痛所苦,到醫院求診才知道是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不得不面對往後治療的漫漫長路。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國儀,與博士生劉津秀醫師,結合國內外醫療院所,成功找到僵直性脊椎炎的關鍵酵素TNAP,解開致病機制,並發現既有藥物有機會「老藥新用」再開發,為此醫療難題帶來曙光。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發生在脊椎關節的慢性發炎疾病,患者的肌腱和韌帶連接處會開始增生贅骨,一節節的脊椎將互相沾黏而失去柔軟度,最後便僵化如一根竹竿。目前治療僵直性脊椎炎以使用抗發炎藥物為主,尚無可有效阻止贅骨生成的方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感於此,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劉津秀,投入中研院轉譯醫學博士學程,並加入專門研究免疫學的林國儀團隊,希望找到根治此一醫療難題的方法。經過七年努力,原本從免疫學角度出發,後來峰迴路轉,找出僵直性脊椎炎從幹細胞到基因的訊息傳遞路徑,更找到贅骨生成的關鍵酵素TNAP。

▲▼    僵硬難題有解! 「老藥新用」中研院找到僵直性脊椎炎關鍵酵素      。(圖/中央研究院提供)

▲研究發現,僵直性脊椎炎不正常骨化的機制,可望為此醫療難題帶來曙光。(圖/中央研究院提供)

林國儀表示,本研究從臨床手術中取得病患的贅骨間葉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MSC是一種多功能幹細胞,也是成骨細胞與軟骨細胞的來源;而在MSC中的HLA-B27基因,則經證實與僵直性脊椎炎密切相關。在將MSC植入老鼠體內後,研究團隊發現,老鼠脊椎三周內便有贅骨生成。

深入研究後,團隊終於破解僵直性脊椎炎的致病機制,當MSC中的HLA-B27基因在合成蛋白質時發生錯誤堆疊,形成不正常的結構,便會傳遞特殊訊息增加TNAP酵素,進而造成異常的骨化,最終導致僵直性脊椎炎。

掌握關鍵酵素TNAP後,研究團隊進一步透過藥物篩選,找出pamidronate等現有的雙磷酸鹽藥物,即有助於抑制小鼠體內的TNAP酵素。劉津秀表示,pamidronate目前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未來可進一步針對pamidronate進行抑制TNAP以阻止贅骨生成的臨床試驗,而對使用中的老藥找到新用途,理論上可以加速臨床實驗的進程,希望有機會提供僵直性脊椎炎病患新的治療選擇。

▲▼    僵硬難題有解! 「老藥新用」中研院找到僵直性脊椎炎關鍵酵素      。(圖/中央研究院提供)

▲圖左至右,院長陳英和、醫師劉津秀、研究員林國儀、醫師洪士杰。(圖/中央研究院提供)

研究團隊也用台、英兩國超過300組跨越人種的血清,找到預測疾病進程的方式。測試結果證實,TNAP酵素對不同人種皆會產生贅骨,而TNAP酵素的活化程度,也與骨化的情形成正比。

同時,該研究也發現血清中骨來源的TNAP,可作為贅骨生成速率的生物指標。根據此一指標,合併臨床上的發炎指數(CRP),就可以預測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中,容易產生脊椎沾黏鈣化的高危險群,早期對症下藥。

林國儀表示,本次研究是各單位合作的成果,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為僵直性脊椎炎找到根除的治療新方法。慈濟醫院陳英和醫師提供了在手術中取出病患的贅骨,而中國醫藥大學的洪士杰醫師則協助從贅骨中取得間葉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此外,來自台北慈濟醫院陳俊雄醫師提供了140個台灣患者的血清,中山醫大魏正宗醫師亦協助引介來自英國免疫風濕科醫師Sengupta Raj提供180位英國患者的血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