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相約就醫檢查 家族九姊妹全中子宮內膜異位症

▲▼ 醫師提醒勿輕忽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以避免疾病惡化變成癌症。(圖/劉偉民醫師提供)

▲醫師提醒勿輕忽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以避免疾病惡化變成癌症。(圖/劉偉民醫師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一名29歲女性長期有經痛困擾,就醫發現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一次家族聚會聊到此事,才知道眾家姊妹都有經痛問題,後來眾人相約到婦產科檢查,才發現她的親姊姊及表姊、表妹總共九個人居然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家族遺傳佔了很大因素,當家族中若有人患病,其他家族女性也很有機會發生,而過往有些人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和飲食有關,事實上並無關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偉民指出,婦女得到子宮內膜異位的機率大約為10%,有三成女性會在治療後復發,其中約有 1-2%的人會轉為癌症。根據研究顯示,卵巢癌患者中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例就高達25%。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預防不容易,劉偉民說,懷孕生子,讓卵巢得到休息,是避免疾病發生的方法。其實過往社會較為早婚且多孕,子宮內膜異位症少見,然而現在多是晚婚晚孕甚至不婚不孕,患者能做就是儘早發現並且進行治療。

劉偉民建議,有家族史者若出現經痛、性交疼痛、經期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且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若是拖延輕忽,病情只會日趨嚴重,後續的治療也將變得困難。

台灣婦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王鵬惠表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時,首先須考量患者未來是否有生育需求,原則上建議先採取藥物治療,以改善疼痛、抑制疾病進程為目標保留卵巢功能。若藥物治療無法改善、疼痛非常嚴重或病灶過大則須接受手術治療。

然而,除非女性進入更年期,否則只要有荷爾蒙分泌,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有機會復發,術後五年內復發率高達50%以上,不僅需受再受手術之苦,也可能因重複手術導致卵巢受損,甚至出現早發性停經問題。

王鵬惠指出,過去常用的停經針劑藥物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這類藥物雖可有效改善疼痛,但也容易伴隨像熱潮紅等更年期不適或胃潰瘍等副作用,患者長期使用意願較低。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較無過去藥物的副作用,不僅患者服藥順從性較高,長期使用還能降低復發率,作為一項治療選擇。

劉偉民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後也必須定期回診追蹤,避免疾病復發,也防止惡化變成癌症,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