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我們一起住好嗎? 租屋vs買屋需求檢測

▲親愛的,我們一起住好嗎?租屋 vs 買屋需求檢測(圖文/House123提供)

▲親愛的,我們一起住好嗎?租屋 vs 買屋需求檢測(圖/H

圖文/House123提供

你好 我是愛莉老師,我最喜歡的是房子和孩子。和心愛的另一半一起生活,是一件最幸福不過的事。可是,房價這麼高,到底應該買還是租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居住需求」和「財務試算」著手! 「居住需求」不外乎以下幾點:

‧ 地點:
上班的地點在哪裡?住哪裡通勤上班比較方便?希望和其他家人住得近一點?特別喜歡哪一區的環境?有其他特殊的需求? ‧ 需求坪數: 室內需要幾坪?格局希望是幾房幾廳幾衛?特別喜歡有陽台的格局,可以種花花草草?

‧ 類型 :
要有電梯嗎?還是無電梯公寓也可以接受?要有收發室可以代收快遞、包裹?下班時間總是太晚,需要有專人收垃圾嗎?需要車位嗎?

‧ 屋齡:
可以接受屋齡最多到幾年?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只能接受電梯華廈或電梯大樓,室內需要的坪數必須除以 80%-65% (依公設比 20% - 35% 推估) 才是權狀坪數。例如,電梯大樓室內坪數需要 20 坪,假設公設比 30%,則權狀必須為 28.6坪(20 ÷ 0.7 = 28.6)這和第二部份的「財務試算」有關,必須要設定清楚。

和另一半溝通完以上的問題,就可以歸納出彼此的需求:「我們想住在______(區域)、屋齡_____年、 ____(有或無)車位、權狀________坪的___________(類型)」

需求清楚了,接下來就要進行「財務試算」了!

想要一起生活,除了「買屋」之外,還可以選擇「租屋」。因此在評估財務可行性時,我們同時從「租金」和「買價」著手:

‧ 租金行情:
先到幾個租屋網站逛逛,看看符合上述需求條件的房子大約都租多少錢?如果有空,不妨可以挑幾個實地去現場看屋,跟房東聊聊,也許租金還有議價的機會。

‧ 每坪買賣成交行情:
實價登錄網站查詢想要的區域的買賣成交行情。記得要將屋齡、類型考慮進去。如有車位,記得將車位坪數和價格從總坪數和總價裡拆分,才能得出正確的每坪單價。你也可以善用一些好用的均價行情網站查詢成交行情。

‧ 購買總價預估:
將需求設定的「權狀坪數」x 「每坪買賣成交行情」,就是購買總價。

‧ 購買自備款預估:
買房子首先要準備的是「自備款」。「自備款」除了「頭期款」外(如以貸款7成或8成計算,等於總價 x 20%~30% ),還有「稅費」(仲介費、契稅、印花稅、代書費、履保費用等,仲介費約為總價的 1%~2%,其他稅費可以先以3~6萬計算)、裝潢、家具家電等費用。

‧ 資源盤點:
仔細列下彼此的資源,包含兩人的存款、獎金、基金、股票等。是否有長輩或家人可以資助?需要動用到保單借款或房子增貸?

‧ 貸款試算:
除了準備好「自備款」,每個月的「貸款」更是和未來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在初期,由於剛支付了一大筆自備款,可以考慮善用只還息不還本的「寬限期」來舒緩彼此的財務壓力。因此可以針對「寬限期每月還多少」、和「之後本息攤還的貸款金額」進行試算。

在這裡,有三個關鍵的評估重點:

1. 寬限期期間,「每個月支付利息」和「以租代買,每月需要付的租金」 哪一個高?

2. 寬限期後,本息攤還的支付金額佔兩人收入多少比重?付完貸款後的餘額夠兩個人生活嗎?

3. 預計住幾年?行情預計會上漲還是不明朗?

某方面來說,如初期使用寬限期,「買屋」和「租屋」最大的差別就是「彈性較小」(不能說搬就搬,要解約就解約)以及「需要支付自備款」。至於後續每個月的現金流,其實差異不大。因為通常要支付給房東的租金,和每月要付給銀行的利息相去不遠。但即便如此,還是要考量寬限期後兩人的付款能力,以及對房價的預估。如果對選擇的區域行情樂觀,現金流量也規劃得宜,那麼善用寬限期買屋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式,未來也可以以小換大,為未來的下一間房子奠定財務基礎。如果對選擇的區域行情市況沒有把握,現金流量也較緊,那麼只要彼此溝通有共識,「以租代買」彈性大,負擔小,反而是一個好選擇。

如果兩人決定要買房子,但「財務試算」無法過關怎麼辦?這時候,就要回歸到「居住需求」了,彼此願意修正條件嗎?也許從電梯大樓換成公寓,由於公設和單價都較低,總價預算可能立刻打五折!或是選擇其他較遠、但交通方便的區域,降低預算的壓力。

而不管如何,兩人的共識最重要! 別忘了一開始決定共同生活的初衷,房子是生活的場域,而「買」或「租」只是實現的管道和彼此財務規劃的一環而已,不是嗎?

想瞭解愛莉老師分享房產經驗:https://goo.gl/P5tPCL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有4症狀「體質多濕」!大便軟黏注意 4種生濕食物少吃

有4症狀「體質多濕」!大便軟黏注意 4種生濕食物少吃

「清明時節雨紛紛…」過了清明節,台灣通常會迎來細雨不斷的日子,尤其是本來就多濕多雨的台北,更是濕悶。對應到節氣,就是俗稱的「穀雨」到啦!

2024年04月19日 08:24

興大育成中心攜手生醫業者研發新技術 提升外泌體穩定性與相容性

興大育成中心攜手生醫業者研發新技術 提升外泌體穩定性與相容性

細胞外泌體(exosome)是近年熱門的生物科技元素之一,運用上雖具潛力,但但因其穩定性相對低,發展有所受限;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賴秉杉團隊研究外泌體多年,與生醫業者產學合作,研發出新融合技術,有效促進外泌體穩定性與相容性,今(18)日於台中軟體園區舉辦發表會,吸引逾200位醫美、生技領域廠商到場了解。

2024年04月18日 23:36

她嘴巴痛!一張開「撒滿起司粉」 醫秒愣:糖尿病了

她嘴巴痛!一張開「撒滿起司粉」 醫秒愣:糖尿病了

中部一名60多歲婦人抱怨嘴巴痛,一連痛了數個月都不會好,醫師請她張嘴,驚見口腔內兩側遍布白色斑點,白皚皚一片像「撒了起司粉」一路蔓延到嘴唇,此為念珠菌感染,卻讓他心中警鈴大響,當下立刻替患者測血糖,數值已破300mg/dL,證實罹患糖尿病。後續她被轉至內科治療,才控制好血糖與念珠菌感染、嘴巴也不痛了。

2024年04月18日 20:18

175萬分之一機率他慘中!牙齦長腫瘤緊包齒 無法閉嘴也咬不了食物

175萬分之一機率他慘中!牙齦長腫瘤緊包齒 無法閉嘴也咬不了食物

高雄一名48歲楊姓男子在青少年階段曾接受牙齦切除手術,不過切除的牙肉又再度長出,全口牙齦滿是腫瘤,牙齒也被腫瘤包覆住,導致他無法閉合嘴巴,也咀嚼不了食物。經診斷為罕見的遺傳性「牙齦纖維瘤」,楊男接受切術手術並拔除預後不佳的牙齒,術後追蹤一年多來沒有再復發,終於能夠咀嚼美味的食物。

2024年04月18日 18:33

塑膠盒微波加熱釋放「大量塑膠微粒」 研究揭:合格的也會

塑膠盒微波加熱釋放「大量塑膠微粒」 研究揭:合格的也會

微波爐的快速加熱,可迅速將食物恢復熱氣蒸騰的狀態。但醫師提醒,要留意微波使用的容器,先前一項研究發現,合格可微波的塑膠容器在微波時,也釋放了大量的微塑微粒。醫師建議,若要微波食物,還是使用玻璃或瓷器盛裝較為安心。

2024年04月18日 18:16

菜瓜布肺難診斷 台東民眾車禍骨折...意外發現肺纖維化

菜瓜布肺難診斷 台東民眾車禍骨折...意外發現肺纖維化

一般人都知道肝臟會纖維化,少有人知道肺臟也會纖維化。台東馬偕胸腔內科醫師伍國綸表示,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肺部疾病,表現為肺部結構的持續性疤痕形成,這會導致肺部不可逆的僵硬,類似絲瓜變成菜瓜布的過程,故此病也稱為菜瓜布肺。伍國綸從去年來台東至今,近1年時間也發現幾例個案,有些個案是在無意中發現的,像2個月前有位病患因跌倒骨折來住院,照X光才發現有菜瓜布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這疾病。菜瓜布肺因其喘咳累等症狀,與其他肺部疾病很像,所以常被延遲診斷。伍國綸醫師呼籲,據推估台東應有40至50位病患,但目

2024年04月18日 17:39

大林慈濟攜手基層診所衛生所  提升肺癌早期篩檢率

大林慈濟攜手基層診所衛生所  提升肺癌早期篩檢率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肺癌多年來蟬連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之首。為了提升肺癌早期篩檢率,自111年7月1日起,國民健康署開始為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的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服務。截至112年底,大林慈濟醫院已完成562位LDCT篩檢,並有12位確診為肺癌,大林慈濟醫院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及早接受篩檢,以便掌握治療先機。

2024年04月18日 17:38

腸病毒月底進入流行期!「新北中和區」風險高 留意8重症徵兆

腸病毒月底進入流行期!「新北中和區」風險高 留意8重症徵兆

近期腸胃道相關傳染病疫情升溫,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預測四月底將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新北市衛生局今也特別警示,目前新北市腸病毒高風險區為中和區,如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一定要儘速就醫。

2024年04月18日 17:26

快訊/寶林案「3名重症嚴重感染」 王必勝:1人要用葉克膜

快訊/寶林案「3名重症嚴重感染」 王必勝:1人要用葉克膜

寶林茶室4名重症還在醫院治療中,原本狀況都有好轉,但今又傳出病況惡化!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透露,4重症中有3人發生嚴重感染,意識狀態都有點改變,其中1人感染後狀況惡化,目前已經要使用葉克膜。

2024年04月18日 17:12

寶林食安最新進度曝!北市警局長證實「排除下毒」:移送檢方偵辦

寶林食安最新進度曝!北市警局長證實「排除下毒」:移送檢方偵辦

寶林茶室食安危機引起各界高度重視,北市議會在18日上午也進行警政衛生報告中,有議員關心寶林茶室的偵辦進度,北市警局長張榮興當場指出,如果有進一步結果,將會開記者會說明;目前衛福部會將檢驗科學證據提供給檢方作為參考依據,信義分局也調查告一段落,初步排除下毒可能,但是有可能因涉嫌製造販賣造成食品中毒,所以依照食安法等罪嫌送辦,也將釐清毒素產生原因。

2024年04月18日 16:3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