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馥甄回顧2018只差「沒凍卵」!什麼時候凍卵最好?

圖/shutterstock、田馥甄粉絲專頁 文/葉懿德整理編譯

近年來頻頻傳出女星凍卵消息,其實隨著現代人愈來愈晚婚,再加上不少女性考量年齡與生涯規劃,因此相繼興起凍卵念頭。今年將滿36歲的藝人田馥甄(HEBE)過去就頻喊要凍卵卻一直沒實行,日前她也感嘆,2018就只剩下凍卵這個目標沒達成。

其實不少女星早早就付諸行動,像42歲女星張本渝早在2013年(37歲時)就未雨綢繆去凍卵15顆,甚至還將整個凍卵手術前後的歷程拍成紀錄片《卵實力》;同樣42歲的李維維也在2013年凍了卵,還分享當時她躺在診療室,聽到隔壁年輕女生取出30幾顆,自己才幾顆,讓她不禁感嘆「女人很可憐」,當時凍卵醫生甚至直言「年紀大了,就是愈來愈不行了。」不只台灣,港星容祖兒和阿嬌(鍾欣潼)近年也紛紛凍卵,為自己保留生兒育女的希望。

其實過去凍卵多應用在罹癌女性,因為擔心接受化療影響卵子品質,選擇先凍卵,但如今許多現代女性是考量晚婚或是有不同的人生追求、生涯規劃,因此尋求「凍卵」,據報導指出,這樣的女性約占七~八成,癌症化療的需求則約二~三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什麼時候凍卵比較好?

女人生育力的關鍵年齡是35歲,這時候凍卵除了卵子仍有一定的數量與品質,在存卵效益的考量上也相對較實際。

台灣生殖醫學會前理事長劉志鴻解釋,女性35歲左右卵子品質明顯下降,生育能力開始退化——卵子愈來愈少、懷孕率愈來愈低、流產率愈來愈高。根據國健局統計,34歲以下植入胚胎活產率為40.6%,但超過40歲後則降低至10.3%;自然流產率在34歲以後,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年齡大於40歲的平均自然流產率為37.9%。

很多未婚熟女都是快40歲才開始考慮凍卵,但其實這年紀根本就太晚,無論卵子數量或品質都不好。英國人類生育與胚胎學管理局(The 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明確表示,生育率會隨年齡增長下降,因此凍卵的最佳時間是在女性年滿35歲之前。

英國人類生育與胚胎學管理局甚至要求,診所必須表明40歲以上女性凍卵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未來懷孕的可能性非常小。

送子鳥生殖中心院長賴興華表示,每個女孩出生時,卵子數量約有100萬顆,初經來時就已經消耗大半,剩40~50萬顆;到了40歲,可能只剩1萬顆左右,而且品質差,約有一半的卵子染色體異常,就算幸運取到10顆卵,也只有3、4顆能用。況且卵子數量少,就必須多做幾次取卵療程,才能有足夠數量的卵,過程更辛苦。

(凍卵流程示意圖。圖片來源: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

43歲以後通常醫生都不建議凍卵,因為卵子品質太差、染色體異常機率高。賴興華表示,到這個年紀如果還想生,通常會建議借卵,因為年輕新鮮的卵子才能提高活產率。

英國人類生育與胚胎學管理局表示,解凍時的年齡對於成功受孕的機會影響較小,但凍卵的年齡會影響受孕率,有證據表明,如果在35歲以前凍卵,成功的機會高於35歲之後的自然受孕率。

雖然愈早存卵子品質愈好沒錯,但劉志鴻也表示,其實女性30~35歲正處於適婚年齡,很有可能凍卵後,過一、兩年就結婚,沒多久就生小孩,那冷凍卵子就等於白存了。此外,不管哪個年齡層,只要做手術都一定有風險,因為要打排卵針、取卵時要全身麻醉、從陰道進行取卵手術。所以在「提早存卵」與「冒險取卵」間的風險衡量,仍然要自己考慮清楚。

(AMH (Anti-mullerian hormone) 是所謂的血清抗穆氏管荷爾蒙,是一種可以評估卵巢功能的卵巢庫存量指標。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想知道卵巢功能好壞,除了以年齡做為初步參考,還可以進一步驗血評估卵巢是否退化。「抗穆勒氏管荷爾蒙」血液檢查(AMH)是卵子庫存量的一種指標。AMH值愈高,表示卵子庫存量愈充足,則每次刺激排卵後,能取到的卵子數量愈多。

但AMH值仍需與年齡搭配判讀。即使測出AMH偏低,如果35歲以下,年紀尚輕,就仍有機會懷孕,但如果已達高齡,則懷孕率相當低。賴興華曾有一位病人,33歲測出AMH值僅0.77,面臨卵巢早衰的窘境,於是主動要求凍卵,以保留生育能力。

建議6族群想生就要盡早生

年紀尚輕時,通常不會想到自己可能面臨卵巢早衰的問題,但劉志鴻提醒有以下情況的人,最好盡早生小孩,以免因卵巢早衰,而錯過生子時機。

1.抽菸

2.子宮內膜異位症(包括巧克力囊腫)

3.動過卵巢手術

4.月經週期變短(25~26天或更短)

5.母親、阿姨、姐妹較早更年期、或較早被診斷卵巢功能不好

6.AMH值偏低

延伸閱讀:

凍卵過來人:每次取卵都是侵入性手術 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

延遲生育、有「凍」有機會?關於「凍卵」你一定要知道的8件事

企業該不該補助女性員工凍卵?

我想冷凍卵子,該怎麼做?

何時該去看「不孕症」門診?8大關鍵QA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關鍵字: 康健雜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