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祝瑛/從華人教育「單一化」看低頭族

▲筆者認為,許多新手父母本身雖然仰賴3C產品作為工作與社交媒介,卻忽略了網路科技對於年幼子女可能產生的影響,太早提供小孩線上遊戲等產品。(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這是一個不太會用手機、喜歡看報紙、愛收聽廣播、喜歡將學生擺在全球人才中比較的老師。她常提醒學生重視口腔衛生,避免喝礦泉水,自己每天攜帶手帕、希望減少使用任何造成環境負擔的物品,包括減少食用肉類。

近年來國際上經常在討論人工智慧將為人類教育帶來哪些改變?當人們逐漸不再像以往的單純依靠書信往返與面對面的溝通模式,而是透過Line、Wechat、QQ、Twitter等工具相互傳達訊息。而傳統學校教育在面對新興媒體和網絡的迅速成長浪潮下,已無法滿足年輕世代所擅長的網路學習樣態。同時也經常可以看到國際上許多父母對於如何防範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呼籲,尤其許多新手父母本身雖然仰賴3C產品作為工作與社交媒介,卻忽略了網路科技對於年幼子女可能產生的影響,太早提供小孩線上遊戲等產品,結果很快的讓孩子出現網路遊戲成癮與失調等問題。

儘管許多人質疑台灣教育依然存在填鴨與考試領導教學等現象,但國際學界仍不斷對於華人教育的特色進行探討,如:The Chinese Learner(華人學習者,Biggs& Watkins, 1996),The Learning Gap(學習的鴻溝,Stevenson& Stigler, 1992),Preschool in Three Cultures(三個文化的學前教育,Tobin& Wu, 1989),Learning from Shanghai(如何向上海學習,Tan, 2013),甚至出現國際上罕見的大規模研究如:Education in China: educational history, models, and initiatives(中國大陸的教育: 教育史、模式與革新,Zha , Hayhoe&Ross, 2013)等研究,都備受矚目。

課業較重要?

其中,美國密西根大學的斯蒂文(Harold W. Stevenson)和加州大學的斯丁格勒(James W. Stigle)曾花了一二十年研究及追蹤美國、日本與台灣等地的小學教育與課堂實況,完成《學習的鴻溝》系列報告,發現華人地區的教師地位普遍高於其他國家;華人家庭雖然狹小,但大多會提供給小孩一個小書房或一張書桌,供子女讀書用。對父母而言,子女在課業上的努力遠比天賦更重要。孩子們放學後寫功課、為考試而讀書,是理所當然的事。因此許多父母會希望在家裡營造出一股讀書與知識追求的氛圍,讓子女從小認同求學是第一要務的價值觀,這對許多非華人文化與社會可說十分之罕見。

而這些教育理念應該都與儒家等傳統文化有關。從過去透過讀書,可以通過科舉制度而向上社會流動,一旦躋身士大夫階級,就可以光耀門楣,成為統治階級與為國效力。即使是現代的華人父母,也往往為了子女的教育而孟母三遷,犧牲假期與節衣縮食,將家裡的許多資源大大投入子女教育上。台灣的政府也不也經常以:「再窮也不能窮教育」作為推動教育改革的正當說詞。

教育價值單一化

可是,華人教育也常常出現過猶不及的迷思。尤其在兩岸四地中成長的青少年,生活重心幾乎全部圍繞在學習課業知識上,並且學習這件事經常被窄化成只學那些「考試科目」。加上多數學校都強調考試成績的競爭,導致學習過程術科不受重視,音樂、美術及體育等非考科淪為次要,學生的生活技能與情緒管理出現嚴重的落差,甚至常有學生因課業上的挫敗而缺乏自信心,甚至提早放棄學習,孩子本身的多元智慧反而被忽略,找不到自己的興趣與方向。尤其,華人世界中大多充滿著近視族與「低頭族」,應該與上述教育價值過於單一化有關。

而在這些討論中,台灣學界最近也出版了相關的專書討論。如”Education as Cultivation in Chinese Culture”(教育是華人文化的涵養途徑)及華人教育模式:全球化視角等書,從我們所處的歷史文化脈絡,去尋找當前許多教育現象與問題的文化根源,並從較少人探討的如法家與道家等中國哲學派典,到上述傳統文化對當前華人世界中教育所產生的影響。包括一般較少涉及的如:華人父母如何對於子女進行教育介入及安排,如何深切期望教育可以促進子與社會流動,及對於教師角色的今昔對照等。

從這些關於華人教育的著作相繼出版,可看出國際上正在尋求一個與西方教育模式相媲美的教育方式。尤其在網路盛行的時代中,華人教育如何繼續保有優勢與因應時代挑戰,值得我們予以關注。

熱門推薦》
►9年國教實施半世紀 帶來的好壞影響評析
►模擬約會大不同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周祝瑛專欄

周祝瑛專欄 周祝瑛

政大教育系教授,這是一個不太會用手機、喜歡看報紙、愛收聽廣播、喜歡將學生擺在全球人才中比較的老師。她常提醒學生重視口腔衛生,避免喝礦泉水,自己每天攜帶手帕、希望減少使用任何造成環境負擔的物品,包括減少食用肉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