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學習技能 「無人駕駛」貨輪2020年後有望下水運營

▲▼ 「大智號」智能貨船。(圖/翻攝自中新網)

▲智能貨船「大智號」。(圖/翻攝自中新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近日指出,該校團隊正與一家公司研發一種無人駕駛船,能在南極海域的嚴酷環境下使用,有助於分析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上海船舶研究院也提到,挪威的「亞拉伯克蘭號」(YARA Birkeland)在下水一年之後就不需人為駕駛,船隻本身能透過自我學習的方式獲取駕駛技能,預計到2020年就能完全自主操作。

據《中新社》報導,在大陸第34次南極科考中,雲洲智能公司的4艘無人船在南極最惡劣的「難言島」(Inexpressible Island)海域中,完成了5平方公里海域的「多波束全覆蓋」海底地形測量,為大陸第5個南極科考站的建設,提供了地理數據的基礎。

據報導,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智能船部主任李鑫6日表示,即使無人駕駛船已被用於南極環境,但要讓遠洋運輸貨船的大型商船真正走向「無人化」,還得等個幾十年。

李鑫還說,用於極地海域的無人船將面臨「如何承受嚴寒環境」的考驗,在氣溫低於攝氏零下50度的環境中,飛濺的海水會在船體表面結冰。然而,由於船上無人值守,也就無法進行除冰作業,大量的結冰會讓船上的設備與系統無法運作,影響船隻的穩定性。因此,無人船還需要大範圍地採用防凍化設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的研究團隊正在篩選一系列的塗層材料,以便讓船體表面「不黏」,飛濺的海水與雪花將直接從船體表面滑落。

▼無人電動貨輪「亞拉伯克蘭號」。(圖/翻攝自kongsberg官網)

▲▼無人電動貨輪「亞拉伯克蘭號」。(圖/翻攝自kongsberg官網)

不僅是科考船,運輸船方面的無人探索也已經展開,挪威近期打造完畢的無人電動貨輪「亞拉伯克蘭號」,可借助自身的GPS、雷達、攝影鏡頭及感應器,自動穿梭在其他船隻之間,還能在到達終點時自行停靠。

李鑫解釋,「亞拉伯克蘭號」下水後的第一年,仍需要有人駕駛,與其他船隻不同的是,機器會通過自我學習的方式獲取駕駛技能,預計到2020年就能完全自主操作。

同樣在芬蘭的一艘渡輪也在進行無人化改造,原因是兩名老船員退休,年輕人又不會駕駛這艘船,無人化改造就變成了必要之路。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就開始了無人航行的船舶研究,但受限於當時的網路和通訊技術,沒能真正實現船舶智能化,只是開發出一些智能系統與相關標準;而韓國的智能船舶主要是由造船廠主導,研究重點在於利用岸上資源,對船上的數據進行採集、分析及評估;歐洲的智能船研究則聯合了多家單位,集中著手於遠程控制技術與無人自主航行的可能性。

在李鑫看來,小型的無人船也能夠廣泛的運用,比如在每年的禁漁期,海事部門要專門開出巡邏船執法,一走就是幾個月,如果在某些定點固定布設無人小船巡邏,進行遠程執法取證,就能大大降低執法成本。

然而,無人駕駛船隻只要進入航運,就須面對多項海事法規的限制。按照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的規定,海上航行的船隻必須遵循《海上航行避碰規則》,為此,無人駕駛船必須確實地接受檢測。國際海事組織也曾表示,在2020年之前,法規不會允許任何無人駕駛船被投放下水運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