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雙面台灣

▲▼             。(圖/記者遠見雜誌攝)

文/邱莉燕  攝影/陳之俊

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遷台至今,恰好滿70年。台灣從貧窮艱難走到繁榮開放,也從戒嚴封閉轉型為民主自由的社會。

台灣經濟奇蹟,曾受國際激賞,近年卻因政黨惡鬥,競爭力節節敗退。另一方面,台灣人民幸福感卻又在全球名列前茅,獲評為最宜居國度之一。

一個台灣,為何會有兩種極端面孔?為了探求「雙面台灣」的真實景況,《遠見雜誌》與「遠見研究調查」,針對70年來經濟、社會、教育變遷,進行上市櫃企業主大調查及全民大調查。結果頗令人憂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台灣一點一滴累積的軟實力,卻也讓台灣成為「地、情、人、蘊」全方面友善、溫暖的島嶼,讓外國人大聲喊讚。

總統大選倒數70天,《遠見》願景三部曲系列二,帶領讀者檢視台灣一流的軟實力、三流的硬實力,盼未來執政者省思,帶領台灣再向前。

1986年7月,《遠見雜誌》創刊。當時的封面故事是〈在世界的地圖上,找到台灣在哪裡?〉

如今,《遠見雜誌》400期系列報導,在世界的地圖上,卻看到兩個台灣。

一個是備受外國人與外媒稱讚的台灣軟實力。

一個是經常丟臉到國外去、愈來愈破敗的台灣硬實力。

軟強、硬弱,讓今日的台灣,變成「雙面台灣」!

桃園機場就是雙面台灣的縮影,具體而微彰顯了「軟強」與「硬弱」並存的現象。

桃園機場如同台灣縮影 軟體受肯定、硬體被嫌棄

「如果你在一個機場突然醒過來,可能會不知道身處何方,」經營桃園機場公共服務與免稅店的昇恆昌總經理江建廷說:「若是來到桃園機場,你一定可以知道你是在台灣。」

國際免稅店專業雜誌《穆迪報導》(Moodie Report)董事長馬丁‧穆迪(Martin Moodie)曾對桃園機場的公共服務大感驚豔,撰文指出:「我建議所有機場的CEO及世界上所有的商務老闆們,買張機票親自飛一趟台灣,花數個小時在桃園機場細心品味。」

迥異於其他國家機場的冰冷,桃園機場海關內詢問處的服務人員不只坐在櫃台內等候,而是主動出擊,四處走動去尋找需要被服務的客人。「他們是台灣的親善大使,」江建廷說。

多年來昇恆昌致力把機場變得更舒適,每年編列1億元、累計至今逾30億元,增加一、二航廈內各項營業及公共設施。

特別裝潢的台灣印象候機室,與高科技廠商技嘉合作,使用上噸的回收主機板,在牆上拼貼出「TAIWAN」字樣,主機板上各種顏色的插槽,成為最有藝術感的點綴。

凸顯台灣元素的金馬獎候機室、金曲獎候機室,讓國際人士領略台灣的美好,甚至還有台灣12節氣的候機室。

桃機的候機空間凝聚了台灣軟實力的各種美好品質,屢獲國際大獎肯定。

2014年獲國際機場協會(ACI)「服務品質調查評比」第2名,及Skytrax「世界機場大獎」亞洲最佳機場第10名。之後2015、2016年屢屢得獎。

2017年再獲得該評比「2500萬至4000萬旅運量機場」亞洲及全球雙料冠軍,並蟬聯Skytrax全球最佳機場服務人員第一名。

漏水停電家常便飯,滑行道爛到國際知名

弔詭的是,桃園機場的硬體,卻讓人痛心!

屋頂已多次漏水,曾無預警大停電導致國家大門一片漆黑,在旅客看不到的地方,滑行道與南北跑道破洞,遇雨泥濘不堪,修了再修。

「這兩三年桃園機場的滑行道是破破爛爛、坑坑疤疤,」一位飛行資歷豐富的現役機長說。他常為了閃坑洞,不得已偏離滑行中心線,必須同步放慢正常滑行速度,好似參加越野賽車拉力賽。

由於坑洞破損,跑道常常封閉施工修理,起降受影響,也延誤了旅客登機時間。

滑行道品質不佳,也大大增加了更換飛機輪胎及增加清洗機身的頻率。有一次,國內某家航空公司的飛機降落西安後,當地的機務一臉驚慌跑來問:「你們的機場怎麼了?為何飛機發動機、輪胎都是泥?」丟臉丟到國外。

他表示,關於滑行道與兩條跑道的破損狀況,主管機關、桃園機場公司的答覆永遠是年久失修、班機起降愈來愈多,不堪負荷。

「但是滑行道重新鋪面、剛整修完一年就又壞了,」這位機長只覺得不可思議:「再怎麼忙碌,桃機也不是全球前十大忙碌的機場。」

根據2017年12月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針對508位線上飛行員所做的調查,九成九對桃機滑行道的平整度,耐用度及安全性不滿意。

詢問「過去五年來整修好的滑行道是否能維持不壞超過一年?」回答不能者,超過八成六。

再如「花了台幣30億整修多年的國門、桃園機場,是否有信心在當前政府任內,看到安全、平整、耐用的桃機跑道?」更有九成七以上飛行員回答,沒有信心。

「感觸很深,」桃園選出的立法委員陳學聖回想1979年中正國際機場完工之際,引領全亞洲機場風騷,包括新加坡、香港等各國航站管理人員紛紛前來取經,當年香港赤鱲角機場尚未興建,根本還只是小漁村。

後來香港赤鱲角機場建成,陸續獲得國際航空界「五星級機場」殊榮,反觀桃園機場卻是狀況連連,跑道前時常擠滿飛機大排長龍,桃園航空城計畫延宕10年還沒個下文。

「機場整建過程中,問題叢生,」2019年3月勘查過桃機的陳學聖指出,很多航空公司都不願意在台灣降落,因為返回他們的基地後,要立刻洗機腹跟起落架,裡面不是黃沙滾滾就是爛泥,每次只要從台灣回去,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去過台灣,「這是一個最大的汙辱。」

陳學聖總結,機場內部舒服漂亮,以客為尊,但看不到的硬實力卻令人非常難過,其實「機場的起落飛安才是關鍵。」

桃機的「軟強」「硬弱」,也可說是台灣目前綜合國力的寫照。

生活在此刻的台灣,時常感到很錯亂。一方面,許多國際評比經常把台灣捧上天。

最宜居國度意外頻傳 公共建設管理不善釀禍

今年9月5日,全球最大旅外人士網站「InterNations」發布《旅外人士圈內人》(Expat Insider)年度最新報告,共2萬259人參與調查的報告中,台灣是各國旅外人士心目中全球最佳宜居與工作地。

但另一方面,台灣的硬實力卻節節衰退。

經濟停滯就是一個指標。根據前經建會副主委葉萬安今年5月最新研究,過去70年來歷任總統期間的經濟成長率表現,可說一代不如一代。兩蔣時代9%,至蔡英文時代剩2.4%。

公共建設的競爭力停滯也是指標。例如台灣第一大港高雄港的貨櫃裝卸量世界排名,1986年居全球第三大,到2018年淪為第15名。

公共建設管理不當造成的人禍,近幾年來更是頻傳。今年10月1日,一輛油罐車駛上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大橋突然斷裂,橋體掉落撞擊漁船,造成19人傷亡。事故原因令人驚訝,該橋建造21年間竟從未檢測過。交通部與各縣市緊急全面盤點全台橋梁後,發現還有39座沒有檢修。

回顧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至今剛好70年。為什麼發展至今天,台灣的軟實力與硬實力,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渡海傳燈無私奉獻,孕育有溫度的人文底蘊

首先,來看看台灣軟實力,可以從一群快要被遺忘的人說起。

根據《有溫度的台灣史》一書作者、作家楊渡研究,1949年從大陸遷居台灣的人中,除了軍隊、公務員和百姓,還有大量知識分子與文化精英,其中不乏大師級人物。

但遷台初期,台灣十分混亂與貧窮,讓這些人「低就」到全台各地的各級學校教書,通過教育、文化的傳承,影響了數個世代的台灣人。

例如享譽國際的導演李安,他的父親李昇自江西渡海而來,先後在屏東潮州中學、台東女中、花蓮師範當校長,再調到台南二中和一中,影響了無數學生。

飄洋過海在台灣銀行任職的姚一葦,戲劇美學影響了數代年輕人。一代文人畫宗師呂佛庭在台中師專落腳,桃李門生無數;出生廣東的抽象畫大師李仲生,在中山女中擔任美術教師,不少弟子們,後來都成為國際知名畫家。

台灣的軟實力就是從這一群「渡海傳燈人」,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人文精神,直到現在仍浸潤著這塊土地。

台灣軟實力的現代化,也是逐步覺醒的過程。

1970年代初期,台灣已有相對的經濟基礎,卻遭逢了極大的外交困境,相繼退出聯合國,跟日本、美國乃至一連串國家的雪崩式斷交。國際地位的下滑,令台灣在政治上產生了身分認同的危機,直到現在。

「當台灣沒有辦法在政治找到認同時,」楊渡詮釋歷史說:「就必須在文化上找到我是誰,用文化來自我肯定。」

因此,鄉土文學興起,書寫台灣的鄉土與現實生活,成為顯學。楊渡認為,林懷民在1973年回到台灣成立雲門,「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代表著即使失去了中國的代表權,但台灣仍然是中華文化的主要代表。

除了有文化底蘊外,台灣人民先天的友善、熱情,也是令不少外國人對台灣軟實力讚不絕口的地方。多年前大陸《新週刊》總編輯封新城帶領一群記者來台自由行後,這樣形容台灣:「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另外,台灣物價不高,健保覆蓋率超過九成,看病便宜,都讓台灣軟實力舉世聞名。

薪資凍漲17年,經濟動能被「鎖」在大陸

至於台灣硬實力為何節節衰退,則與景氣連續20年落後有關。

其實台灣經濟曾有過好時光。1966年到1996年,曾平均年成長率超過9%,比日本的連續27年、南韓的28年都還要久。

那是「黑手變頭家」的創業浪潮。根據中研院社會所所長謝國雄的研究,大約從1970年到1990年區間,台灣創下了全球最多人均創業的紀錄,至今這項紀錄仍是世界第一。工人、農民的子弟翻身當老闆,變成資本家。即便是中國大陸在最好年度的創業比率,也僅是台灣鼎盛時期的2/3。

「台灣是唯一在一個世代之內,出現很多白手起家的人,」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比較過20~30個國家的文獻後發現。

那也是「台灣錢,淹腳目」的瘋狂年代。1990年台灣股市站上1萬2682點。當時還在念高中的林宗弘,記得自己當時被堵在南京東路的公車上,因為這是一條號子雲集的大街。不少菜籃族帶著股市賺到的錢,攜家帶眷上館子吃大餐。

經濟停滯陷入泥淖 年輕族群被剝奪感嚴重

只可惜,台灣沒能延續這份奇蹟。經濟成長率從2011年至今長達9年,徘徊在1~4%。出口金額年年成長,卻有愈來愈多人覺得沒有享受到台灣經濟成長的果實。

尤其令人產生「被剝奪感」的是薪資凍漲17年。在2002年前,台灣每人每月實質總薪資的年成長率,從來沒有出現過負值,甚至在1988~1990連續3年,薪資成長率還高過經濟成長率。只是,昔日好時光,似乎再也不見。

根據中研院經濟所助研究員楊子霆的研究,企業獲利與民眾荷包脫鉤的分水嶺是2002年,那是台灣經濟向下的轉捩點。楊子霆判斷,這可能跟大陸在2001年底、台灣在2002年,一前一後加入WTO有關。

很巧的,高雄港貨櫃裝卸量世界排名往下掉,也從2002年開始。這一年,高雄港掉到第五名後,再也無法保住前五名。

中國大陸加入WTO後,關稅壁壘消失,快速變成世界工廠,導致不少台商偷偷去大陸,最直接的衝擊便是失業者急遽增加。

2002年時,當時林宗弘28歲,在全國產業總工會工作,整日忙於處理關廠歇業的案件。他算過平均一週要處理兩件關廠歇業,一整年下來處理了100餘件,「非常非常頻繁,」他搖搖頭說。

後來他發現海外台商平均雇用29到33人,台灣廠就會裁掉1人。同時,台商在大陸賺到的錢,多半持續投資在大陸,台灣本土沒有辦法受惠。

研華科技執行董事何春盛用「鎖」字描述兩岸產業的互動:「台商到中國大陸投資,把台灣的經濟動能帶到大陸去,鎖在大陸回不來。」

黑手變頭家已成絕響,GDP裹足不前

林宗弘和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李宗榮聯手,加上中研院眾多社會學家對於台灣經濟與社會轉型的研究,出版了《未竟的奇蹟》一書。

「未竟」二字值得咀嚼和深思,意指台灣經濟本來有機會可以持續成長,但是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時「卡關」了。

《未竟的奇蹟》綜合許多專家意見,除了兩岸經貿擴張促使台灣產業空洞化外;國家角色弱化,政策效果不彰;企業加快大型化,導致中小企業節節敗退;生育率低、人口老化;和政治掛帥,經濟專業不受尊重等,是台灣經濟衰退的五大原因。

學者研究,台灣早年強大的技術官僚能力,在1990年代後,民選總統、民粹後,已快速弱化。

一些國家政策事後也證明是失效。包括貿易上對中國大陸投資的「戒急用忍」與後來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均無法阻止台商偷偷西進。陳水扁政府時期推動的「兩兆雙星」,甚至留給企業與銀行沉重的債務。

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動力的一大來源,但《未竟的奇蹟》一書卻發現,台灣企業大型化的速度非常快,擠壓了中小企業生存的空間。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每五年一次的工商普查,台灣前一千大企業占全國企業的資產總值與營業額,從1991年的五成左右上升到2011年的七成以上,僱用的員工則從25%上升到30%,這些數據顯示大型企業迅速成長。

根據經濟部出版的《中小企業白皮書》顯示,1987年中小企業占台灣出口產值的78%,但到了2005年,該比例只剩下18%。

過去被稱頌的「黑手變頭家」、世界第一的階級流動現象,已經消逝。

前行政院長毛治國直言,台灣最痛心的就是專業愈來愈不受尊重,任何事情都是政治掛帥。「民主政治走了偏鋒,台灣就走偏鋒了,」他說。

因此,過去20年來,台灣的硬實力跌跌撞撞。人均GDP花了19年,才從1萬變2萬美元,是亞洲四小龍中花費時間最久的。2011年突破2萬美元後,至今還在2萬4000美元徘徊,是亞洲四小龍中唯一未達3萬美元。

外商、台商資金加碼台灣 開放政策迎接人才、技術

台灣從「奇蹟典範」到「衰落典範」,不禁令人悲從中來。

當硬實力敗落,當然財政困窘,政府窮到要砍公務人員退休金、勞工退休金,也無法好好建設台灣,讓台灣的文明之路,愈走愈辛苦,陷入三流的硬實力困境。

走過70年,台灣已在發展的十字路口。如何讓硬實力趕上軟實力,無疑是當務之急。

其實,此刻的台灣正碰上30年來一次絕佳的關鍵時刻。

「2019年起,將是台灣黃金時刻的再一次到來,」曾恭逢台灣經濟上一波鼎盛時期的何春盛指出,由於中美貿易戰,台灣「中間站」的地位變得更加突顯,或可突破「硬弱軟強」的僵局。

近一年台商回台投資設廠,累計登記金額已破6000餘億元。全球一流公司包括微軟、谷歌、亞馬遜、西門子、施耐德等,亦均增加對台投資。

最近,不少台灣企業家敏感的觀察到,多年來已不來台灣,直接去大陸的美國與世界級大企業家,近來紛紛到台灣。

英特爾新任CEO羅伯特‧斯萬(Robert Swan),就在10月初,罕見率領一級主管造訪台灣,還找了許多高科技大老闆餐會,表態投資台灣。

台北美僑俱樂部最近申請入會的人數也大增,許多是過去被派在大陸的企業二代,紛紛回台。

同時,財政部今年8月釋出台商資金回流減稅誘因,最低稅率只有4%,預估將帶動資金回流。「這是近30年來,台灣金融界最強的一波資金活水,」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說。

台商與外商雙雙加碼台灣,將帶動產業投資成長,吸引海外優秀台灣人才回台,甚至吸引外國精英來台。因應經濟動能的推升,台灣的總體薪資也可能上漲。

知名經濟學家、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指出,面對絕佳的新機會,必須用最開放的政策,迎接人才、資金與技術,才能再創新局。

「台灣千萬要把握機會,」何春盛說,重現下一個30年的經濟奇蹟,2019年可能會是一個分水嶺,或可突破「硬弱軟強」的困局。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關鍵字: 遠見雜誌桃園機場薪資凍漲經濟奇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股狂洩逾700點 台積電重挫逾6%

台股狂洩逾700點 台積電重挫逾6%

美股費半指數大跌,引爆亞股今(19)日全面走跌,台股一度狂洩逾700點,指數摜破19600點,台積電(2330)湧龐大賣壓,股價一路下挫53元至751元, 大跌逾6%、跌逾半根停板。

2024-04-19 09:59

陸行之看台積法說提6觀察 資本支出未增有望持續上調股利

陸行之看台積法說提6觀察 資本支出未增有望持續上調股利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18日舉行法說會,對此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也發文提出6點看法,認為台積電下修全年成長預測應該是手機、工業用、車用半導體不如預期,不過好消息是資本開支沒有調高,公司答應會持續調高現金股利。

2024-04-19 09:49

Netflix訂戶大增!惟Q2預期下滑 盤後股價挫近5%

Netflix訂戶大增!惟Q2預期下滑 盤後股價挫近5%

美國串流巨頭Netflix周四公佈Q1財報超出市場預期,且會員總數增長 16%,達到2.696億人,遠高於華爾街預期的2.642億人,但令人失望的Q2營收指引拖累該股在盤後交易中大跌近5%。

2024-04-19 09:33

140萬ETF股民哭哭!  3檔募集最夯00939、00940和00941全創新低

140萬ETF股民哭哭!  3檔募集最夯00939、00940和00941全創新低

2024-04-19 10:35

台積電法說會失靈 早盤重挫49元跌逾6%

台積電法說會失靈 早盤重挫49元跌逾6%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18日舉行法說會,雖然首季繳出優異成績單,每股盈餘為新台幣8.70 元,毛利率也達53.1%,優於預期,但卻是空歡喜一場,今日早盤股價重挫49元,最低來到755元,跌幅逾6%,市值失守20兆元。

2024-04-19 09:42

台積電大跌37元至767 指數挫近400點摜破2萬點

台積電大跌37元至767 指數挫近400點摜破2萬點

美股周四(18 日)跌多漲少,其中台積電ADR重挫近5%,影響台股今(19)日以低點開出,以下跌309.14點、19992.06點開出,指數大跌近400點,摜破2萬點,台積電更重挫37元至767元。

2024-04-19 09:03

從蘋果到特斯拉!解析長線、短線操作差異 一起找出適合你的投資方式

從蘋果到特斯拉!解析長線、短線操作差異 一起找出適合你的投資方式

在進入股市領域實際買賣股票之後,會發現有長線投資、短線交易、波段操作等等的不同方式,每種都需要擬定不同策略和目標。為協助投資新手更清楚了解長、短線的投資方式與注意事項,最新一集的《不管啦!給我錢》節目將透過實際案例,幫助大家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2024-04-19 07:03

西非塞港與中印用電需求 航商估計海岬型船5月重返高價

西非塞港與中印用電需求 航商估計海岬型船5月重返高價

西非的新幾內亞博法鋁礬土港大塞港,中國與印度電力需求目前估今年成長6%到10%,AI用電量估計到2030年將超越人口最多的印度,還有與AI同業被列為吃的怪獸的電動車,散裝船公司高階指出,天氣越來越熱,估計到了5月,海岬型船運價就有可能重返高價。

2024-04-19 07:00

為增獲利近期貨櫃船很少空班 五月首周為調升運價將大空班

為增獲利近期貨櫃船很少空班 五月首周為調升運價將大空班

Sea-Intelligence提出的報告顯示,即使過去幾個月貨櫃船運市場運價持續下跌,但因都還在成本價近倍數,近期貨櫃船公司空班比例大幅降低,甚至接近於零,船公司要趁目前高運價多賺點錢。不過攬貨公司指出,在接下來的中國五一長假,船公司進行大空單班,一方面為因應長假驟減的貨量,也為了實現五一的運費調漲方案。

2024-04-18 22:27

台積電地震損失解密!扣保險後影響30億 Q2認列

台積電地震損失解密!扣保險後影響30億 Q2認列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今日舉行法說會,會後台積電也發布重大訊息表示,台積電全年業績展望以美元計仍將維持一月法說會展望,全年營收預計成長低至中段二十位數百分比,初步估計將於113年第2季認列扣除保險理賠後之相關地震損失約新台幣30億元。

2024-04-18 20:55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