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其實是被卵子抓過去的!研究卻說「好邪惡」…嘆:當女人很難

▲▼「精子是被抓來的」。(圖/翻攝自臉書專頁「女性主義有事嗎」)

▲臉書專頁「女性主義有事嗎」認為,把精卵結合形容成「英雄救美」的浪漫史,「都是騙人的」。(圖/翻攝自臉書專頁「女性主義有事嗎」)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普遍精卵結合的描述,是否也是性別刻板印象的一種呢?一般認為,大量的精子拚命游向卵子,「第一個達陣的那個幸運兒(也就是你),會穿刺卵子的外殼,成為唯一的贏家」;然而有紛絲專頁《女性主義有事嗎》引用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精子其實是被卵子「抓過來的」,「精卵的結合不是靠精子主動穿透卵子,而是被卵子表面的『黏著分子』抓來的。」不過科學家在研究中竟把卵子形容是「邪惡的」,又一次的性別刻板印象讓粉專大嘆:「當女人和卵子都很不容易!」

大部分的教科書將精卵結合描述成一場「精子勇者」的冒險旅程,途中會有許多精子夥伴因為體力不支而敗下陣來,最後只有一個強壯的精子能夠達陣成功,與美麗的「卵子公主」親密結合。但根據臉書專頁「女性主義有事嗎」,事實很可能並非如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精子,卵子,潤滑液,懷孕。(圖/翻攝自pixabay)

▲針對精卵結合的方式,最新研究發現可能顛覆你的認知。(圖/翻攝自pixabay)

專頁引述生物學教科書《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當中以激情的口吻讚嘆:『在一個成人男性體內,這些身體結構每天生產數百萬的精細胞......這麼龐大的工程究竟是如何完成?』」佐證許多科學家都會用正面積極的方式形容精子和精卵結合的過程,對卵子卻不是如此。

專頁表示,過去的研究中,「以負面用詞來描述卵子的形象,其實並不少見」,而且卵子的生產被描述成「一個浪費的過程」,精子卻被視為「一個偉大的工程」,「我們總深信自然科學是中立而客觀的,因為它可以被反覆驗證;然而上面的例子卻顯示了:自然科學也是人類社會的產物,便也無可避免的被社會的偏見左右。」

專頁認為,卵子被教科書形塑成一種「被動者」,不僅被運送,還依賴著精子的救援,「這個說法是不是很像王子拯救公主的無聊故事?」雖然這般描寫能夠讓人更輕易了解精卵結合的過程,「這些措辭也複製了『男主動/女被動』、『男強/女弱』以及『女性是男性的獎品』等種種性別刻板印象。」

▲▼ 精子。(圖/免費圖庫pixabay)

▲專頁認為精子的「冒險歷程」被過譽了。(圖/免費圖庫pixabay)

專頁寫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最新一項研究顯示,「精子最強的移動傾向,其實是讓自己『逃離』卵子」,精卵結合並不是靠精子主動穿透卵子,「更像是卵子將想逃跑的精子緊緊捉牢,一步步讓精子的頭平貼卵子表面,來協助精子以正確的方向進入卵子。」

雖然很多實驗室都有類似發現,但大多還是採取精子主動、卵子被動的觀點。專頁舉例,有些研究者依然以「精子接受器」來稱呼ZP3這個黏著分子,安排卵子被動等待的角色,就算有研究者願意承認卵子的主動性,「他們卻將卵子形容得像危險的侵略者」,「他們心中的畫面大概是這樣的,『一顆邪惡的卵子,宛如一隻張牙舞爪的蜘蛛,利用黏滯的外表來捕捉、束縛精子。』」

文末表示,卵子好不容易擺脫被動、依賴的圖像,卻又被「女人是危險又具侵略性的威脅」這種刻板印象糾纏,「當女人不容易,當一顆女人的卵子也同樣不容易。」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